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那些"小心思":安排異性同桌的背後,是用心良苦的責任心

今天我們要來談論一個家長們很在意但卻經常回避的事情,那就是早戀。

這是一個比較難以啟齒的事情,因為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只要是作為心理成熟的成年人,都不會支持早戀的發生。因為很大的原因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身邊也總是會出現這樣早戀影響學習的例子,反覆的向我們印證這個結果: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早戀成績下降!

早戀到底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認識如何去對待?

班主任的那些

說起早戀每個人心中的想法是不同的,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與異性的接觸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情感,這是一個新鮮奇妙的事情,也是生理成熟的標誌。 但在小編看來,早戀是在該學習的年紀選擇了去做一件不會有結果的事,大多的孩子早戀都發生在初中高中階段,這正是青春期對於情感有了一定認知但並不瞭解的階段,想要去嘗試繼而深入瞭解。可不湊巧的是,這個階段,也正是學生們課業壓力最大的時候,所以在家長眼中看來,早戀=分心=影響成績。

去想一想我們的校園生活,其實從小到大班主任還是會讓我們和異性同桌,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不怕這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藉著這樣的條件產生早戀嗎?其實對於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們來說,早戀在他們眼裡一定是見怪不怪了,所以這樣的安排就更有深意了。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的良苦用心到底是什麼呢?

班主任的那些

一、激發好勝心理,促進學習。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方面都是非常好強的,好強心理還伴有一絲的攀比心理,只是這種情況大多都出現在同性間。物質條件都是次要的,因為在校園中的學生沒有太多機會表現自己家庭的富裕,可以攀比的點比較少,於是成績就變成了拉開差距分勝負的最好武器。

但是在同性間,適當的攀比會促進學習成為動力,若有一方屢次碰壁,就很容易挫敗學生的自信心,產生更多的矛盾。如果將攀比的對象變成異性會發生什麼奇妙的化學反應呢?異性相吸,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因為這已經跳脫出同性之間的攀比,不再是同性別之間的相處,而是站在了需要各自證明自己的角度,都想去展示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發揮實力。從而促進雙方都可以主動學習,甚至還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

二、培養人際交往能力,有助於班級團結。

青少年時期, 男生女生們性格各異,有的活潑開朗,有的內向靦腆,與人交往也比較少。更多的都是在熟悉的人之間的交流,很少會有異性之間的相處。但當我們和異性同桌時,可以通過日常的交流,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對於性格靦腆的同學是非常好的機會。這樣也可以為以後進入社會打下基礎,學會社交與處事。瞭解不同的人群,學習說話的方式方法。

班主任的那些

三、越是離得近越是容易暴露缺點

我們都知道,越是熟悉的人越是真實,真實就會暴露缺點。在成人的感情世界裡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剛接觸一個人時,一切都是歲月靜好的樣子,隨著時間推移,完全瞭解互相磨合的時候,很多的缺點慢慢顯露,變成了關係破裂的決定因素。異性同桌也是這樣一個道理,兩個人開始互相瞭解磨合認知,在和同桌的相處中,同桌就會成為在班級裡我們最熟悉的人,從而伴隨缺點的浮現開始慢慢變質,現實與想象的差距就此開始。能接受的人,會成為互相體諒的好同學,找到相處的平衡點。無法接受的只能求助老師調換座位,不阻擋彼此變的優秀。

班主任的那些

早戀的感情,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段特殊的往事。我們生活中的早戀並沒有電視劇裡演的那麼美好,往往我們看到的都是無疾而終沒有結果的感情。但也有極少數會為了對方,努力去變成更好的人,可是結果往往也不是皆大歡喜。

防止早戀這件事情,需要家長去配合。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是處於叛逆期,逆反心理很強,務必停止太過於獨裁激進的話語去警告孩子,而是需要理智平和的去直面這件事情,和孩子一起討論分析利弊。讓孩子切身參與進來這件事,從而瞭解到自己在相應的年齡段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當孩子自身瞭解到了問題所在,會比家長一直的勸解警告要好的多。家長也可以側面鼓勵孩子多去與人交往,分清交往和戀愛的界限。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情感觀,鼓勵孩子變為獨立思考有目標感的人。

總而言之,成長總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心中自己的信念,我們要為之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在每一個年齡段,把握住最好的青春,變成優秀的人,這樣我們也會吸引優秀的人。

對於早戀這件事情,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