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尊重、自由、引導

1

夢中的巴學園,曾經真實存在過

1937年的日本,曾經出現過一所特別的學校,這所學校的創辦人是日本一位特別了不起的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

小林宗作先生經常說這樣一段話:“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正是因為小林先生這樣的教育理念,讓很多孩子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童年,並茁壯成長,最後也都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可惜的是,這所充滿愛的巴學園,在1945年的東京大空襲中被燒燬。從此,世上再無巴學園了。

幸好,小林先生的學生黑柳徹子女士在1981年,利用她豐富而細膩的文字,化身成為小豆豆,才讓我們沒有錯過這所夢一般的學校。

《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尊重、自由、引導

黑柳徹子女士將巴學園永遠地記錄在了這本轟動全球的書中——《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在1981年出版之後,迅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並被譯成33種文字,介紹到了全世界。而且,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在美國出版時,《紐約時報》發表了兩個整版的書評文章,這一“殊榮”,不僅前無古人,而且是後無來者的。

那麼,這樣一本看似簡單地記錄著小豆豆的校園生活的故事書,為什麼會如此的受歡迎呢?

讓我們一起來解讀那些藏在書中的教育哲學吧。

《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尊重、自由、引導

2

對孩子的教育中,尊重是基礎

盧梭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我們生活在這個人與人的社會中,總是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也是人與人交往中的基本條件。

可是,我們常常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中,缺乏這最基本的尊重。父母習慣將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隨意呼喝;而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很難做到對孩子保有一種平等的尊重。

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當孩子想和大人聊天時,大人們會一邊玩著手機,一邊說“你好煩啊,就不能安靜會嗎?”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父母會一手拿著試卷,一手指著孩子說“你看看你,才考這麼一點分數,真丟人!你看看別人家的誰誰,考得多好!”

當孩子在做一件看似危險的事情的時候,大人們也會說“在幹什麼蠢事呢?快停下來!”

沒玩沒了地不耐煩,沒玩沒了地指責,沒玩沒了地不信任,其實說穿了,就是沒完沒了地不尊重。

不信,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以上的3種場景中,我們將孩子替換成和我們一樣的成人,你還會說出那些話嗎?

《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尊重、自由、引導

所以,當小豆豆被上一所學校退學時,為了不讓小豆豆在心裡留下自卑的情結,小豆豆的媽媽決定隱瞞住小豆豆的轉學原因。

她沒有說:“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要你了!”

而只是對小豆豆說:“我們去一個新學校看看吧,聽說那裡很不錯呢”。

小豆豆的媽媽在極力地維護著小豆豆的那顆自尊心。我想,這便是尊重了

當小豆豆來到巴學園時,見到了我們的小林校長,他們的面試整整持續了4個小時。事實上,這場面試是小豆豆在一直說,小林先生一直認真地傾聽。小林先生整整聽小豆豆說了4個小時的話。

而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大人肯這麼認真地聽小豆豆講話。這給了小豆豆一種很奇妙的體驗。

其實,小林先生是將小豆豆當作一位很有人格的人來尊重的。小林先生用他那顆充滿愛的心,尊重了小豆豆說話的權利。

想一想,如果我們易位而處,我們能做到這些嗎?我們能做到尊重嗎?

席勒曾經說過:不會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

《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尊重、自由、引導

3

對待孩子的教育中,學會給予孩子自由是重要的一環

費斯克說:思想的自由就是最高的獨立。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希望孩子最終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可是我卻發現,在實際的生活中,家長們的行為卻始終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一方面想讓孩子獨立,另一方面卻始終不肯放手。

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們總是追在孩子屁股後面,一邊拿著飯碗和勺子,一邊求著孩子吃一口。

其實,當孩子在1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有了想要自己吃飯的意識,這個時候是讓孩子學習吃飯好時機。而孩子到了1歲半的時候,想要自己吃飯的願望達到了頂峰。這也是一個孩子學習吃飯最好的黃金時段。

可是,偏偏就有很多家長因為各種“擔心”,然後剝奪了孩子學習吃飯的權利和自由,阻止孩子學習自己吃飯,等到孩子長大了又開始抱怨孩子為什麼吃飯那麼困難。

其實,吃飯是孩子的本能,可卻被家長們教育得本能倒退。難道我們不該反思嗎?

當我們限制和剝奪孩子的自由的時候,就是我們折斷他們翅膀的瞬間。

所以,當我看到書中寫到巴學園的圖書室的故事時候,我是激動的。

在圖書室裡,小林校長說:“這裡擺的書,誰都可以讀,讀哪一本都行。不要說什麼‘幾年級的學生該讀哪些’這樣的話。只要喜歡,什麼時間來圖書室都可以。如果有想借的書,也可以帶回家讀,讀完之後,再把書還回來。如果你家裡有什麼好書,希望大家都讀一讀的話,老師非常歡迎你拿來給同學們看。總之,請你們多多讀書。”

小林先生說的那句不要說什麼幾年級的學生就該讀哪些”的話,其實就是給了孩子們最大的讀書自由。

讀書自由,是一種多麼可貴的自由啊。

還記得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總是認為除了上課需要考試的書是“正途書”,其餘的一切書籍都是“雜書”、“歪門邪道書”。

他們總會說:“你不應該看這本書!”“你應該看那本書!”

大人們一直在嘗試干涉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甚至想要干涉孩子的思想。

孩子們的自由願望,總是難以得到滿足。

盧梭說:孩子們生來就是人,並且是自由的;他們的自由屬於他們自己。除了他們之外,任何別人都無權加以處置。

給孩子以自由,孩子也將還你以獨立。

《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尊重、自由、引導

4

對待孩子的教育中,引導是始終貫穿其中的

斯賓塞說:教育,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當著一名引導者的角色

孩子的成長中,充滿了變數。孩子們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們去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人。

小林先生就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引導者。

小林先生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所以,小林先生通過韻律操,引導孩子們學會“用心去聽、去領會”。而韻律會使身體和心靈能夠理解節奏,幫助精神和肉體達到和諧,從而喚醒人的想象力,促進人的創造力。

《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尊重、自由、引導

小林先生希望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大家不挑食,做到營養均衡。

但是小林先生從來不會說:“嘿,孩子,不要挑食啊!”

小林先生總是說:“孩子們,我們一起來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吧!”

於是,孩子們瞬間就對什麼是“山的味道”什麼是“海的味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

其實啊,山的味道就是泛指陸地上的所有動植物,而海的味道則是指水裡的動植物了。

瞧,小林先生的引導多麼有意思。

好的引導者,總是在內心裡充滿了愛的。因為只有愛,才能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的細微世界,才能幫助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引導者。

就像愛因斯坦說的: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5

我們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同時,我們都能成為孩子們好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陶行知說:先生(老師)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孩子的教育,永遠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當父母學會了如何尊重孩子、如何給予孩子自由、如何引導孩子的成長,那麼,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就已經成功的邁了出來。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學校和老師,當整個教育系統都能夠做到尊重孩子、給予自由、引導成長,那麼,孩子一生的基石便已經打的格外牢固了。

而社會則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同時,社會也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之上,孩子終將成為一顆參天大樹。

《窗邊的小豆豆》裡藏著的教育哲學:尊重、自由、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