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奇葩說》導師薛兆豐說過一句話:實際上,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候,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不管公司能夠維持多久,陪著我們的這份簡歷會一直陪著我們。

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打工者思維。

每個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1、廢掉一個人的,正是打工者心態

“給我6k工資我就出價值6k以內的力氣。如果讓我多出力氣,那老闆得先漲工資”。

貌似穩賺不賠的邏輯,背後隱藏的真相卻是:

他永遠只會去做價值6k的工作,他的工作能力和身價,也就隨之永遠保持在6k這個水平線上。

但問題是,人不變環境在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幾年前也許僅憑6k的工作能力就能吃香喝辣,而現在可能啥都不是。

舉個例子,前些年一些互聯網公司剛開始設置運營崗位時,由於太缺人,所以對應聘人員的要求沒那麼高,即使工作能力只值6k,也到處都有企業搶著要。

而這兩年隨著運營行業的成熟,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還是隻能做價值6k的工作,不被裁員了才怪。

裁員很可怕是不是?

但對於一個停止成長的職場人來說,這或許是早晚都會到來的宿命。

請注意,這裡提到了一個關鍵詞:成長。

如果自己不能駕馭大把的機會和資源,當務之急應該是跟能掌控的老闆學習。重要的不是一時一地的資源和機會,而是駕馭資源和機會的能力。

每個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2、打工者心態,背後的價值邏輯

先說一個小故事。

你走進一家水果店,準備買點兒橘子。

三塊錢一斤的橘子,你買了三斤,最後支付9塊錢。如果你覺得橘子格外甜,打算再買3斤送給父母,那麼你一共就要支付18元。

因為橘子這種商品在店裡早已明碼標價,所以最終你的支出,並不取決於店家,而是取決於你自己購買數量的多少。

這叫等價交換。

同樣如此,在職場中,你最終能獲得多少報酬,你的身價在什麼段位,也取決於你自己,取決於你願意付出多少,能夠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

你可能會說,有的老闆就是沒良心,無論做多做少都只給固定工資。很簡單,你在工作過程中收穫了能力的成長,創造的成績也會變成簡歷上的亮點,完全可以離開這樣的老闆,奔赴更加光明的前程。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句話就是為這樣的人準備的。

每個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3、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攥緊了人生的定價權

若論自己掌握定價權,格力掌門人董明珠女士絕對有發言權。

36歲,她進入格力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銷售員。沒多久,她就被派到安徽去找一家經銷商要賬,數額不小,42萬元。

那個年代的中國,商業市場不成熟,契約意識不強烈,拖賬賴賬是常有的事。而且那筆賬也是上一任業務員留下的爛攤子,董明珠完全可以找理由推辭不去。

但她下定決心要把這筆賬追回來。

她跑到對方公司,找到對方老闆要求對賬。賴賬的老闆壓根不理她,要麼想盡辦法躲她,要麼對她下逐客令,就這麼拖了三四十天。

這反而激起了董明珠的鬥志。有一次,董明珠終於把賴賬的老闆堵在了辦公室,言辭激烈的說:

“你要麼還錢,要麼退貨!否則從現在開始,你走到哪裡我就跟到哪裡!”賴賬老闆顯然沒想到,面前的一個小小銷售員居然有這麼大的決心。

最終,董明珠追回了這筆數目不小的欠款,辦成了在很多同事眼中辦不成的事。更重要的是,為格力創造了一筆原本已經“沉沒的價值”。

如果當初董明珠因為自己只是個銷售員,就只出銷售員的力氣,只做自己名下的業務,那她今天還會成為格力的掌門人嗎?

絕對不可能。

她能執掌格力,完全是她自己爭取來的。

她沒有將自己限制在一個普通銷售員的身份當中,也沒有因為老闆只給一個普通銷售員的工資就得過且過,而是在銷售員的崗位上用老闆的心態去工作。

有些鳥兒註定是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有些人是註定不平庸的,因為他們的心態和思維模式超越99%的人。

每個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4、結語

如果你是以打工者的心態去看大公司,那麼你看見的全是壓力和麻煩;如果你是以老闆的心態去看大公司,那麼你看到的全是學習機會。

把自己當打工者的人滿腹抱怨,把自己當老闆的人關注成長。

你的心態和思維模式,決定了你是誰;你值多少錢,最終也是自己說了算。

每個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