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水彩、數字繪畫,文藝工作者以藝戰“疫”

戰“疫”仍在繼續,各條戰線復工復產也在陸續推進。文藝工作者以藝戰“疫”,同時,也為復工復產加油吶喊,期盼社會生活秩序早些恢復。

素描、水彩、数字绘画,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

靈魂之窗·希望之光 鄭雨田

參與創作的文藝工作者中,既有學生,也有公務員、退休人員、專業畫家,既有“00後”,也有“60後”、“70後”、“80後”……他們通過素描、水彩畫、數字繪畫等形式,記錄下了這場防疫阻擊戰中值得銘記的時刻。

素描、水彩、数字绘画,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

紅色使命 楊丹

曾紀綱曾在《中國石油報》工作,退休後,他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藝術創作上。他說:“戰‘疫’取得初步成效後,復工復產非常重要,用繪畫的形式反映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的真實場景,既是在向戰‘疫’的英雄們致敬,也是在踐行自己作為文藝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曾紀綱希望通過自己的創作,為戰“疫”前線堅守的人們鼓勁兒,也為長期建設國家的石油工人吶喊助威。

素描、水彩、数字绘画,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

紅色使命 楊丹

“作品的原型就是我自己。”《紅色使命》的作者楊丹告訴記者,為了抗擊疫情,他與同事們在高速路口值了七天班,主要負責配合交警進行信息登記,自己深有感觸,便將作為一線基層工作者的經歷畫了出來。“我雖然黨齡不長,只有兩年多,但是,我想面對疫情,黨員應該衝在前面。”

素描、水彩、数字绘画,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

紅色使命 楊丹

作為天津商業大學大一的學生,疫情發生以來,畢天靉就一直在家創作,她希望描繪出戰“疫”英雄們最美的時刻。在畢天靉眼中,這些一線的醫護人員、基層的服務者都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