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都記住了他的天才,卻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王勃:都記住了他的天才,卻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1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在山西和津。

他比李白大51歲。

比杜甫大62歲。

比白居易大122歲。

他是周靈王的太子晉的後代。

爺爺是隋末大儒王通

父親王福疇是唐朝大臣,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齊州長史等職。

這個書香門第的官二代,不愛跑車不愛紅顏,獨自沉醉於讀書寫詩中無法自拔。

《舊唐書》說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

意思是:王勃六歲能文,寫文章暢快淋漓、一氣呵成,才六歲,已經可以跟哥哥們論才比道了。

父親的朋友杜易簡逢人就誇:我隔壁老王家三個孩子,個頂個的牛逼,尤其是王勃,絕對是個天才!

2

公元659年的一個炎熱的午後。

9歲的王勃在池塘捉完青蛙,送隔壁青梅竹馬的妹紙回家後,忽然想起桌子上還有一本《漢書注》沒看。

這本書是顏師古批註《漢書》的,顏師古是唐朝初年經學家、訓詁學家、歷史學家。

而且,他還是唐朝非常有名的《漢書》研究專家,他把自己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漢書注》

也就是王勃桌子上的那本書。

王勃拿起書一口氣讀完,但是讀著讀著覺得就有點不對勁了,這老爺子對漢書的理解好像有誤啊。

然後他抽空居然就………提筆寫了一本《指瑕》

糾正其錯。

名字就叫指瑕,也就是指出瑕疵的意思。

全書分為十卷,詳盡地指出了顏師古書中的錯誤。

從頭到尾,這個9歲的小朋友愣是沒有客氣,把這位漢學大家的錯誤抖了個底朝天。

而且,還不是胡說八道,還挑錯兒真都挑對地方了。

請默默唸一句:這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然後慶幸這不是你隔壁老王家的孩子。

要不然,你的整個童年都會活在與他對比的陰影中。

王勃:都記住了他的天才,卻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3

既然這麼牛,肯定有粉絲對吧。

王勃十歲開始就通曉詩文,倒背如流《六經》。

什麼?蘇老師,我只聽說過四書五經,這是哪裡來的六經?

別急,其實真的是四書六經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即《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春秋》。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專門講解音樂的《樂經》失傳了,至今也沒有找回。

擁有眾多粉絲的王勃,後來被人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稱之為“初唐四傑

其中駱賓王

年紀最大,這也是一個特別牛逼的兒童。

大家上學啟蒙的詩:鵝鵝鵝,就是人家7歲時邊玩泥巴邊寫的。

楊炯和盧照鄰可能大家不熟悉,因為接觸不多。

楊炯棄筆從戎,寫出了名句: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意思是:當兵隨便謀個職位,都比做個弱書生強,當然這個觀點有點極端,書生也同樣有用,比如魯迅。

盧照鄰的詩大家接觸更少,不過有一句大家可能熟悉: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四個初唐時期文思肆意的青年,為大唐盛世開啟了最美的華章。

4

公元661年的一天,王勃和父親在院子裡邊看月亮邊聊天。

父親隨意說了一句話,大意是:

不會醫術的人多為不孝之人

這是什麼神仙邏輯?

但是人家王勃居然就聽進去了,不久後就去了長安,師從當時的名醫曹元,學習醫術。

曹元與孫思邈齊名,是唐朝的名醫。

12歲的王勃,先後閱讀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書。

兩年時間,居然達到知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

連曹元都大為驚歎,連稱王勃為醫術天才。

王勃同學,你就告訴我你學啥不行,我好去學了跟你比。

王勃:都記住了他的天才,卻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5

王通崇尚儒家思想,但融合了儒家、釋家、道家精髓,主張仁政、力求功名、積極入世、希望能夠造福蒼生。

公元663年,王勃開始為進入仕途準備。

請大家忽略他還只是初二的年紀,關鍵看志向。

13歲時,他給當地司馬尚書:《上絳州上官司馬書

14歲時, 上書劉祥道,陳述自己的政見,表達自己對濟世的豪情壯志,劉祥道驚為神童。

15歲時,王勃通過皇甫常伯,向當時的唐高宗獻上《乾元殿頌》。

能願意幫一個15歲的少年給皇帝傳文章,可見當時大家對王勃才華已經非常認同了。

6

王勃傳給皇帝的文章《乾元殿頌

》,正是給唐高宗剛修起來的乾元殿寫的頌詞。

乾元殿在隋朝稱為乾陽殿,後來被焚燬。

於是,唐高宗在隋朝乾陽殿的基礎上建造了乾元殿。

這座建築與今日尚存的明清故宮太和殿的高度十分接近,大小卻是現在太和殿的1.5倍。

當時大興土木,民間爭論比較大,而王勃的文章縱貫古今,洋洋灑灑近5000字,基本為乾元殿起到了正名和定位的效果。

再加上以氣勢磅礴的駢文方式出場,讓唐高宗讀得痛快淋漓,讀完大呼:真乃我大唐奇才,並且他連續呼了三遍。

我從《乾元殿頌》摘錄一段供大家欣賞:

我大唐雞渾指極,樹神宰而制山河;鶴讖裁儀,闢太虛而有天地。黃精吐瑞,潛龍苞象帝之基;紫氣徵祥,鳴鳳呈真王之表。高祖太武皇帝虹星湛色,開寶胄於金壺;蛟電凝陰,發皇明於石紐。白蛇宵斷,行移海嶽之符;蒼兕晨驅,坐遘?雷之業。屬東鄰委馭,扇虐政於叢祠;北拱隳尊,紊皇圖於寶極。

是不是很好……好多字不認識?

