瀘州今年全面推行“街長制” 實現街長治

日前,瀘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瀘州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指揮部聯合發佈《瀘州市2020年城市治理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


瀘州今年全面推行“街長制” 實現街長治

美麗乾淨的街道

根據《工作要點》,瀘州市力爭2020年內在全市建成區範圍內街(巷、路)全面推行“街長制”,對城市生活垃圾全面推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分類,還將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戶外廣告規範管理城市等。

推行“街長制” 實現流程閉環

今年,瀘州市將全面推行“街長制”,整合公安、住建、環保、城管、市場監管等部門職能職責,統籌管理市政設施、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市容秩序、交通停車、違建治理、物管小區、集貿市場等要素,建立區縣、街道、社區三級“街長”管理制度。各區縣建立完善“街長制”工作機制,明確三級街長工作職責與任務。街道設置“街長”辦公室,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實現“發現問題-反饋上報-分級處置-督查回訪”流程閉環。

今年,瀘州市將推進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在物業企業全覆蓋,構建“黨組織+業委會+物業企業”聯動治理新格局。開展物業亂象專項整治,加大行業執法查處力度,完善物業企業信用評價機制,保障物業服務行業健康發展。重點整治不按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收費事項和標準收費,侵佔公共收益,夥同他人在物業管理區域強買強賣建築裝修材料,不履行違法建設巡查、勸阻、制止和報告義務,夥同他人套取、擠佔、挪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不落實安全管理責任等問題。

推廣“垃圾智能分類模式”

瀘州市將研究制定瀘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對城市生活垃圾全面推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分類。推廣“垃圾智能分類模式”,構建以區縣為主體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主城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0%以上,各區基本建成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制度,積極打造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社區垃圾分類示範點,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繼續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範圍,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鼓勵採取農戶初次分類和保潔員二次分揀的“二次四分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

在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方面,瀘州市將加快培育影視、娛樂、旅遊、保健、體育等服務產業,豐富夜間消費“菜單”;健全夜間標識、景觀小品、休閒設施、環衛設施、公共WiFi等配套設施;加強交通、電力、公共衛生、市容秩序、安全保衛、應急救援等配套管理,提升夜市管理水平。2020年各區縣力爭打造8個綠色夜間經濟集聚區,其中江陽區2個,其他區縣各1個。

治理公路、鐵路、水路沿線環境

瀘州市將狠抓公路、鐵路、水路沿線環境治理。開展城鎮進出口通道專項整治,重點整治機場路沿線、市域所有高速公路出口、港口碼頭周邊環境,通過完善服務功能、改善環境衛生、提升景觀水平,扮靚城市進出口通道,提升城市印象。推進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對鐵路沿線容貌秩序、違法建設、鐵路非法道口、私設人行過道及防護柵欄破口和其他安全隱患問題進行整治。擴展治理範圍,將新建的敘大鐵路、在建的川南城際鐵路納入治理範圍。提升長江沿線人居環境水平,重點推進長江及其一級支流(含沱江、永寧河、赤水河)沿線人居環境提升。

2020年全市將完成新建公廁172座

瀘州市將全面完成“廁所革命”三年行動目標。2020年全市將完成新建公廁172座,改建公廁60座,改建農村戶廁3000座。高質量進行管理,推廣“以商管廁”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引導社會公廁對外開放,因地制宜推進環衛公廁24小時開放,實現廁所管理乾淨無味、實用免費的目標。積極開展“最美公廁”“最佳公廁服務明星”創建活動,提升公廁服務質量。

川江都市報記者 許亞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