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得主Hopcroft教授谈中国教育,教龄超55年,81岁仍未退休

近期,看到一则关于图灵奖得主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John Hopcroft的访谈内容,其内容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题为“John Hopcroft's views on China's education”,访谈内容非常丰富,看过之后受益匪浅,今天小编来划下重点,以及简单解读一下。

John Hopcroft教授在中国

十年前,教育部让Hopcroft教授帮忙提升大学教育水平,由此与中国结缘。

John Hopcroft教授是1986年图灵奖得主,也是一位拥有超过55年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经常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授课。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北京大学图灵班指导委员会主任,以及华中科技大学Hopcroft中心主任,并参与了很多旨在提升中国计算机科学本科教育的其他项目。

图灵奖得主Hopcroft教授谈中国教育,教龄超55年,81岁仍未退休

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

John Hopcroft教授认为的中国教育

在访谈中,Hopcroft教授首先介绍了中美教育之间的一些差异,他认为一个主要的区别是,一些中国学生只会做你要求他们去做的事情。而很少人自主的探索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这确实是目前中国学生自主能力较弱的一个表现。

在他在上海交大上课时发现,上海交大的大一新生比美国顶尖大学如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优秀,但到毕业的时候,美国的学生反超,这意味着你们的大学教育并不成功。

不成功的因素,可能和中国的教育环境有关。他认为中国的学生在国外上学后,愿意留住国外,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高校不能提供他们想要的环境,筹集研究经费和发表论文的压力太大,很多年轻教员不得不为资深教师工作。

这不是一个教育学生或者做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

既然提供的环境不好,所以他认为评价高校教师和校长的标准应该改变。对于高校,提高学校的国际排名是一个错误的目标,因为这些排名都是基于研究经费和论文数量的。我们应该用本科教育质量来评价高校,而不是研究经费的多少和发表论文的数量

图灵奖得主Hopcroft教授谈中国教育,教龄超55年,81岁仍未退休

图源网络:世界大学排名

他认为高校应该应该专注于教育和基础研究,应该把应用研究从学校转移到了这个独立的机构中,否则可能干扰教育。(但小编认为这点在中国可能很难较快的适应,也许也需要探索出自己的方案,适合中国国情)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中国顶尖大学都开设了本科“精英班”,然而Hopcroft教授认为这个规模太小,应该将这种教育方式拓展到所有人,这样中国的大学将跻身世界顶尖高校之列。

此外,对于中国顶尖大学里很多大一,大二的学生就参加科学研究,并发表论文的做法,Hopcroft教授并不赞同,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除非你非常明确以后继续深造,不然结果会不幸。(但是中国目前除了深造看论文外,就业也看论文,这个怎么破?)

在中国,很多学生抱怨课太多,是否真是课越多越好?Hopcroft教授回答是否定的。他不认为上更多的课、经常熬夜就意味着他们能学得更多。他认为,如果他们少选一些课程,但是可以充分复习、充分领会课程的内容,反而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小编也支持这一点!)

教育与老师相辅相成,他认为中国要求每位大学教授都必须给学生上课是正确的,教师的使命就是培养下一代的人才,所以有大学教师不去教书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

图灵奖得主Hopcroft教授谈中国教育,教龄超55年,81岁仍未退休

图源网络

最后重点来了,Hopcroft教授认为教育的精神是什么呢?

他认为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教育学生更好地生活。而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人们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点太有道理了)

同时认为如果试图强迫别人去学他们学不会的东西,那是行不通的。

最后总结一下,Hopcroft教授的很多观点为中国教育的改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我们需要去借鉴西方教育的一些优点,但是也不能完全随从,要中西并用,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教育。大家怎么去看待这次访谈的内容呢?

同时若想阅读原版,可以去下载(论文DOI: 10.1093/nsr/nwaa016),中文版本也在科学网上有翻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