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橋創業集團採訪手記:如何再造一個“新魏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全球最大的原鋁生產基地在濱州,向全世界提供了1/4的原材料、初級產品。但問題是,大而不強,價值鏈提升後效益最高的部分“花開異鄉”。

繼續走擴大規模、高耗能高排放的發展老路,還是打破路徑依賴,開啟“二次創業、三次創業”,闖出一條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新路?魏橋創業集團的答案是,走科技創新之路,推動鋁產業由原鋁向新材料提升,產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輕量化製造發力,在鋁業價值鏈上“再造一個新魏橋”。

“魏橋創業集團在濱州的經濟體量非常大,這是不合理的。濱州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之時,應該是魏橋創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在整個全市經濟構成中佔得比重越來越小。”3月27日,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一大一小”的辯證關係為切入點,跟記者暢聊魏橋這幾年的理念之變、發展質量之變。

大,體現在魏橋體量之大、規模之大。從一個職工不過百人、資產不過百萬元、利稅不過50萬元的小型油棉加工廠,經過近40年的艱苦創業,魏橋創業已經發展為一家擁有2家香港上市公司、銷售收入280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和鋁業生產企業。

不誇張地說,“魏橋一感冒,濱州經濟都要打噴嚏”。但規模雖然大,魏橋創業集團不能迴避的問題是,初級產品佔比偏重,產品附加值偏低,高質量發展亟需破題起勢。

小,主要是要通過魏橋這個“龍頭”帶動,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增加濱州新興產業的比重,由此降低傳統產業的比重,降低對魏橋“規模經濟”的依賴,提升紡織產業、鋁產業的價值鏈,重構產業鏈、供應鏈,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一大一小”,突破點何在?

張波說,依託40年積澱的雄厚產業基礎,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向科技創新的合作伙伴借力、發力。去年8月31日,魏橋創業集團與中信信託、中國科學院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濱州共建魏橋國科研究院。在此基礎上,魏橋又與產業集群內的重要企業共同籌劃建設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項目,建設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育於一體的“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融合示範平臺。

魏橋國科研究院及國科產業園將形成智能製造與大數據、金屬材料、紡織材料、新能源、環境、高端化學、工業設計與品牌營銷等七個“校、院、園”三位一體的科創體系。而這個科創體系將融聚7大特色園區和新興產業集群、300+科技企業、600億+新動能產值、100億+稅收、10000+科技人才,成為環渤海地區硬核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創新創業高地。

科技創新做加法,傳統產能做減法。張波說,去年,魏橋向省外轉移了203萬噸電解鋁產能。按照國際化標準要求,電解鋁全生命週期碳排放量不能超過5%,現在我國的平均水平是25%。魏橋創業集團轉移產能的同時,在濱州佈局200萬噸再生鋁生產項目,再生鋁的能耗只有傳統電解鋁的3%—5%,僅此一項,濱州煤炭消費量就可以壓減1000萬噸,騰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環境容量,向汽車輕量化、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高端電子型材等新材料和智能製造領域進軍。

40年後再出發,再造一個“新魏橋”,不是比拼規模經濟的魏橋,而是價值鏈上的新魏橋。“創業魏橋”正向著“新興魏橋”和“科技魏橋”加速演變——這也正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根本之舉、長遠之策。(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洪傑 李劍橋 策劃 張國棟)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