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暫停,到重啟,再到快進,中國顯示屏製造業的“危與機”

自2019年底報道首例新冠疫情患者,到2020年1月武漢封城,及至後來的全國嚴密管控,此次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百姓的生活方式,對於正在蓄力衝刺“中國製造2025”目標的中國製造產業而言,無疑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

曾幾何時,面對我國疫情的發生,國際上不乏唱衰我國製造業的論調,對於大屏商顯行業而言,亦是如此。特別是在疫情較為嚴重的1-2月份,我國製造企業普遍面臨春節後員工返崗難,產業鏈元組件企業未開工等十分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在我國的顯示製造重要基地——武漢,幾乎一切生產活動都被按下了暫停鍵。彼時,有聲音認為,中國製造業將就此跌入下滑通道,而此前在大屏顯示行業積累的優勢也將就此蕩然無存。

然而,面對挑戰,中國政府和人民空前團結,在短短2個月時間就顯著扭轉了疫情擴散的趨勢,在之後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國通過率先控制住疫情,實現了“變被動為主動”。彷彿一切被按下重啟鍵,在短暫停滯之後重新啟程。

在我國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國家號召具備條件的企業積極復工時,我國的小間距LED顯示屏企業響應國家號召,克服種種困難,帶頭實現復工。不僅經歷住了考驗,快速實現了產能的恢復,並且積極投身適應抗疫需求的新產品、新解決方案的研發,為全國抗疫工作的推進切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不僅如此,更加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經濟不僅具有強大的韌性,更具有強勁的後勁,有望為我國製造業後續發展提供有力的加速度。做出這樣的判斷主要是出於幾點原因:

首先,我國具有產業鏈完整性的優勢。多年來,我國通過對外開放積極吸引外資項目,對內積極培育自主研發製造能力,形成了全球最為齊全的製造業產業鏈,這使得我國製造業具有卓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疫情發生後,口罩、防護服、消殺用品等成為全國緊缺的物資,彼時,許多企業積極響應抗疫需求,積極轉產和投產相關抗疫物資。一些家電企業、顯示製造企業、汽車企業紛紛投產口罩生產線,有些食品企業甚至將利潤空間更大的飲料生產線不可逆地轉產酒精……正是這樣的底氣和決心,使得中國在全球共同面對疫情挑戰時,從“物資緊缺國”迅速轉變為“物資輸出國”,使得我國幾乎成為口罩、呼吸機等物資的國際採購超市。

其次,我國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作為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的國家,我國在相關防控政策出臺後,國民的執行力堪稱驚人,特別是當國家宣佈新冠疫情治療費用國家兜底的政策後,患者都能夠安心並積極配合治療,這一點使得防控工作迅速取得了積極的實際效果。而在後期積極推動復工的階段,國家通過交通補貼安排企業員工返崗,地方政府解決產業鏈元組件供應問題,優先保障製造業防控物資調控等舉措,及時打通了復工的種種阻礙,使得我國製造業的復工跑出了“中國速度”,彷彿按下快進鍵。

此外,我國還擁有巨大內需市場的優勢。當部分國家實施進口禁令後,我國部分出口型企業面臨生存困境,對此,企業積極投身內銷產品研發生產和標準化,迅速消化了相關產能,對於企業渡過難關起到了積極作用。而據相關數據,當前我國小間距LED顯示屏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位居第一,在彈性極大的國內國際市場面前,我國製造業企業不僅在短時間內渡過難關方面有堅實保障,更在後疫情時期的重新起跑階段,較全球擁有先發優勢。

2020年對於我國製造業而言,無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然而,更是一次危中見機,轉危為機的優先發展機遇。從暫停鍵,到重啟鍵,再到快進鍵,中國製造正在提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