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我叫張鈺東,我是河南省夏邑縣人,出生於1969年,是一名唱淨角的豫劇演員。戲迷說我是“小李斯忠”,也說我是豫劇“黑臉王”。我從小就喜歡戲曲,但是那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啊,能有個錄音機就不錯啦。我就在錄音機裡邊,聽《穆桂英掛帥》裡邊的那段“王強點兵”,聽完,我就自己琢磨自己學,每天出村,自己唱,自己練。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虞城縣豫劇團招人,我想去試試。當時見了主考官,他問我:“你是戲校出來的嗎?我說:“不是,俺就自己在家練的。”主考官問我:“那你會唱啥?”我說:“我會唱‘王強點兵。”主考官問我:“你叫什麼名字?”我說:“我叫張鈺東。”於是,我就把我練了無數遍的“王強點兵”唱給他們聽。他們聽完之後竊竊私語,經過他們很長時間的小聲討論,他們說:“你被錄取了。”

於是,我的從藝之路就從虞城縣豫劇團開始了。可是好景不長,因為我不是科班出身,唱主角沒有資歷,又不會翻跟頭,所以我就被虞城縣豫劇團給拋棄了。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我當時很年輕,被劇團拋棄了,心裡很不甘心。家裡人也勸我說不要再唱戲了,趁年輕,踏實幹活兒過日子才是正理。但是我還是喜歡戲曲,所以我想,雖然虞城縣豫劇團不要我了,但是我還可以在民營劇團唱嘛!於是,我就開始在民營劇團紮下來了。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我二十六歲的時候,我到了開封市豫劇團,因為包公的故事,主要就是在開封嘛,之前開封豫劇團沒有包公戲,這是個缺陷。後來我來了以後,給我排了包公戲,算是彌補了這個缺陷。你想啊小劉,你大名鼎鼎的開封團來了,開封沒有老包,那可不中啊。後來演出也多,除了河南,還到陝西。說起那次到陝西,在陝西榆林。當時有三個團,一個是榆林川劇團,河南的開封市豫劇團,還有陝西省京劇團。當時的規矩是,如果開紅臉戲,三個團都開紅臉戲,如果開包公戲,三個團都開包公戲,可是評價最高的,還是咱們豫劇團的戲。包括《下陳州》啊,《下南京》啊,《鍘太師》啊,開封豫劇團在那可受歡迎。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當時不演戲了,我們三個團的淨角丑角演員在一起交流,聊天都說,你們豫劇鑼鼓經也好聽,你們演員唱戲,觀眾就是欣賞。當時那鑼鼓一打,那觀眾就提起來了。當時那人有多少?就像那拍電影部隊攻山一樣,那底下人山人海。看著那場面,真是叫人越唱越有勁,觀眾也是一個勁兒的鼓掌叫好。離開開封豫劇團以後,我到了一個民營劇團。那時候我又想起來《司馬茅告狀》這個戲啦。但是那時候我的嗓子,撐不起來全場。所以每次都當墊戲唱,先唱《出京》,再唱《十大告》,最後《對質》那場,得50多分鐘,後來唱的多了,嗓子也適應了,才開始唱全場。

這個戲,是1985年我跟住虞城縣劇團,在林縣演出的時候,人家大隊上的高音喇叭上放的是1956年李斯忠的那個《司馬茅告狀》的錄音。我順住錄音找啊,山區這聲音也傳的遠,得找了七八里路,才找到放喇叭的地方。但是那個老頭兒不給我,說不中,他也只有這一個唱片。當時我兜裡,只有五塊錢,那是劇團發的飯錢。我用這五塊錢,買了一個空白磁帶,用錄音機錄了下來。錄了一個上午,拿回來跟寶貝一樣,回來我就反覆聽,也忘了肚子餓。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司馬茅告狀》是個唱功戲,嗓子不過硬,肯定是唱不下來的。還得要技巧,裡邊的偷字,閃板,還用嗓子,《十大告》往後,越唱越要勁兒,越唱越用力,這是我總結的經驗。這個戲,在俺商丘一帶,到豫北,還有山西,都受歡迎。有次我在山西演出,那天晚上演出完《司馬茅告狀》,他們當地村領導來了,對我說:“你們今晚的《司馬茅告狀》唱的真好,那個黑臉真不賴!”我說:“那就是我唱的。”他說:“你就是張鈺東?!”我說:“對,我叫張鈺東。”他不相信,眼前這個瘦瘦的的年輕人就是張鈺東。他說:“不會吧,舞臺上的張鈺東又高又胖,這...不會是你。”後來他弄清楚了,拉著我的手握握,說:“你真了不起!”

