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评价标准是什么,孔子为何能评为圣人?

刚日读史


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评价标准是什么?孔子为何能评为圣人?

圣人评判一说首先是受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真正提出评判圣人标准的人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据《左传》记载:鲁大夫叔孙豹回答范宣子问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自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评判圣人:立功、立德、立言。

尽管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在中国历史上,能做到这一标准的也是寥寥几人。我们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中被世人公认的也就两人:孔子和王阳明。

为什么他们两人被公认为圣人呢?

孔子: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主要言论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录记载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以对话文体和语录体为主,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行,主要提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伦理思想以及教育观念。他还修了《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这些体现了圣人标准的立言。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得孔子用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教育事业上。孔子曾鲁国司蔻,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在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

孔子打破了教育上的垄断,他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最著名的是“七十二贤士”,这七十二人中很多为各国高官,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儒家学派的辉煌,这些是圣人标准的立功。

孔子构建出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的德性和德行;在治理国家方面他主张“为政以德”,他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他的治国方略被称为“德治”或“礼治”,他最高的政治利息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虽然没有实现最高政治理想,但他的“仁”、“礼”、“德政”却被流传后世,这些属于圣人标准的立德。

历史上能达成圣人标准一点要求的不少,但很难找到像孔子一样三点标准都达到的,他的言论,政治思想被延续至今都说明了他的伟大之处。


森屿屿


对圣人的评价标准无非就是智慧超群,道德高深,与普通人不一样,旧时泛指皇帝,皇后,皇太后,仙人,极智慧超群文人。

孔子为什么评价为圣人,我认为主要他推崇的《仁,义,礼,智,信》这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推崇,他的这种思想看起来很好,但也限制了人民的一些人权,当做了统治阶级的工具来训化人民,奴化人民,使人民服服帖帖听统治阶级的话。

请问:他的思想那么好皇帝咋不照办呢?他为什么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宫女无数?为什么皇帝死后要拿活人培葬呢,为什么乱杀无辜呢?他的仁和礼上哪去了?他手下那些当差的为什么欺压百姓,剥削百姓呢?实际上孔子的思想是奴化人民的工具。

当统治阶级政权稳定,它就拿孔子的思想来教育和奴役人民,当统治阶级风雨飘摇时,人民就会起来反对孔子思想,为什么1919年有砸乱孔家店一说,后成为五四青年节,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反对孔子思想。

因此说,谁被封为圣人是站在哪个阶级立场说话问题,没有真正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真理。


辽北老代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孔子被称为圣人的原因:
一、是由于他的思想主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他提出的“仁”、“德”和“礼”,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这样的思想自然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二、是后代儒家学者在发扬儒学中提出了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需要的主张,不断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三是历史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
元武宗年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同时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子思被尊为述圣。



嘿诗


这个对圣人的评判标准出现于春秋时期,是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来的,据《左传》记载:鲁大夫叔孙豹回答范宣子问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就是说,想成为圣人,就要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而且还修 《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这就是所谓的立言。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就是所谓的立功。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虽然一直无法做到大同,但他所主张的“仁”、“礼”、“德政”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立德,所以孔子能评为圣人。


知忆读书


一般被评为圣人的都是对社会有重要的贡献,孔子的儒家学术可谓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单单礼仪就影响着现在的每一个人。所以如此大贡献影响那么地深远,被评为圣人那就不奇怪了,又比如李白杜甫在诗歌方面影响很深,也被评价为诗仙诗圣,医学方面的张仲景李时珍等被评为医圣等都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已经历史的贡献很大。


城市科普


归纳总结一下,古代圣人标准如下:

一曰: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其实就是人的心,万众一心,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为人立心。怎么去给人立心呢?就是教育,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引导万众一心。

二曰:为生民立命。为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圣人为官可保一方净土,圣人从将,可安一国太平。上有贤君治世,下有父母官为民请命。

三曰:为往圣继绝学。就是为以往的圣人传承创新他们的思想,所以儒家后来有亚圣孟子,荀子,朱熹,王守仁。道家后有庄子,杨朱。法家也后继有人,但是墨家却隐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四曰:为万世开太平。

就是为天下社稷,万世开太平,其实说的是安世。

能够做到这些的像儒家首圣孔子,法家韩非,心学王阳明。他们对我国甚至世界的文化传承以及民众的思想导向都是影响巨大。

所以圣人的主流思想倡导人心向善,要致良知,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Forest祥子医生


对于圣人的评判标准出现于春秋时期,是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来的,据《左传》记载,:鲁大夫叔孙豹回答范宣子问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就是说,想成为圣人,就要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虽然只有这三个标准,但在历史上,能做到其中一条的都寥寥无几,更何况是三个同时做到?泱泱中华数千年历史,被世人公认达到这一标准的只有两个人,分别就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和明朝的王阳明。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而且还修《诗》 《书》 《礼》 《乐》,序《周易》,撰《春秋》。这就是所谓的立言。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就是所谓的立功。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虽然一直无法做到大同,但他主张的“仁”、“礼”、“德政”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立德。


东方西方1


🌻聖人,是深受家國万千百众众國民,从内心深骨中,敬仰愛戴,尊重的民族精英。我國历史上,对聖人评价,聖人之所以为聖人,是其聪惠博学,卓才高德,为家國建功立业,具有大恩德功勋,泽及普播于萬萬民众,乃至宇宙万类者。太公兵法曰:聖人之政,澤及昆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之所以为聖人,一者,其继承宏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承传了聖人周公之学;一者,上学而下达;一者,继承开拓了儒家学说。

孔子授传的儒术,儒家思想,是中华上古数千百年,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其结晶。孔聖对《周易》的研究和撰书著述,为我國传统文化,将道家隂陽学说,和儒家儒术融合一体,奠定了基础。为大漢天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之形成民族大一统之家國文化教育,加强中央集权,有益于國家长治久安,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自歌舞,其大政方略,提供蕴储了丰厚根深的文化营养资源。

🍁孔子在我國文化教育史上的功勋大德,是登峰造极。没有孔聖上学下达的教育授业典范,师表風范,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十四亿國民的教育文化普及,整体國民素质的提升。

🍀没有孔聖的授教先范,我们普通老百姓,自己想,或我们的孩子,想上学,从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想学这学那,门都没有。



思语世界


能同时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即圣人。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不仅有《论语》还修《诗》《书》《礼》《乐》《周易》《春秋》,这就是说的立言。

孔子一生教书育人,“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其打破教育垄断,开创私人学校,其出名者70多人很多都是各国高官、人才,这些人又为儒家学派发展状大做出极大贡献,这就是说的立功。

孔子依“仁”“礼”“以德服人”等,来主张个人的德性与德行,用道德和礼教来做为治国之道。并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虽然不是全部实现,但已足以影响中华文华上千年。这就是说的立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孔子,真圣人也!


艾条艾柱艾绒


孟子提出的圣人标准是:一方面,圣人既要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只要给他百里土地的国家让他治理,他就可以由此做到让诸侯来朝,天下得到治理;另一方面,他做到“朝诸侯有天下”,还不是通过嗜杀,比如有的走霸道的国家也可以“朝诸侯有天下”,但那是通过杀人征服天下的,而圣人的有天下,不做一件不义的事情,不杀一个无辜的人,这是圣人相同的地方。

我认为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最主要是,第一,他的“仁”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第二,孔子开创了中国教育“有教无类”的先例,打破了贵族阶层对于教育的垄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