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三年级,每天按照我定的计划学习,以后高年级了会自学吗?该怎么做?

阿甘71821116


首先对您的责任担当点赞,您是为很用心的家长!

计划是良好学习的基础,自学特别是自主学习的培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长期训练和专业指导!

小学学习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3年级,这个阶段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学科的难易程度而言,相对简单,没有太多的学业成绩考核。第二个阶段4-6年级,这个阶段学生无论心智,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极高,当然学科的难度,学业成绩的考核压力都陡然增加。这个时候往往学生会形成第一次分流;学习习惯好的,自律性好的,特别是时间管理好的,独立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逐渐形成优势,甚至快速领跑。相信您的高年级不仅仅停留在小学,甚至初中,高中阶段,希望在更高的阶段自主学习能力更显优势。

     您提到制定计划,按照您的计划学习,这个计划很重要。计划内容是什么?如何实施?时间怎么安排?是否适合小孩子?学习效果是否有考核评价?是否有奖罚措施?老师教还是自己学?怎么自学?自学效果怎么考核?自主学习在这个计划中占有多大比重?。。。。。

显然,计划学习是培养自律性,时间管理非常好的办法,长期坚持下去,至少对学生习惯的养成,素养的形成有着巨大帮助。

计划和自学是两个问题。计划是自学的基础,当然自学更需要的是学生具有巨大的勇气,敢于挑战未知的领域、困难甚至挫折。跟着老师节奏学习,往往难度不大,挑战不高,容易实现。自主学习,特别在高年级,学科多难度大,面对的困难、压力可想而知!我的建议是鼓励小孩子试错,独立走出第一步很重要,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超前学习,由低年级易开始培养,逐渐建立勇气,自信,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上文提到3年级课程还比较简单,小孩子完全可以自学,特别是语文,英语这些学科,偏重基础和大量的课外阅读,多读,多说,多写有益。但是读什么,怎么读?读了有什么收获?这些都需要家长给予大的帮助。书的选择要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尽可能涉猎广泛,便于开阔小孩视野,挖掘潜能,培养兴趣。就阅读能力培养而言,是字词句的基本阅读,是文章段落内容的检视阅读,是文章内容结构的总体把握的分析阅读,还是针对某一主题,多本书一同阅读,对某一观点分析总结形成自己观点的主题阅读;读后是否有完整的读书报告或者读书笔记、读书日记,是否对阅读的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树,形成结构图,便于系统掌握,是否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手法有了清晰的认识,是否对自我触动,形成自我的思想,感悟?是否对未来的写作有帮助?显然形成系统专业的阅读非常重要,而且不同阶段,认知力不断提升,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这些显然需要专业的老师给与专业的引导,形成专业的阅读能力和自我评价体系!

本人对国内外自主学习有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自己的小孩子一直是自主学习的受益者。通过自主学习,不仅仅建立了自信,培养了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多次跳级,成绩显著,甚至在国内的语言环境下,自主学习培养出完全与英美母语国家小孩子一样的英语思维习惯,英语成为地道的母语,听说读写自由交流,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同龄小朋友水平,改变了必须在母语国家才能学好母语的固有框架!这得益于遵循小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动态随时调整,专业引导长期坚持的结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迈出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结合孩子的性格,身心发展规律,在专业老师的的引导下,通过专业的训练,自学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步提高,在未来求学路上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杰睿老师


高概率会的,但是如果你想加快点的话,那么接下来你可以做一些这样的尝试:

1、不要在台历上“做计划”;

2、把学习计划做成一张单独的《学习计划表》;

3、学习计划中的每一项内容希望你能够给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安排(毕竟现在都是你自己安排这些内容的),让孩子清楚他做这些任务的好处是什么,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还有就是打成这样的目标又是为了什么;

4、计划表尽量写上时间节点,即从几点到几点做什么这种;

5、具体的计划安排我期待你能够给我留言我可以帮你分析一下并且给你一些建议(如果需要的话)。

上图是我跟我儿子从一年级开始做的学习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应该是到4年级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在你的悉心培养下能够喜欢上阅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爱阅读的孩子未来都差不了!