所以說,化妝也是一門技術。我這個化妝,是跟著原來河南省二團的魏連湧學的,他在電影版的《花木蘭》裡邊,演其中之一的一名突力子,是個花臉。85年他在虞城縣劇團,當教練老師,他每天就揹著手來回轉悠,他愛聽李斯忠的戲,有天他聽了我的唱,說:“你叫什麼名字?”我說:我叫張鈺東。他說:“中,就是李斯忠的味兒。”《司馬茅告狀》,就成了我的拿手戲,到哪都是點這出戏,這個戲,唱家很少,俺商丘,就我自己唱了。為啥?因為這出戏難唱,要功夫啊。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2000年,我去鄭州幹戲曲茶座。鄭州那時候不是興點戲嘛,當時我就想了,我也去鄭州混混,看看有機會能進省團不。我有個老鄉,叫付海濤,唱紅臉的,《劉墉下南京》,就是他在鄭州唱火的。有次,蘭力老師就上茶樓去了,聽到了我的《司馬茅告狀》的錄音,他就問:“剛才那個司馬茅告狀,那是誰唱的?我聽著就跟我師父唱的一樣?”“但是我又聽著有些地方,也不像我師父唱的,這到底是誰唱的?”

當時我就在蘭力老師邊上,可我還沒開口,我這位老鄉弟弟就說:“這是我一個哥唱的,是我老鄉。”蘭力老師就說:“你能讓我見見他不?”付海濤說:“中。他現在就在我邊上站著呢。”蘭力老師問我:“你是?”我說:“我叫張鈺東。”蘭力老師就問我說:“剛才放的那個錄音是你唱的?你能唱段叫我聽聽不?”我說:“中啊。您叫我唱哪一段?”蘭力老師呵呵笑,說:“就唱咱李派的戲。”我就唱了一段《打鑾駕》,唱了一段《跪韓鋪》,又唱了段《司馬茅告狀》。蘭力老師聽著,感覺好,很高興了,連連稱讚說好。海濤就說:“蘭老師,咋樣?收個徒弟吧?嗯?”蘭力老師哈哈大笑。於是,我就成了蘭力老師的大徒弟。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不幹茶樓以後,我的大兒子得了病,是肺炎。正經醫生也看啦,野先生也找了,可就是沒看好。這時候我的嗓子也壞了,我在鄭州掙的錢,已經用完了,可以說這場病,把我弄得快傾家蕩產了。這時候淮北劇團的團長給我打電話,說讓我來。我比較灰心,說:“兒子得病了,我嗓子也壞了。”可是淮北劇團的團長執意要我來,說他有親戚是上海醫科大學畢業的,主攻兒科。天無絕人之路啊,沒過多久,我在商丘,找到一位老醫生,他檢查了我的嗓子,說肯定能治好。我當時心裡很高興,因為我又能回到臺上了,而且最重要的,兒子的病,也有了著落。