不久後,16歲的王勃參加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

於是,本該上高一的王勃成為當時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一年後,17歲的王勃再次考中當年唐高宗設的特科,成為十三名中舉者之一。

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完美,大家都等待著王勃攀往人生巔峰。

7

唐高宗非常喜歡這個年輕人。

所以,經常公費旅遊、拜山封禪時都帶王勃一起,王勃也給皇帝賺夠了面子,不斷寫出詩詞佳作。

然後,命運的轉折往往就在不經意之處。

18歲這年,王勃結識了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兒子,被稱為沛王的李賢。

這個太子當時僅僅14歲。

他非常喜歡這個小哥哥的才華,於是該小朋友就把王勃招為自己王府內的“修撰”,即幕賓。

這段時間是王勃最開心、最得意的時光。

既不會有在皇帝身邊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又能和年齡相仿、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沛王李賢一起浪。

還可以遊山玩水、寫詩作詞。

年少輕狂、幸福時光。

可正應了王維的詩: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王勃:都記住了他的天才,卻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8

幾個熊孩子在一起組團玩耍,總會搞出點大人看不慣的事情。

15歲的沛王李賢經常與14歲的弟弟李哲玩耍,其中,玩得最多的項目就是:鬥雞。

幾個小朋友看著雄雞鬥毆、你來我去,大家好不開心。

王勃為了助興,還專門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

檄【xí 】,意思是討伐、挑戰的意思。

這裡就是代表沛王李賢的雞,討伐挑戰李哲的雞

這當然是半開玩笑的作品,小孩子嘛,鬧著玩兒的。

但是這文章被唐高宗看到了,高宗大怒,而且是怒不可遏。

為啥對這篇文章如此憤怒,背後的真實原因很簡單:高宗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登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兄弟殘殺,奪得帝位。

現在唐高宗的兒子比較多,其中與武則天的就有四個,所以心裡一直擔心又會出現兄弟相殘的慘劇。

於是“高宗聞之,怒斥出府”。

就是把王勃逐出門了。

這真是苦心經營好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一臉懵逼的王勃,還沒有來得及解救蒼生呢,自己就面臨需要解救了。

9

這對於王勃是不幸,但是對於唐朝文壇,又是不幸中的大幸。

因為被掃地出門,不用上班打卡了,所以王勃決定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去哪兒?

當然是人間天堂、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美食成堆、美女橫行、去了就不想離開的大四川啦。

巴山蜀水,意境寥廓,這徹底改變了王勃的詩風。

他從歌頌皇帝、描寫樓臺亭榭,轉向更為開闊的自然風景、大漠長河。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早春野望》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詠風》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10

這次四川的遊歷,對於王勃的文風有著無比大的影響。

他徹底拋棄了六朝餘遺留的輕豔、萎靡風氣,開始逐漸走向天然、壯美與開闊。

公元674年,從四川回來後,他返回了長安。

王勃聽說虢【guó】州產草藥,畢竟自己學過醫,對草藥有好感,於是便要求去虢州任參軍。

你看文藝男青年的職業選擇是多麼感性。

他有一個好朋友叫杜審言

當時杜審言去四川任職,而王勃將要去虢州,

在分別時刻,王勃寫下了傳唱千古的分別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論寫離別的詩歌大氣之作,這首應該是巔峰了。

11

本來重新做回官,應該順利吧,然而也不是的。

王勃在虢州任職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

因為王勃與這個人私交不錯,一時衝動,他就將這個曹達藏在家裡,躲避官府通緝。

但是藏著藏著他又害怕了,萬一官府知道私藏罪犯,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

於是,他又很愚蠢地將曹達殺人滅口。

這個年輕文人處理事情的邏輯簡單、幼稚,甚至還帶點愚蠢。

當真是又氣又可憐。

結果這件事最後還是被官府知道了,王勃被判死罪。

所幸,最後遇到皇帝天下大赦,改為三年有期徒刑。

而他的父親王福疇也受到牽連,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

交趾是個蠻荒溼熱之地,瘴氣橫行,自然條件差到極致。

而且真的非常非常偏,有多偏遠呢,反正現在這地兒屬於越南。

懲罰父親,王勃覺得比懲罰自己還要難受,他心中充滿了內疚。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休息了一年多,朝廷宣佈恢復他的舊職。