所以这个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

因为只是看你在陈述你们都做了什么和孩子的成绩表现,而问题问的又是关于孩子“自学”。

就你的描述(关于自学三下部分)我个人认为孩子应该是具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了!

但是我需要知道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完成的——是他独自看完书然后做练习吗?而他在看书的过程中是如何看的,比如是草草看完还是说几乎就像是在上学上课一样在书上圈圈花花甚至是查阅工具书等等。

又或者是孩子总是会问你这个是什么、那个读什么等等?

如果是前者就非常好了。

这说明孩子其实已经初步具备了知道该如何学的能力,接下来我个人认为需要给孩子提高点难度——找一些难度稍微大一些的教辅或者说拓展性较强的教辅让孩子进行拓展学习。

这点我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当孩子感觉到自己并未做什么太用功的事情然后就能够在试卷上得高分,我比较担心孩子会错误的判断自己的能力。

所以让孩子基础一些难度更高一些的练习还是有帮助的,毕竟孩子本身也是有这个基础作保障的。

自学是一种能力不假,但是自学如果真的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前提是需要孩子在学习的态度上是积极的——即孩子愿意学、愿意努力学。尤其是当他遇到“挫折”——例如一些题目太难自己一时搞不定的时候,如果他能够做到不轻易放弃,那么这才能够确保未来他的自学质量。

毕竟,我们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自学能力”,更多的我们其实是需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更侧重行为,而后者往往是思想和行为的结合。

就我的经验来看,只要题主不是那种事无巨细都替孩子安排的家长,那么您的孩子未来是完全可以做到你期待的那个样子的!

非常棒!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是一位非常重视孩子教育和培养的家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家长,从小就帮助孩子培养了许多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受益匪浅。

你的描述中有几点我印象比较深刻,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从小就总是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 非常棒的做法,在家庭教育中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读书对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很多的家长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的时候已经晚了,导致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效果也不理想,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慢慢去渗透,从给孩子读书让孩子听,再到孩子自己主动去听书,再到后来喜欢上读书,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过程,如果能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能让孩子去做一些读书笔记,并且能抽点时间让孩子给你讲述读书的内容,这样会更好。


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孩子的耐心,提升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拓展知识面,能在学习上保持比较高的专注度,人的注意总是会有载体的,不放在这方面就会放在别的事情上面,能引导孩子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读书上,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做法。


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点也非常重要,大部分的学生都难以早起,但在家长的要求下,孩子做到了,早起来晨读可以让孩子收获更多,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并坚持下去,孩子将会越来越优秀。


在学习中注重规划和安排,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家长棒孩子做好规划把每天孩子需要学的内容写在台历上,孩子干完一样勾掉一样,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规划每天的学习任何和计划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慢慢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安排和规划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上了中学之后慢慢就会凸显出其价值。


在数学的学习中很多的学生都会因为马虎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让很多的几张很头疼,尤其是数学中的计算题,针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一方面需要让孩子在心理上重视运算,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题目;另一方面需要多去进行一些练习,提升运算的熟练度,熟练度上去了,做题的准确率和速度也会提升。


在假期期间自学了三年下的数学语文,每天做一页新知识的练习册,三年级的学生能做到这点就非常的不容易了,说明孩子在学习发面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自学能力比较强,当然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把握好节奏,告诫孩子即便是自学了下册的内容,还是要注意听课,一方面是培养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另一方面,毕竟孩子还小,在自学的过程中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到位,还是需要去听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谈到孩子用手机很多家长都是比较头疼的,但在这个假期要上网课也没办法,从家长的描述来看,孩子对手机的使用还是非常合理的,看的都是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对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都是有帮助的,希望家长能继续引导孩子好好利用手机,很多的孩子都是因为手机耽误了学习。


孩子目前的培养非常优秀,也养成了很多比较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这是非常出错的,如果能继续保持下去,相信孩子会一直优秀下去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很多的习惯和行为都是在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和完成的,最好能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也能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让孩子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能体会到这些好的行为习惯的是有价值和意义的,自己也愿意去坚持,只有孩子在内心深处接受了一件事情,体会到做这些事情给自己带来的了成绩感和快乐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监督,但也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要逐步脱离包办孩子所有事情的的做法,毕竟孩子在一直成长,也不可能一直会会家长的建议言听计从。在孩子的学习的过程中,多去跟孩子做一些沟通,多去听听孩子的想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胡老师数学教育