可是當時我身上的錢,只夠我開二十九天的藥,剩下的十塊錢,是我回去的車費。我到了淮北,到了淮北劇團,找到這位兒科專家。這位兒科專家給孩子一檢查,他拍了拍我,說:“鈺東哥,這戲,你安心唱。”淮北劇團演出少,我在山裡裡邊喊嗓子。我聽老藝人說,對著河喊有迴音,我就在河邊喊。當時夏天,人們都出去涼快,我就在屋裡,聽著收音機,跟著伴奏慢慢唱。一點一點的,我的嗓子又找回來了,而且我感覺比之前的還好。自那以後,我就回到了舞臺。後來,我自己辦了黑臉王豫劇團。劇團創立之初,我還在想,成立劇團了,掛什麼名字呢?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我的一位朋友說,你是誰?我說:“我叫張鈺東啊。”他說:“你是唱什麼的?”我說:“我是唱黑臉的。”他說:“那你就掛黑臉王豫劇團。”他說:“你就這麼叫,你是唱黑臉的,你這名字這麼叫出來,也沒人敢頂你臺口,他沒有你張鈺東這個戲價他就拿不來!”我一想也是,於是就這麼定下來了。黑臉王豫劇團往往都是今年一唱,明年的臺口合同就定下來了,除了在我們商丘,河南這些地方,還在江蘇,安徽,山東那一片兒,一唱就是好幾年。但是自己領團幹,操心的太多了。為了省錢,我自己要照顧音箱,自己當電工,還要演出,身體和嗓子都受不了,這時候我又得了糖尿病,所以後來我就解散了,道具服裝都賣了,雖然心裡很難過,但是覺得我還是不喜歡操心其他事,安心演出比較好。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我曾在2007河南省淨行大賽上得了一等獎,是蘭力老師鼓勵我去的。剛開始我不願意去,但是蘭力老師就給我打氣,一直鼓勵我去,我也就打算去試試。因為剛開始要寄個人資料,我就給舉辦方寄去了我1999年出版的《司馬茅告狀》,於是,我就被選上了。當時,我就唱了一段《司馬茅告狀》。為啥唱這個戲?因為當時《打鑾駕》都在唱,《探陰山》也都在唱,唯獨《司馬茅告狀》只有我自己唱。當時在場的,不僅僅有河南的戲迷,蘇魯豫皖晉秦冀鄂川各地的都有,我這司馬茅一唱,臺底下都沸騰了。選手們也是議論紛紛,說:哎呀,張鈺東來了。他來參賽了,我們都沒機會了。

上梨園春這個事兒,我媳婦兒,嘿嘿,她是個戲迷,我們在劇團認識的。她的想法是,她自己去不了梨園春打擂,她想讓我去。當時我考慮的比較多,我怕我得不了獎,因為有些戲迷,比專業唱的還好,我就不敢去。她就給我做工作,讓我放下黑臉王的架子,又給我買新手機,還弄糖衣炮彈忽悠我,我仔細想了想,為了她,去吧。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梨園春的導演知道我來了,他說:十年前我就知道你唱出名了,怎麼現在才想起來來梨園春?梨園春的影響力,是太大了。我出版這麼多碟子VCD,不如上一次梨園春的影響力。我想著,我就唱下陳州見國太那段,又準備了《跪韓鋪》這段。第二次,我就又想起來《司馬茅告狀》了,我就準備了《司馬茅入陰來心中有鬼》這段,又和我師妹張曉英,合作了一段《見皇姑》。於是,我憑著真本事,拿了梨園春的兩期擂主。我們商丘,就是沙土地的味兒,這裡出紅臉,出黑臉。拿我的老搭檔洪先禮老師來說吧,你聽他的嗓子,是不是那種沙啞的?不如唐派這麼淨?這就是我們豫東的特色。

怎麼認識紅臉王的?是當時我們在一起錄碟子的時候,比如說他唱紅臉戲劉墉下南京,我給他配耶太師,高俊成。我唱《姜子牙釣魚》,需要紅臉配戲,他就給我配周文王。再比如《二進宮》,徐延昭是銅錘,楊波是老生,也是我和洪先禮老師搭檔錄製的。除了和洪先禮老師搭檔,再往前說,劉新民老師,謝慶軍老師,索文化老師,朱坤芳老師還有馮留志老師,合作的比較多。這個音像社的老闆,就是苗富華。我們的碟子賣的快,賣的多,你聽啊,這路上聽的,都是我們這批演員的,我們這批演員,也是出版豫劇音像製品最多的一批。我們錄的VCD,在全國都能買到。不過現在網絡發達了,我們這些戲,都能在網上搜到。小劉啊,你說我是現在豫劇最好的淨行演員,其實言過其實了。我在很多方面,還是有不足之處的,我的故事,也基本上講完了。

最像李斯忠的聲音:“豫東黑臉王”張鈺東

我年輕的時候,總想著能進省團,要在省團搞出點名堂,過於看重名利。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我也是才慢慢明白,唱好戲,無愧於戲迷觀眾,才是戲曲演員應該放到第一位的。這三十餘年,雖然心裡也有過掙扎,但在行動上,我也是這麼做的。紮根基層,為老百姓唱戲,我無怨無悔。在我心裡,“張鈺東”這三個字,也比什麼名利都重要。我叫張鈺東,是一名豫劇演員,是戲迷公認的“豫劇黑臉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