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每个人都没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


梁宁:每个人都没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


网传着一句话:抖音5分钟,人间3小时。

网络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始终占据着我们的注意力,把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填充的满满当当,却让我们丧失了追求真正快乐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不止是信息,现代社会物质、诱惑、机会极度丰富,大家似乎都比以前快乐的多,背后的真相却是,那些寻找一时快乐的人,往往是最不快乐的人。

真正快乐的不是来自“多”和“快”,而是断舍离后的“慢”和“少”。



01

很多人以为快乐就是放纵高消费,用几瓶海洋之谜、去几个网红旅游地打卡、穿AJ和 YEEZY 的鞋子,凡事只买贵不看价......

我有个朋友,暂且叫她小A吧。

小A是一名90后,身处三线城市,职业是设计师,月薪7000+。表面看似风光的她,却负债累累。

朋友圈中晒着最新款包包,每周必不可少的网红餐厅打卡,上班路上的星巴克。周末放假有空便和朋友逛街约起。

表面有多风光,内心就多焦虑,每一笔消费,都让她内心不安,于是就需要更大的消费,去安抚心里的恐惧。告诉自己过的很好,也告诉别人自己很好。

梁宁:每个人都没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


但账单不会说谎,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欲,除了信用卡超支,各大网贷平台也是借了一大笔的资金。每个月发工资,除了还贷还是还贷,于是在还贷的漩涡中,久久不能抽身。

小A最终过上了所谓快乐的生活,代价是负债累累。

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

在网贷的加持下,所谓的及时行乐,有了一条捷径,轻松的让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样子,而在一次一次的透支消费中,他们却与“想要的生活”背道而驰。

这是真正的快乐吗?不是?



梁宁:每个人都没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

02

快乐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快乐有限,最多能持续一天、一月、一年,不会有结果。精神的快乐无涯。


欧洲最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理查德·瓦格纳说过,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

我们常把关注点放在事情上,却忽略了我们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心流”。

什么是心流呢?心流,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

画家用画笔创作时,程序员敲代码时,设计师做图时,忽略了时间的流逝,完全沉浸其中的感觉,便是心流时刻。

心流是个体能享受快乐的关键和充实生活的核心。

问题是,大多数人只是体验过某一段时刻的心流,而大部分时间,内心还是处于混沌之中。



梁宁:每个人都没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

03

米哈里齐克森教授经过细致研究,发现心流的产生往往符合三大原则:目标清晰、即时反馈、挑战与技能匹配。

1、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具体的目标犹如手上的指南针,目标再远,也知道往哪个方向前进。米哈里教授认为,目标应该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非预期的报酬,享受做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极致体验。

2、及时反馈

人为什么喜欢比赛,因为一场比赛可以带来及时反馈。为什么很多人离开了学校,就停止了学习,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学的很难得到反馈。给自己设计一种反馈机制,远离浑浑噩噩的生活。

3、挑战的难度与能力的匹配

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高能力做一件低难度的事情,容易无聊,低能力挑战高难度,容易自我怀疑,产生放弃心理。

繁华的世界,有太多的诱惑,找到能让你产生心流的的事情,给生活加上快乐的养料。但要注意的是,断舍离你的生活,很多时候,宜少不宜多。

梁宁:每个人都没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卡尼曼提出,人有两种系统,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速度快但容易出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很多时候慢点,多听听“系统2”的声音,从思想上断舍离。

梁宁说,每个人都没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

当你向生活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勇敢说不以后,你才会真正的迎来全新的生活。真实的快乐你知道在哪,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多数选择没有那么重要,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不如简化生活,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真正快乐的不是来自“多”和“快”,而是断舍离后的“慢”和“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