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者的復生

有些沉思是迷人的。不管是不是實體或具有真實性。存在主義說存在者是存在的歷史現象,存在者統一與存在中。存在的整體不能直觀和感覺,但它通過存在者(現象)顯現。無限存在於有限中,大概荷爾德林說過:從有限中反映出來的無限性就是美。聽起來詩意盎然,似有似無些道理,但定睛一看、仔細琢磨,卻又不知所以。美大概是你把握不住的自由,三分確定、七分神秘。這些觀念和語彙顯然不是自然科學的。自然科學的概念和術語被哲學家們視為靜態的、具體的、現象的。不具有運動性。不過對於存在和存在者的觀想,換成物理學的觀念也可以對等轉換。存在就是不斷膨脹的宇宙本身,在這場膨脹中,產生的能量聚合物——物質就是諸存在者,當然人腦的機能——意識,也被作為存在者看待。存在者——現象(現象不只是人眼中的圖像、景象,而是可能擁有質量和性質的實體)因為宇宙的持續膨脹,最終要因為熵增而解體,所以沒有永恆存在的實體(現象),永恆存在的將是宇宙的熱寂和重生。所以,任何現象和聚合都是實體,即便終要在存在的洪流中分解消失。虛無主義是對存在者最終的思考結論。人的所有幸福就在他是存在者的歷史過程裡。不過,重生的希望永遠存在。這是所有科學中最具價值的研究課題。於其慨然長嘆不在實現重生的時空中,不如為現實可能獲得的幸福努力奮鬥。這些幸福的目標包括:長壽、創造、激情、感動、虔誠和勇敢。放心吧,我們的子孫有可能在掌握了宇宙的奧秘之後,將我們復活。這個寓言似的信念一直存在,生命的存在是為了誕生精神,精神的存在是為了理解存在本身,然後向下一個階段前進。宇宙如果是無限的,存在既然是永恆的,那麼任何現象的出現都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每個存在者的無窮盡的復生都將不斷產生。那麼為什麼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是一次復生?當然不可能知道了,否則你就不會有復生這個觀念,因為你會覺得自己不死。如果死亡不能消除掉之前的一生記憶,那麼死亡又算什麼?長久不死的結局就是無聊,現實中已經有許多人因為這一點自我了結了。所以,那些試圖讓自己活過幾百歲,但身體和記憶以及習慣早已和未來的社會歷史脫節太久的人,並不會對生命的意義有更多的收穫。也許你會說人類的科技可以讓具體個人的細胞全部煥然一新,然後保留著自我意識,快樂的生存在這個星球上,宛若新生,重新體驗一個個精彩的人生瞬間。這是可能的。但地球上的資源能夠承受這麼多長生不死之人嗎?人類定要跨星際移民。但宇宙的奧秘一旦被人類掌握,世界便沒有秘密,無聊和空虛幾乎是每個人最終的結局。所以,重生比長生不死更為重要,這也是人類世界保持長久發展的根本保障——有希望才有生存的意志。只是後人會有一個重大的福利,在龐大的數據庫裡,你會看到前世那個你的影像和生活。只不過你不再知道那時的你在想些什麼。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克隆人的悲劇嗎?不記得前生,復生的意義又有何在?呵呵。當你知道自己會復生,你還會害怕死亡嗎?當然,你可能還是會害怕,因為你覺得那肯定不是你了,因為你的自我感全賴於你的連續的記憶,如果不再有持續的記憶,那你復生的意義何在?所以,這是個大問題。讓我們把思想拉回來,好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你肯定會在無限的宇宙中復生,這是個確定的情況。或許會有前世的記憶,但你得遇到提示物,是的,我們現在回憶過往還是需要提示物的觸發的。那麼即便這一切你不在乎,你會在將來的某次復生中的最後死亡時刻,獲得安詳無痛的結局。如果再加上了無牽掛和無聊空虛,你恨不得早點快樂離世。而且你還明確記得,你是會復生的。無論是帶記憶的克隆還是消除記憶的克隆,帶記憶的克隆應該貴一些。有些人或許覺得人生如此無聊,乾脆就不選擇復生了(當然是在人工克隆的時代)。雖然,宇宙不會放過你,它還是會在幾億年後由一對年輕的男女(或者克隆人)把你自然分娩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