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金不换解剖牛派艺术,教你把戏唱醇正

河南戏曲,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由牛得草先生开创的牛派丑角艺术是豫剧的重要流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在豫剧中独树一帜,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牛派丑角一改传统戏曲丑角卑琐逗笑、插科打诨的配角形象,大胆突破行当限制,用丑角扮演正面人物,以机智取代卑琐,以诙谐幽默取代低俗搞笑,以独特的唱腔身段塑造正面人物。

第十一期“戏曲名家课堂”——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豫剧名家金不换开讲。豫剧名家金不换自幼跟随牛得草先生学艺,是牛派艺术的重要传承人之一,为传承弘扬牛派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期“戏曲名家课堂”,金老师通过分享牛派经典作品《七品芝麻官》,帮助我们学习和了解牛派艺术的声腔特点和道白特点。

豫剧名家金不换解剖牛派艺术,教你把戏唱醇正

牛派艺术,雅俗共赏。在表演手法上注重“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美中取乐,乐中回味”,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七品芝麻官”唐成形象上为“官丑”,脸上豆腐块、三角近视眼、八字胡等颇具喜感,但是个正直聪慧,不畏强权,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父母官。

豫剧名家金不换解剖牛派艺术,教你把戏唱醇正

金不换 《七品芝麻官》剧照

牛派艺术中,贯口念白,堪称一绝。《七品芝麻官》中的“念状纸”便是最体现牛派念白特色之一的部分。在表演中,不仅要注意技巧使用,行云流水,吐字清晰,还要体现人物。在唐知县“下乡查看”时的念白,则更加生活化,能触到观众的笑点,增加幽默感。

在唱腔方面,标志性鼻腔发音是牛派唱腔特点之一。但这种鼻音并非是装出来的,而是技巧化得处理。除此之外,在演唱中,唱念结合,偷字加字,偷气换气都是牛派唱腔的特点,也是牛得草先生恰如其分,极具个人风格的巧妙细节之处。

在《七品芝麻官》中,大段唱腔不多,反而三言五句更多。比如在诰命夫人答应前往县衙打官司后,唐成“唱念结合”,表现出此刻人物内心的喜悦,体现了他的聪明与智慧。经典唱段“小窟窿里掏出来一个大螃蟹”脍炙人口,大快人心的“笑”突出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最具特色,幽默感十足。

豫剧名家金不换解剖牛派艺术,教你把戏唱醇正

金不换 《十八扯》剧照

传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过程中永恒的命题。老艺术家几十年的艺术成果来之不易,后辈人当认真继承,特别是精品之作,更应尊重作品,以扎实的功夫学好,不能轻易改动。但随着受众审美的改变,如何让作品好学好听好看值得深思。

在保证对牛派艺术本真地、整体地继承的同时,金不换老师也在不断发掘豫剧丑角艺术传统的表演手段,学习其他剧种丑角艺术的长处,借鉴当代相关艺术的表演语汇,转化吸纳,为我所用。完成了“芝麻官”清官系列的创排,塑造了一批有筋骨、有温度、接地气的正面丑角形象。

豫剧名家金不换解剖牛派艺术,教你把戏唱醇正

金不换 《七品芝麻官》剧照

《七品芝麻官》是一部很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戏,诙谐幽默却不低俗,展现了中国官场上文人的智慧。“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唐成的执政诺言深得民心。如今,“芝麻官”在鹤壁扎根,已成为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其反哺群众,诙谐幽默,倡导公平正义,在当下的政治环境,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用艺术传递温暖,用艺术唤起希望。“戏曲名家课堂”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恒品文化·戏缘APP承办和运营。进入戏缘APP,搜索进入金不换老师的【戏号】,了解更多金不换老师的相关视频及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