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空降”、物料“空投”……坚守口岸防控大门,洋山港用上了这些“硬核”操作

工人“空降”、物料“空投”……坚守口岸防控大门,洋山港用上了这些“硬核”操作

随着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口岸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最前线”,上海洋山港通过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主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决守住口岸防控大门,洋山边检与口岸各单位密切配合通过多种硬核手段加强高风险国际航行船舶在港期间的管理,避免作业期间船岸人员接触,建立物资供给直送通道,保障口岸运营安全、高效。

船员与码头工人不接触:吊机垂直起降,工人“空降”登船

工人“空降”、物料“空投”……坚守口岸防控大门,洋山港用上了这些“硬核”操作

码头是集装箱中转站,国际航行船舶靠港后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按照协作机制开展防输入排查和通关查验,排除疫情风险后船舶即可开工装卸作业。特殊时期,特殊举措,根据防控具体需要,码头作业工人改变了以往以攀爬悬梯为主的上船方式,通过吊机起降直达船上作业区。

3月30日,自日本驶来的新加坡籍“圣克里斯托巴尔”轮多名船员在航行期间曾有发热史,靠泊后虽经海关检疫评估为低风险,但为了保证绝对安全,根据船方自管和口岸管控要求,船舶在港期间收起悬梯,禁止人员上下轮。边检民警对10余名装卸工人实施人证核验后,所有作业工人着防护服分批乘坐吊机直接上船,实现了从码头到甲板作业区域的点对点输送,避免与船员产生直接接触。期间,洋山边检加强现场巡查和电视监控,既保证效率又保证船舶在港期间安全。

船员与供货人员不接触:供货不再登轮,物料“空投”上船

疫情期间,洋山港在坚持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畅通物料配件供应通道,保障船舶正常航行和自我维护所需的物资供给。与以往按需随时进港供货不同,特殊时期,洋山港采取了供货企业提前报备港区,预约进港时间,港区及时推送共享信息,卡口加强防疫检查,边检梯口全程监管等方式,实现了船员与供货人员不接触,供货人员与码头工人不接触,切实阻断疫情输入渠道。

工人“空降”、物料“空投”……坚守口岸防控大门,洋山港用上了这些“硬核”操作

3月30日,在边检、港区、船方、代理、供货五方的密切配合下,重达 2吨的甲板、轮机、维修耗材等船用物料经船载吊装设备“空投”至利比里亚籍“长隆”轮。进港前,船方与供货方通过电子邮件明确供货需求,供货方按需求备货后经代理向港区提前报备,港区根据码头作业情况为企业预留供货时间,避免物料供应与集装箱装卸作业相互干扰,保证码头作业安全效率。进港时,港区卡口加强对供货人员的随申码及体温检测,严把人员入口关。物料吊装上船后,供货人员不再登轮协助搬运物料,避免进入船员生活区。供货完成后,船公司通过网络与供货方远程完成确认和签单,整个供应链实现了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边检民警在船舶梯口全程监管,保证防疫线不放松,供应链不间断,生产作业不停工。

船员与理货人员不接触:理货船下作业,远程智能核对

为了确保船岸人员不接触,洋山边检加强国际航行船舶在港期间登轮管理。理货人员也改变了以登轮为主的作业方式,通过远程智能电视监控操作实现零接触。作为集装箱贸易的公正员,理货员的理货产品是客户国际理赔的主要依据,也是海关核单的凭证之一。常态下,船舶作开工业时理货长需登轮工作,便于跟踪记录船舶在本港的装卸情况,核对集装箱的箱号、箱量、箱位、箱型和残损情况。疫情时期,洋山港的理货员们通过视频智能理货系统,在港区后台远程开展理货作业。船舶装卸完毕后,理货长无需登轮与船方签单,而由代理代表船方与理货签单,全程无需登轮即可完成全部理货任务。

目前全球贸易中90%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疫情期间洋山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全面加强船舶在港期间管理,减少船岸人员接触。本月洋山边检站仅因人道救助,对一名伤病船员签发了1张临时入境许可。通过空间上的隔离、时间上的错峰,消除疫情输入性、集聚性、流动性风险,管住了人、看住了门、供上了货,全力促进“六稳”工作,打通产业和经济发展循环,保证了码头效率不降、船舶船期不变,全力降低疫情对生产作业的影响,有力促进了航运企业和码头企业复工复产复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