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通讯员邓健文

有这样一群人,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来得比谁都快,干活的样子比谁都帅。如今,疫情阴霾渐散,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他们又将回归原位,离开时的背影,依旧豪迈。他们就是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军魂志愿服务队的逆行勇士们。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敢说敢干的领头人:武装部长一家三口投身抗疫一线

15人的军魂志愿服务队,政治指导员是蔡甸街党工委委员、人民武装部部长刘云飞,他也是军魂志愿服务队“招募令”发起人。他,92年当兵,25年党龄,当过人民警察,2017年转任街道武装部部长。在街道还分管着综治信访、安全应急工作,在这场疫情面前,“武装部长就是兵头将尾,既要敢担当、负责任,又要带头干、做表率。”他一直都这么说,也是这么带着大家一起干。他的妻子是协和江北医院一线工作人员,自从大年初二请战到感染病区后,50多天未曾见面。儿子是一名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在家里既要学习,还要照顾奶奶生活,空余时间主动到小区当志愿者,帮助居民送菜、代购文具和消毒液等。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3月10日晚,蔡甸街罗家山社区一名婴儿,因其母亲作为疑似病患隔离,孩子需要进行CT筛查,担心院内感染和设备辐射,社区干部和家属为此劝说了两个小时。刘云飞带着志愿者驾车赶到现场,“走,我陪你们和孩子一起去医院做CT,有感染、有辐射,我们都一起!”语气坚定的拍着胸。拍胸表态、承诺兑现、感同身受,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化解了大多数病患交叉感染、畏惧医院的担忧,不配合隔离观察、核酸取样的抵触情绪消融。

胆大心细的排头兵:驻港部队退伍老兵支援火神山医院

2月5日,2010年从驻港部队退伍的刘阳第一个报到,“你问我怕不怕,我肯定怕……‘若有战,召必回’。”这是当时刘阳发的朋友圈。当晚5时,区武装部紧急指令,不到1个小时,全街村、社区民兵集结,一米八七的大个子刘阳作为排头兵,也是志愿服务队队长,带着队伍紧急奔赴“火神山”医院,冒雨装卸医疗物资,到次日凌晨3时,圆满完成军魂志愿服务队首战。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在社区居民小区院里,大个子刘阳拿着大喇叭,嗓音“穿墙入户”,“楼上居民请注意,社区要每家每户排查,测量体温,请大家配合!”楼梯间里,他轻言细语敲开住户门,“社区给您测一下体温,家里几口人?尽量不要外出,有事找社区!”

2月19日下午,在金银潭医院门口,刘阳和队友一起接出院的蔡甸肖师傅,“祝贺您,我们接您回蔡甸!”听见一口蔡甸乡音,肖师傅眼睛湿润了。

疫情期间,刘阳和队员们负责摆渡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的病患,先后协助120送治确诊病人35人次,共转运疑似、密接、出院病人和核酸上门取样人数1100余人次。如今,疫情快结束了,刘阳作为新华书店一名职员,第一时间赶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参与清运教科书任务,为学校届时开学做准备。

无微不至总关情:老兵坚守隔离点实现“零感染”

“我是党员,是老兵,隔离点,我去。”街信访接待中心杨光,1992年入伍,在部队11年,士官转业。街武装部负责全街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对象隔离点安保服务工作,要在最短时间内安排人员到岗。杨光闻讯后,第一个站出来。同一间办公室同事刘振也主动请缨,“我就崇拜当兵的,我是党员,我一起去。”

“要提供星级酒店服务,辣的不能吃,被窝薄了冷,每天送酒精,喝矿泉水、散步……”到隔离点来的疑似病例和密接者,一个比一个怨心不愿意,有的甚至对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漫骂,想着法打发自己无聊的隔离生活,无由头投诉工作人员。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河街社区的陈婆婆顾虑重重,“我有尿毒症,隔天就去医院透析,隔离了,又没车,怎么办?”杨光叮嘱食堂给老人专供清淡饮食,每隔一天早上6点前预约好爱心专车,早餐准备好鸡蛋、牛奶和馒头,在楼下等着送陈婆婆去医院。半个月后,陈婆婆离开隔离点时,“等回去病好了,我也要当志愿者,还要给你们送锦旗。”3月28日,隔离点最后一名隔离对象李博,半个月前在西班牙,因疫情暴发,取消国外求学交流行程,数日辗转多国回到武汉,在蔡甸国防园隔离点,“这糍粑鱼、粉蒸肉就是家的味道,蔡甸话就是亲切!”临别时,李博向隔离点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以表谢意和恩情。

杨光和刘振从2月4日进驻隔离点,50多天未回家。从接手第一批隔离对象开始,在隔离点上先后为476名隔离对象服务,上有85岁老人,下至不到周岁婴儿,无一例出现感染。

民生复工我先行:安监站长工作之余开起“移动微超市”

3月27日下午,刚复工的御景雅苑还建小区项目部开展消防安全演练,蔡甸街安监站站长陈威,同消防应急救援战士一同,笔挺挺站在雨中,提起灭火器给大家示范,“水火无情,天气恶劣,不等于不会火情突发。使用灭火器,拔、压、射……”

一声令下集结出征,武汉蔡甸有一群逆行的“军魂”

他个子不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干工作的点子很多。“复工复产,安全第一。酒精易燃,火星远离。煨汤烧水,锅干漏气。消防通道,救援应急……”每天开着微型消防车,不是在复工复产企业、项目,就是穿梭在各个居民小区里,消防车上扩音器,反复就播放着防疫防火“顺口溜”、“四字诀”。

3月14日下午,知音社区莲花小区一露台堆放纸箱等杂物,因楼上乱扔烟头,引发火情,被物业、值守人员及时扑灭。事发当晚,陈威带着安监站和社区网格员、物业人员,在小区内开展防疫居家防火宣传,从楼下露台到楼顶天台,排查类似消防安全隐患,当场动手落实整改。次日,他又联系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及时消除了小区消防安全隐患。

他在关注消防安全的同时,也想方设法关心“宅家”群众生活。2月中旬,多数人因害怕传染,都尽量选择不出门,少与人接触。他却为群众买米买菜四处忙活,和志愿者小陈不谋而合,开了一家“移动微超市”,四处寻找米、面、油和新鲜蔬菜进货资源,为社区群众代购代销。

宅在家的群众既看菜的新鲜,还要物美价廉。为了中间那1块或者五毛的差价,他当起了蔬菜直销直供的“红娘”,通过街道、社区和蔡甸周边农业村提供的蔬菜供需信息,把小区业主代表约在一起,自己开车带路到田间地头,这边劝说让一分,那边再让加一厘,斤斤计较、斤两必争,菜价由卖菜和买菜的定,移动微超市免费跑腿拖菜送菜,让线上订菜和线下采摘、配送明明白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