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豫親王多鐸的後代大部分是文人

清代豫親王多鐸的後代大部分是文人

作者百聞樂見

多鐸,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豫親王,“豫”,滿語為“erke”,意為“雄壯的”、“剛強的”。這是因為多鐸武功非常高,對大清開創,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被認為是滿洲戰神。但如果認為多鐸武功高,就推斷他缺乏文才,那就大錯特錯了。

以前在雜誌上看過一篇文章說,多鐸被日本人竹內藤右衛門評價為非常有學問,而且非常有頭腦。但這篇文章的作者不信竹內藤右衛門的評價,不認同多鐸非常有學問而且非常有頭腦。

為何要說多鐸有學問而且有頭腦呢?我們可以看具體事例,多鐸取得了很多戰功,其中大部分戰爭是以智取勝,讓他手底下的官員非常佩服他的智慧。另外天聰五年的時候有人在皇太極跟前告多鐸的狀,說多鐸長得像個書生其實一肚子花花腸子,其實告狀的人嫉妒多鐸的辦事能力。

從多鐸的任職履歷來看,多鐸很可能比大清同時期的武將要多讀了很多書,是非常有文才的。他的文才還影響到他的子孫後代,後代也繼承了他好讀書的基因。從黑龍江雜誌上公開的多鐸給皇太極的摺子看,多鐸的摺子上寫的也是文縐縐的語言。崇德四年皇太極讓多鐸管禮部,也是說管詩書禮樂等文藝性質的問題。因為這職務得是有些文學能力才能擔任的,可見多鐸很有文采。

多鐸的後代很多是文人,下面我們看多鐸哪些子孫後代是文人?

第一個查達,宗學總管,查達是多鐸第四子察尼的長子能夠做宗學的總管必須是宗親裡面學問人品都合格的人都才能當。

第二個如松,多鐸五世孫襲多爾袞爵位睿親王兵部尚書,主要作品《繪境軒讀畫記》,如松的繼福晉佟佳氏也是位女詩人。

第三 個淳穎,如松的兒子 本來我們不知道淳穎也是文人,還是因為1986年光明日報刊登了淳穎的詩作《讀石頭記偶成》才知道淳穎也有創作詩的能力。很可能有其他作品只是我們目前沒有發現而已。我期待有新的發現。

第四個裕瑞,裕瑞是如松的孫子他被發現的著作是《棗窗閒筆》關於我想說多鐸呀你的後代怎麼老被人算計呢裕瑞多好的一孩子居然被人陷害了。連七品官都沒得做了。

第五個麟書,道光年間的文舉人、咸豐年間進士、 武英殿大學士 、文淵閣大學士。

現代社會沒有那爵位多鐸的後代有一部在東北做教育工作,一部分在北京做教育工作。

等待歷史的更多發現 。除了多鐸後代之後很多宗親的後代都有文學作品或詩作畫作流傳。

那位作者是對他們有妒忌心,所以才會來句清風不識字來消遣人。

滿紙喁喁語不休,英雄血淚幾難收。

痴情盡處灰同冷,幻境傳來石也愁。

怕見春歸人易老,豈知花落水仍流。

紅顏黃土夢悽切,麥飯啼鵑認故丘。

1986年7月15日《光明日報》發表路工、胡小偉 新發現的睿親王淳穎《讀石頭記偶成》詩一首。據介紹,詩是在路工收藏的一幅清代人詩稿長卷中發現的,寫於乾隆辛亥(公元1791年)春夏之交。比第一次刊行的程甲本早半年左右。通過對詩的分析,淳穎所讀《石頭記》有著完整的結局,不同於今之通行本,故對研究《紅樓夢》早期流傳、全本面貌等問題有一定價值。

清代豫親王多鐸的後代大部分是文人

清代豫親王多鐸的後代大部分是文人

作者百聞樂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