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沒有尊重,

就難以親密;

沒有親密,

就不能教育;

不能教育,

就無法影響。

對孩子的一切教育,

都始於尊重。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我們知道怎樣尊重孩子嗎?

這個看似老生常談的問題,其實一直都是教育的核心問題。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不能尊重,就無法教育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隨著疫情態勢不斷向好發展,終於有機會帶著孩子去公園散心。

那天,我們一家正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休息,忽然聽到不遠處有一個孩子放聲大哭。

周圍人都尋聲望去,看見一個六歲上下的小男孩被他爸爸揪著耳朵拽向一旁。

爸爸邊揪著孩子邊說:“耳朵白長了,是不是!”

孩子一手抓住爸爸手腕,一手捂著自己的耳朵,踮著腳尖順著爸爸向前走。

孩子身邊還圍著幾個小孩,有的拿著小漁網,有的拿著魚食,怔怔地看著這個男孩挨收拾。

那個爸爸接著說:“給你說了不要在那兒湊熱鬧,為什麼不聽?”

孩子有些委屈,但還是“頂了”一句:“我就是想去看看他們撈魚。”

“你看就看,不長眼嗎?”

這時,旁邊走過來一位媽媽趕緊勸這位父親:“沒事沒事,孩子又不是故意的。”

原來,小男孩可能光顧著看其他孩子餵魚,自己滑倒在在地,還“連累”到了另外一個孩子。兩個孩子都摔倒在那片有點泥的地裡。

這位父親解釋道:“今天才換的乾淨的衣服褲子!不長眼!叫他不要過去不要過去,還把你家孩子也絆倒了。”

……。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當時看到此情此景,不難想象那個孩子當時的處境和心情。

看到這位父親肆意對待自己的孩子,忽然為這個可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孩子感到揪心,因為這不禁讓人懷疑這位父親的字典裡到底有沒有“尊重”二字。

倘若沒有,耐心以及耐心之後的一切教育也就無從談起,留給孩子的只能是累累的傷痕。

尊重本身就是一種高級教育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當然,這個時代“覺醒”的父母已經很多,像這樣“難覓尊重”的父母可能正在減少,但我們對於“為何要尊重孩子”和“如何尊重孩子”的理解並不樂觀

那天放學接孩子往回走,路上與孩子同班的另一個家長同行。

走著走著,那位媽媽問起我孩子頭天小測的情況。

因為兩個孩子都在身邊,我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那位媽媽接過話來說:“我家這個學習不行,別看是個女孩,一樣貪玩,回家寫個作業還慢得要死!”

無論這位媽媽說的是不是事實,這話一出孩子內心肯定五味雜陳。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父母並不少,他們有的經常會在大庭廣眾之下毫無顧忌的評判說道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好,有的則會經常用一些內心潛在的標準來度量孩子,卻不自覺不對。

比如說男孩子“哭什麼哭,要勇敢,要做個男子漢”,說女孩子“靜不下來,哪像個女孩子”等等,這些看似沒有什麼問題的言語背後,其實充斥著自己對孩子認知的偏見和不滿的情緒,孩子儘管無法反駁這些邏輯,但卻能感受到這些軟刀子的力量。

不用暴力就是尊重,其實不然,用那些錯誤的觀念和邏輯衡量孩子,也是對孩子人格的褻瀆。

它雖然不像前面那個故事來的那麼猛烈,但就是一把把足已造成內傷的軟刀子,刀刀有痕。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說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們如果事事尊重孩子,那還了得,豈不把孩子慣壞了?

其實,這是將“尊重”等同於“順從”、“放任”,是對“尊重”的誤解。

若要尊重,必是權利義務責任一起尊重,而不是“順著”孩子

恰恰相反,真正有價值的尊重,少不了尊重孩子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比如,孩子把房子弄亂了,你嫌孩子弄得慢,嫌孩子弄不整齊而親力親為,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事實上,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就是要用“尊重”讓孩子相信和明白自己的價值和責任

所以,能得到尊重的孩子,才能在未來找到自己心的方向和存在的價值

尊重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養分,沒有它的澆灌,孩子的精神世界就會“缺鈣”,就會萎靡不振。

也正是因為尊重的存在,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與他們心手相牽,對他們產生積極的影響。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都在自討苦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