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給主播刷“火箭”的少年,為父母刷過碗嗎?

“今天是wuli愛豆出道三週年紀念日,棒棒噠!排練再忙也要注意休息呀,心疼嚶!新專輯當然是第一時間就搶到啦,瘋狂打call!晚上直播見呦,開心”......

這是我一個朋友女兒今天發的狀態,配了一張明星照和一張手拿CD的自拍。朋友把截圖發給我的時候說,唉,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在大學裡每天都忙些什麼。他的字裡行間充滿無奈,據他說,今天其實是妻子的生日。

網絡時代,飯圈文化,偶像的質量在降低,粉絲的能量卻在高漲。

像上面那樣“專業”的追星少年,在我們身邊,尤其是校園中不勝枚舉。他們有自己的圈子,說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追星日常,有自己的價值觀、鄙視鏈,可唯獨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那些給主播刷“火箭”的少年,為父母刷過碗嗎?

其實追星、追流量,並不是近些年才時髦的詞彙。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眾多文藝青年偷偷藏起鄧麗君的磁帶那時,追星就已經開始了。讓我感到費解的,其實不是“追”星這個行為,而是“星”本身。

那些給主播刷“火箭”的少年,為父母刷過碗嗎?

也許是我真的落伍了,如今一些少男少女崇拜的偶像,在我看來,其自身所處領域的專業技能是有待評估的。有的演員空有一張精緻的臉蛋兒,所謂演技實在不敢恭維;有的歌手有著漂亮的履歷,初出茅廬就能成為一些節目的嘉賓甚至評委,可拿得出手的作品卻寥寥無幾。更可怕的,是一些娛樂明星雖然藝技合格,但是三觀不正。有的吸毒,有的涉黃,有的發表過一些分裂祖國的言論......

完美的人設,糟糕的真相,為何他們的一顰一簇,還能引來年輕人的尖叫?難以想象,粉絲們竭力維護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怎樣的價值觀。

過去,造星的門檻很高。隨著網絡的發展,社交平臺、短視頻、直播的日益普及,如今一個博主、主播,就能輕鬆擁有幾百幾千萬的受眾。他們之中,有的人是潛心修煉、厚積薄發;有的人則是劍走偏鋒、一炮而紅。

那些給主播刷“火箭”的少年,為父母刷過碗嗎?

“網紅們”創作優秀作品的同時,為自己創收確實無可厚非。我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未成年人偷用母親的銀行卡給一個遊戲主播送出價值六萬人民幣的打賞,記者採訪時主播則輕描淡寫地回應道:這錢也不是我逼他花的,況且我根本不認識他,更不知道他未成年。

的確,我在質疑“星味兒”的同時,也對許多自控力差的年輕人感到擔憂。他們對於金錢的概念,對於價值的判斷,都驚人的離譜。十幾年的聖賢書,恐怕是白讀了。他們可以為一個女主播的眉眼付出上千元的真金白銀,他們可以不辭辛苦地在微博下私信留言,只為求得偶像的一句回覆。他們透支的不僅是自己的青春,也是父母的青春。

那些給主播刷“火箭”的少年,為父母刷過碗嗎?

相比這些年輕人對於明星的摯愛,他們對自己父母的孝順能佔其中百分之幾?他們也許記不得父母的生日,卻清楚記得偶像的星座;他們跟父母的通話內容除了要生活費少無其他,卻能因為別人對偶像的一句批評而展開鋪天蓋地的回擊;他們不知道父母每天加班到幾點,卻願意在機場等上整整一天只為看上那個人一眼......

那些給主播刷“火箭”的少年,為父母刷過碗嗎?

究竟是我們落伍了,還是這真的可悲、可笑至極?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也生活在最壞的時代。

你說這是家庭教育的不力,學校老師的失職,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無法給出一個答案。

我只能讓自己相信,這些孩子總有一天會成長,當未來他們回首曾經的追星之路,能會心一笑吧。到那時,我朋友的妻子,還能聽到一句生日祝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