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鬆和碧蹄館之戰是怎樣一回事,是敗還是慘勝?

碧蹄館之戰對於明軍來說,是一場失敗,不過這場失敗也無關大局罷了。

平壤城攻防戰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李如松率四萬五千名大軍與朝鮮軍三千人到達順安,準備奪取平壤城。與之相對的是日軍在平壤城的一萬五千人。平壤城的戰略意義非常中啊喲,再加上這是明軍入朝以來的第一場攻防戰,所以李如松所部近五萬人將平壤城圍的死死的。

李如松先是派了小股部隊進行試探,其中朝鮮軍隊負責的平壤城南的含毬門出現慘敗,日軍直接從東側的大同門甕城繞過去,突然出現在朝鮮軍身後,打得朝鮮軍潰敗。

李如松和碧蹄館之戰是怎樣一回事,是敗還是慘勝?

不過李如松還是發現了日軍的破綻,看出日軍肯定不會放過夜襲的機會,他做好埋伏,結果日軍三千人夜襲軍營,被打得大敗而歸。次日李如松又故意派朝鮮軍攻城,日軍想故技重施,結果被明軍反包圍。

正月初八清晨,李如松對平壤城發動總攻。先是明軍的炮兵對城頭一片狂轟濫炸,把觀戰的朝鮮人給驚到了,他們後來回憶說:

“倭銃之聲,雖四面俱發,而聲聲各聞,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盪,不可狀言”

“響振天地,山嶽皆動。大野晦冥。煙焰漲天,旁彌數十里。火箭布空如織,火烈風猛。直衝城裡,林木皆焚。”

與此同時,明軍佔領了牡丹峰,切斷了北城與平壤城之間的一切聯絡和通道。可惜日軍發現了明軍的企圖,瘋了一般的對北城發起猛攻,明軍主將受傷,只能暫時退出北城,北城又回到了日軍手中。

李如松和碧蹄館之戰是怎樣一回事,是敗還是慘勝?

戰鬥開始後各城門馬上陷入了膠著中,李如松親自帶著親衛加入登城戰,讓其他明軍都為之振奮,對七星門和普通門發動了猛攻。日軍看明軍攻勢猛烈,就將含毬門的守軍抽調了一部分調到七星門和普通門。結果偽裝成朝鮮軍攻擊含毬門的明軍,立馬發動了猛攻,只用了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含毬門就失守了,另外兩個城門也隨後相繼失守。

城門雖然破了,但是日軍不打算投降,他們開始和明軍開戰巷戰。為了減少士兵的傷亡損失,李如松命令進行火攻。

就在平壤陳陷入一片大火中,一支明軍精銳部隊直奔風月樓而去。這風月樓是日軍在平壤城的指揮中心。好幾個日軍將領活活被燒死在了風月樓裡。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明軍卻突然撤退了。隨後李如松派人說他不忍多殺生,要麼投降,要麼滾蛋。其實也並不是李如松自大,而是他覺得狹窄的小巷聚集了大量的日軍,容易造成大量傷亡。現在他是幫朝鮮打仗,可是死的都是自己兄弟,如果能讓日本人滾蛋,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了。

李如松和碧蹄館之戰是怎樣一回事,是敗還是慘勝?

當天晚上,日軍將領小西行長率領數千殘部帶著十天口糧離開了平壤城。至此,平壤攻防戰告一段落。經歷三天戰鬥,以日軍撤退、李如松入城而告終。

碧蹄館之敗

平壤大捷算是明軍的第一場大捷,隨後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就率兵進佔黃州,並佔領了空無一人的開城。這時候李如松得到消息說日軍主力都在平壤,現在平壤敗了,其他日軍都不足為懼。於是李如松率兵朝漢城進發,率領的只有三千人的隊伍。

當李如松到達離漢城不遠的碧蹄館時,遭遇了漢城日軍,雙方立刻爆發了激戰,雖然明軍比日軍打得更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增援過來的日軍越來越多,沒多久日軍就增長到了三萬人,幾乎所有的漢城守軍傾巢出動了。

李如松和碧蹄館之戰是怎樣一回事,是敗還是慘勝?

一方是李如松帶的三千人,一邊是漢城守軍三萬人,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可是李如松已經沒辦法了,只好硬扛著開打。日軍以為對方有詐,所以大部分的兵力都用來警戒,只有小部分兵力用來進攻李如松。

日軍先是出動了六千人左右夾擊明軍,可是明軍的鐵騎也不是蓋的,硬生生的把日軍給鑿穿了。可是日軍兵力實在太多,最後明軍只要邊打邊撤,希望進入高陽城堅守。

關於這場戰爭,日本的《黑田家記》裡說:

“如松兵有節制,進退自在,兩雄相會,戰甚苦,自巳至午。”

就在明軍已經陷入體力不支的境地時,幸好另外一名大將楊元及時趕到,帶來了五千人還有一個炮營。李如松馬上發動反擊,日軍以為明軍主力終於出來了,嚇了一跳,馬上就開始撤退。此時實在不適合追擊,於是李如松命楊元帶人分幾路交替掩護斷後,全軍撤到了惠陰山。

日軍這時一看上當了,馬上就折過頭想要追擊,結果李如松又發動了一次反擊,追在最前頭的日本將領戰死了好幾個。最後日軍只好眼睜睜的看著李如松撤退,自己退回了漢城。

李如松和碧蹄館之戰是怎樣一回事,是敗還是慘勝?

這場碧蹄館之戰其實是以明軍失敗而告終的,不過那只是因為李如松自己判斷失誤,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明軍以三千人的兵力與一萬六千名日軍直接對抗,旁邊還有一萬五千人虎視眈眈。可以說這些明軍打出了應有的風采。不過我還是要說這裡的慘勝並不恰當,因為明軍既沒有達到佔領漢城的戰略目標,也沒有殲滅掉日軍的有生力量,所以這只是一場無關緊要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