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凭什么“痛斥”中小学教师,是不是有点失当?(原创)


俞敏洪凭什么“痛斥”中小学教师,是不是有点失当?(原创)

今早已经写了一篇文章,满脑子嗡嗡的,刚想午憩一下。谁料,看了几篇头条文,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是最了解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最应该站出来发声。

据说,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痛斥’中小学老师”:

你只是积累不释放的话,那么你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但如果你只是释放不积累的话,最后你就会空空如也;

我们很多中小学老师啊,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都是教教科书上的那点东西,不断地重复,最后自己就被掏空了。

所以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学老师,实际上到最后变得知识面很狭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

——俞敏洪3.28直播中讲述

笔者以为:俞敏洪身为一个培训机构的校长,不了解体制内教师的日常,凭什么对中小学教师指手画脚?再说了,什么时代、哪个行业没有后进生?俞敏洪身为文化名人说这些话未免有些失当。

首先,俞敏洪说老师们只是教教材上拿点东西是不对的。自己身为新东方创始人,按理应该对教育很了解很熟悉,你却不思不是真正了解教师,不做调查,信口雌黄。

这一行为不仅伤害了大部分中小学老师,尤其伤害了像于永正、李吉林这类把教育当终身事业来做的老师们。

远的不说,就在我身边,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老师是大多数。虽然他们没有参加过各类比赛,没有著书立说,甚至名不见经传,但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的挚爱,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可谓令人折服。

再说了,当老师研究教材不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听起来似乎很滑稽,难道这个认真负责、天天撞钟的和尚不应该为他的“执着和坚持”受到表扬吗?

你想想,教育教学工作是育人的,不是捏泥人。成百的孩子、不同的个性需要老师们研究。如今的孩子,家有一宝或二宝,打不得骂不得,家长们还是千差万别,老师们不得好好学习怎样与家长沟通?再遇上奇葩家长,还得学会保护自己。

难道教知识就容易了吗?即使是被大家诟病多年的“填鸭式”教学也不是随便拿来就好用的。所以,教学方法要不要探索和研究?

再说了,那个老师敢自信到看都不看就去上课?不要说教育局和学校多少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就是面对一张张单纯而期盼的幼稚学童,一般人也不忍心浪费孩子的生命。即使师德缺失,教师总挂在讲台上自身体验总不美吧?

一般老师还达不到对教材了如指掌,对教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不研究教材怎么办?

难道自己该念的经不念去读其他书就对了?语文老师不研究作者生平、作品特色,难道去研究《资治通鉴》、四书五经?

数学老师不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数感,去附庸风雅地背唐诗宋词?

英语老师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喜欢并学好英语,去研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俞敏洪凭什么“痛斥”中小学教师,是不是有点失当?(原创)

其次,俞敏洪说老师们不读书也是不妥的。

现在是什么时代?难道只有读三五本纸质的书才叫读书吗?如果持有这种人生,俞老师是不是对阅读的理解太过狭隘了?

微信读书,喜马拉雅,学堂在线,百度、头条是不是好文众多?名著名篇佳作也有专门的公众号、app。只要愿读,可以让你几天几夜不休息也读不完。

试想,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作为老师,不读书不学习能行吗?

不说别的,就拿前几年吵得最热的“翻转课堂”来说吧。这个教学模式是什么样的?有多少合理性?可不可以大面积使用?老师们要不要实践?实践中碰见问题要不要研究?排除各类培训、填表、开会、活动,老师们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有什么不对吗?

再说,您不是一名中小学教师,您对中小学教师又了解多少?您说的是您培训机构里的中小学老师吧?

不然,你有什么资格对全国的中小学老师下此论断?谁给你的这个权利?名人就可以信口雌黄?毛泽东主席有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当然,我们身边是有几个不用心、不读书、反对新生事物的老师,但那基本就是要退休或者离退休不远了的。

俞敏洪凭什么“痛斥”中小学教师,是不是有点失当?(原创)

再说,人们为什么把老师比作春蚕、蜡烛,就是因为老师们具备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品格。

您所说的“积累不释放”、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师们积累上知识,提升了能力,交给自己的学生不行吗?难道著书立说才叫释放?

“释放不积累”,谁说释放不积累?难道说当代的众多教育教学论著论文是您写的?

再说了,您所说的“价值”又是什么意思?难道像你一样办个学校或者挣一大笔钱就是有价值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们那种过分宣传带来经济效益的教育真的可以救中国吗?

难道说钟南山毕业于培训机构,还是李兰娟毕业于培训学校?是杨利伟是您的弟子?还是张文宏是培训机构的人才?

如果说他们没有赶上您的培训,当今的董卿、撒贝宁、何炅是不是出自您的麾下?

说到底,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您拿不出什么著名学生,有什么理由说您是文化名人?

俞敏洪凭什么“痛斥”中小学教师,是不是有点失当?(原创)

笔者以为,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教书育人,只要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潜心教学,用心育人就足够了。

老师最大的价值不是挣了多少钱,也不是著了多少书。最应该有的就是“资格比花老,却乐在花下”的绿叶精神,最应该有的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俞敏洪凭什么“痛斥”中小学教师,是不是有点失当?(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