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今年全面推行“街长制” 实现街长治

日前,泸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泸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联合发布《泸州市2020年城市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泸州今年全面推行“街长制” 实现街长治

美丽干净的街道

根据《工作要点》,泸州市力争2020年内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街(巷、路)全面推行“街长制”,对城市生活垃圾全面推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分类,还将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户外广告规范管理城市等。

推行“街长制” 实现流程闭环

今年,泸州市将全面推行“街长制”,整合公安、住建、环保、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能职责,统筹管理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交通停车、违建治理、物管小区、集贸市场等要素,建立区县、街道、社区三级“街长”管理制度。各区县建立完善“街长制”工作机制,明确三级街长工作职责与任务。街道设置“街长”办公室,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实现“发现问题-反馈上报-分级处置-督查回访”流程闭环。

今年,泸州市将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物业企业全覆盖,构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联动治理新格局。开展物业乱象专项整治,加大行业执法查处力度,完善物业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保障物业服务行业健康发展。重点整治不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收费事项和标准收费,侵占公共收益,伙同他人在物业管理区域强买强卖建筑装修材料,不履行违法建设巡查、劝阻、制止和报告义务,伙同他人套取、挤占、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等问题。

推广“垃圾智能分类模式”

泸州市将研究制定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对城市生活垃圾全面推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分类。推广“垃圾智能分类模式”,构建以区县为主体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主城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0%以上,各区基本建成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制度,积极打造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社区垃圾分类示范点,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继续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鼓励采取农户初次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二次四分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在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方面,泸州市将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丰富夜间消费“菜单”;健全夜间标识、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环卫设施、公共WiFi等配套设施;加强交通、电力、公共卫生、市容秩序、安全保卫、应急救援等配套管理,提升夜市管理水平。2020年各区县力争打造8个绿色夜间经济集聚区,其中江阳区2个,其他区县各1个。

治理公路、铁路、水路沿线环境

泸州市将狠抓公路、铁路、水路沿线环境治理。开展城镇进出口通道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机场路沿线、市域所有高速公路出口、港口码头周边环境,通过完善服务功能、改善环境卫生、提升景观水平,扮靓城市进出口通道,提升城市印象。推进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对铁路沿线容貌秩序、违法建设、铁路非法道口、私设人行过道及防护栅栏破口和其他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整治。扩展治理范围,将新建的叙大铁路、在建的川南城际铁路纳入治理范围。提升长江沿线人居环境水平,重点推进长江及其一级支流(含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沿线人居环境提升。

2020年全市将完成新建公厕172座

泸州市将全面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目标。2020年全市将完成新建公厕172座,改建公厕60座,改建农村户厕3000座。高质量进行管理,推广“以商管厕”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引导社会公厕对外开放,因地制宜推进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实现厕所管理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的目标。积极开展“最美公厕”“最佳公厕服务明星”创建活动,提升公厕服务质量。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