但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雄心壯志的少年了,進牢房、父親被貶,他已經嚐到了官場的厲害。

他沒有接受朝廷恢復的官職,他只想沉醉鍾愛自己的詩文。

身心疲憊的王勃,此刻也不過才剛滿25歲

12

公元675年的秋天,王勃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去交趾,看望受自己連累被貶的父親,以緩解自己的內疚之情。

途中,王勃路過南昌,他決定上岸停留幾日,以觀賞故都南昌的風土人文。

剛巧,南昌都督閻伯嶼新修的滕王閣落成,定在重陽日,在滕王閣中大宴天下文人雅士。

王勃剛一上岸,就被都督閻伯嶼知道了,這個都督早就聽聞王勃的名氣,他也把王勃請到了宴席現場。

閻都督此次大擺筵席,並不是請大家吃飯這麼簡單。

真實目的是要在大場面,隆重推出自己女婿:吳子章

在宴席開始之前,他就讓女婿寫好一篇關於滕王閣的序文,且讓他背誦下來。

準備在宴席現場,假裝成即興現場文章的方式寫出來。

這個都督是不是心機BOY?

這簡直可以讓自己女婿瞬間在眾目睽睽下變成網紅啊。

在家悄悄演習了多次後,老閻非常滿意,就等明天現場女婿成爆款了。

但唯一的BUG,就是他請了這個叫王勃的騷年。

王勃:都記住了他的天才,卻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13

話說宴席當天,秋高氣爽、高朋滿座,方圓百里文人顯貴都到場了。

都督的女婿屏神靜氣,等待著開始屬於他的表演。

閻都督在現場說完一番客套話後,然後問到:

“各位文豪大儒都在此,各位是否願意為滕王閣寫個賦?”

大家心知肚明,紛紛開始推辭,都謙虛說自己文采有限,不堪重託。

然後,都督請的托兒開始說話:聽聞都督的女婿是個大才子,能否請他為滕王閣寫賦?

都督假意推辭了一句:小婿才疏學淺,怎敢賣弄。

正當下面的托兒要代表大家強烈要求都督女婿吳子章出場時。

只聽到現場忽然有個聲音說

:既然這樣,那不如我來試試!

只見現場站起來一個青年,二十五六歲的樣子,器宇軒昂、神采不凡。

現場幾乎所有的人都懵逼了:這貨是誰啊,吃了人家好吃的,怎麼不懂規矩,尼瑪不按規矩出牌?

14

這個人正是王勃。

這下閻都督和他女婿真有點騎虎難下。

沒辦法,只能讓王勃寫了,人群中議論紛紛,都等著看王勃出醜。

好一個王勃。

只見他拿過紙筆,筆走龍蛇。

而閻都督乾脆拂袖而去,進屋不見王勃。

於是只能王勃寫一句,下人進屋向閻都督稟報一句

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

接著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他沉吟不語。

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王勃,以一己之力,以《滕王閣序》讓人們改變了對駢文的偏見。

15

當然,這個閻都督的女婿吳子章也不是吃素的。

傳聞他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

王勃出現在現場,打亂了他們的計劃,他非常懊惱。

等王勃寫完。他說這是王勃抄襲自己昨晚寫的文章,而且很完整的把王勃寫的文章背了出來。

現場一片譁然,大家開始懷疑王勃是不是原創。

王勃非常冷靜的問:既然是你寫的,應該這個賦有序詩對吧,你說下是什麼?

這個哥們當然一下子寫不出來。

王勃笑著說,來,看哥給你寫出來: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現場文人顯貴,全程見證著整個盛唐最為牛逼的現場作文。

無不五體投地、驚愕不已。

16

王勃:都記住了他的天才,卻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王勃離開南昌後,繼續向交趾進發。

途中他經過廣州,到訪寶莊嚴寺,也就是現在的六榕寺

其時,六榕花塔修葺一新,而這裡寺僧們幾乎都是王勃的粉絲。

看到王勃來參觀寺廟,於是集體請願讓偶像撰寫碑記,王勃一揮而就,寫成了《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碑文。

這篇碑文是中國文學史上至今已知篇幅最長、內容包羅最廣的寶塔銘文,足足有3000餘字。

2015年,六榕寺方丈還在《南方都市報》發表英雄帖,召集天下文人翻譯該碑文,以儘早讓該鴻篇鉅著的碑文呈現給公眾。

17

但天妒英才,第二年,王勃在搭船經南海前往交趾途中,在海上遭遇颱風不幸罹難,年僅27歲。

最後,《滕王閣序》傳到了長安城內。

唐高宗看後連聲嘆道: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

於是高宗問道: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

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唐高宗喟然長嘆,連聲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可惜!

18

王勃以清新之風、振以疏蕩之氣,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才華橫溢的王勃,是盛唐詩歌的開山者。

王勃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遠,勇於進取,但他的性格缺陷也導致了他的種種人生悲劇。

人生百年,猶如一瞬。

但願有輪迴,你依然醉詩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