现在很多时候,每个人都被一些网络媒体洗脑了,他们认为碎片化学习可以让知识丰富。

其实碎片化学习只是让自己感觉到知识丰富了,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同时完成别人的任务,也不能够完成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老师每个人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很多孩子他能够完成家长提出的任务,也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实际上如果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个作业,布置一个任务,就非常的难,他必须能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才可以。

如果家长从小学三年级利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布置作业,我们暂且假设家长能够坚持到很长很长的时间,甚至能够让孩子形成主动寻求家长要求作业的状态。

但是孩子的自学能力绝对不可能有。

其实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能力,最关键的还是给予一种方法,给予一个大的目标。给予事无巨细的指导,不会让孩子形成自己学习的方法。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角色扮演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就是家长,他不是老师,他不是学习方法和方案的提供者。

因此问题从头到尾的描述只是站在了一个假设的前提下。


义诚老师


孩子的学习,不是靠父母的计划来实现的!靠他们的计划,孩子都可以读博士后啦!希望孩子学习,孩子有学习的愿望,这与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较复杂!简单说几点吧,首先,父母得为人正派,是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人,这样的状态,会感染孩子学习的态度!父母每天不是打麻将,就是吸毒,酗酒耍酒疯,扯犊子,没事就像傻子似的去KTV,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学习好才叫怪,即便是考上大学,也是废物,因为家教从小就不咋地!其次,父母的文化学识很重要,(我不是说没受过多少教育的父母就培养不出大学生),父母的文化层次越高,孩子越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有成功的经验,知道怎么学习,知道怎么培养孩子,至少走自己的路没问题吧!(当然也有失败者,但是比例不大,这是有科学调查根据的)第三,与家庭收入也有一定的关系,优秀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靠钱砸出来的,硬生生花钱培养出来的!不舍得花钱,真不行啊!(也有例外,绝对少数)原因很多,不一一历数了。欢迎评论




老张讲英语


你好,你给你儿子制定学习计划是好事,就是要从小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上高年级有很大帮助。所以你现在要引导他快乐学习,刚开始可以按照你的学习计划走,但是要看有没有实际效果,或者观察你儿子是否真的愿意按你的计划走,如果他不情愿学习,只是被动按你的计划走,那么他学习起来就不快乐,你要讲道理给他听,要告诉他学习的真正目的,让他真的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自己而学,从而真的对学习感兴趣,久而久之,让他有思想觉悟,是发自内心去主动学习,等他上初中或更高的年级,就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有自己学习的能力。


玲妹妹爱英语


儿子三年级,每天按我订的计划学习,以后高年级了会自学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你应该是儿子的妈妈吧,看到你对儿子的描述,我很欣慰,非常赞赏你的付出和努力。我认为:

你担心的问题不会发生。

儿子己经对学习有了强烈的愿望。

儿子从满月起,你就给他读书。这点大的孩子就能安静地倾听你读书了,说明儿子天性对学习就有浓厚的兴趣,

而且在你的不断付出下,他非常乐意听你读书,就是把兴趣上升为乐趣。当你咽喉不适,无法读书的时候,幼小的儿子能较长时间听静听手机音频,说明儿子对听书的习惯已经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决定未来。你儿子从二年级开始自主读书的,七八岁的孩子能一口气读完几万字自已喜欢的书,且不看完不睡觉,能坚持500多天每晚背诵一首古诗,说明

儿子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对读书已有了强烈愿望,已经形成了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

儿子的自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正在形成。

原来不爱起早的儿子,能自已跟你商量以后每天6:30起床读书,而且能说到做到,没有一定的自律能力是无法做到的。一定是三年级作业多了,晚上没时间读书,才想出的办法,恭喜你,儿子已经有了

发现问题,能决问题能力。

你把儿子每天要学的内容逐条写在台历上,他能学完一样勾一勾一样,这个假期他自学了三下语数,每天做一页新课练习册,期中测试卷做了98分,仅因为马虎丟掉2分。网课也能自觉认真看视频,说明儿子自学能力也已形成。

你的正确引导为儿子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你的付出,才有这么懂事的儿子。你的做法非常高明,儿子小时候不明事理,你用智慧和耐心让儿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读书,爱上学习。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儿子才会有了各种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为了儿子更优秀,不致于成为“妈宝"。我有几点建议。

1,可以慢慢放手让儿子自主规划每天特别是周末计划。2,跟儿子商量如何才能不"马虎",让他自已解决,相信他一定能行。


风景一这边独好


孩子按照计划学习,这是没错的。但是家长不要替代孩子制定计划,这样无法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只会等着家长安排。有一天离开家长这个“拐杖”,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放任自流,成绩一落千丈。

正确的做法是:

一、首先家长要学会放手。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爹好汉,儿怂包”,“勤快父母养出懒孩子”,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越是能干的家长,越想包办孩子的事情,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不如自己做。可是,你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权利,他不去尝试怎么能做好?

二、家长和孩子共同协商。家长和孩子一起把要做的事列出来,共同商量每件事完成需要多长时间,在什么时间做更合适,这里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为尊重他的意见,他才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为执行人是孩子,只有他认可的计划,才找不出不执行的借口和理由。

三、确保计划的可行性。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心血来潮,制定了计划,写的很清晰很工整,贴在桌前欣赏,却并没有执行。当然一方面是因为缺少自制力和恒心,另一方面就是计划制定不切实际,根本完成不了。所以为了确保计划的可行性,更严谨的做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近一周以来每天要做的事,每一项分别花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估算出一个平均时长写在计划里。比如,早晨穿衣洗漱,这一周最快用了15分钟,最磨蹭的时候用了25分钟,那么我们制定计划,“洗漱”一项可以写20分钟。

四、明确奖惩规则。按计划完成的好,可给予奖励。很多家长喜欢物质奖励,这是简单粗暴的做法,我个人建议慎用。用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做为奖励,会使他的兴趣更加深厚。如果没按计划完成,就免去他最喜欢的活动。还可以采取积分制,进行加分或减分。相信家长们的智慧,会有更多好点子。

小学一、二年级,家长要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家长应该开始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张老师说教育


我的儿子今年上六年级了,回忆他三年级的时候,我没有给他制定什么计划,制定学习计划这件事情也是从中高年级时候开始的。刚开始那也是我帮他制定学习计划。每次他也是按照完成计划的情况,勾选打卡。

看了你孩子的情况我觉得你的孩子是一个很爱学习,爱读书的好孩子。而且你的孩子我感觉非常的自律。那么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开端吗?至于你的担心,我个人觉得你是过度忧虑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接触学校老师同学,他会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从而自己会制定学习计划,你也可以从现在起一点点建议他自己来做学习计划呀。孩子肯定会按照你以前制定计划的方式来给自己制定计划,不过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过两天你可以再建议他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慢慢的过度,切记不要心急。

从你对孩子的描述上看,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就能每天早起去做题,然后坚持下去!还曾经坚持背了500天的古诗,你在培养孩子学习上很用心,同时你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一定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可谓是一位合格的家长。那么还有一点小建议给到你,在陪伴的路上,家长要适当懂得放手,有些事情建议孩子亲自去尝试亲自去做,不能完全由家长代劳。家长的出发点,那是帮孩子建立一个学习的好习惯,让他拥有坚持学习的好品质。但是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他不能什么都听你的建议,他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有一天他会离开我们的,他会一点一点步入社会。我觉得这也是你担心的问题吧,我们当家长的有的时候对孩子呵护的度总是掌握不好。我也是如此,有时对孩子总是不放心,但最终发现孩子自己能解决问题的。不过也没关系,我们现在意识到了,也不晚,可以一点一点地培养孩子自己去做事、自己制定计划、自己去解决困难、自己去实践……只有他自己发现的才能形成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好习惯。





乡村教师杜杜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儿子是一个自律,刻苦且成绩好的别人家的小孩。三年级的孩子差不多十岁,是人一生性格的形成期,他的好习惯导致了他学习好,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个好妈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大可不必担心孩子到了高年级不会自学,因为好习惯一旦形成,只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对于孩子的成长,不用过分的操心。他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作为父母学会正确的引导才是最关键的。不用患得患失,也不要揠苗助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