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時肌肉完全沒有泵感,但過後肌肉會很痠痛。這種訓練有效果嗎?

ReadWong


安全,科學,有效,我是健身匠。

訓練時肌肉完全沒有泵感,但過後肌肉會很痠痛。這種訓練有效果嗎?先回答,肯定是有效果的,泵感不是判斷訓練效果的唯一標準,很多人在訓練中不知道怎麼去判斷這一次的訓練訓練是否有效,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怎樣的訓練才是有效的:首先我們要了解泵感和痠痛究竟是怎麼回事?

泵感

說到泵感,很多人在訓練中都在找這種感覺,那它到底是什麼呢?簡單說呢,泵感就是我們在訓練目標肌肉時血液流進目標肌肉中所產生的感覺,這時候肌肉會產生膨脹感,也可以稱為泵血。並不是必須要有泵感才說明訓練是有效果的,這只是判斷訓練是否有效果的一個很小的點。

如果你想要強烈的泵感,你可以連續做一百次俯臥撐,做完後那種充血的感覺肯定很酸爽,但是這對你的肌肉生長並沒有很大的幫助,想要訓練真正有效,需要的還是撕裂肌肉並好好通過營養去修復。

痠痛

說到痠痛很多人對它又愛又恨,明知道它對訓練效果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還是想訓練後肌肉有感覺。常說的痠痛原名是延時性肌肉痠痛,英文名DOMS;DOMS出現的原因簡單說就是你通過訓練撕裂目標肌肉,肌肉組織在修復過程中產生的感覺。一般在24-48內逐漸產生,很多人訓練後就是想要痠痛感,這不是我們訓練的目的,訓練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肌肉增長,過度追求痠痛感會得不償失。

但是判斷訓練有沒有效果,並不是看所謂的泵感和痠痛,更多的是看你的訓練容量和訓練強度。

訓練容量衡量的標準:重量,組數,次數。想要提升訓練訓練容量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一點一點往上加;訓練強度也是跟這三個點有關係,但是更多的還是重量決定訓練強度,所以提升強度主要還是看你的訓練重量。

你的訓練容量合適,訓練強度足夠,即使訓練時沒有泵感,那你的訓練也是有效果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您方便的話順手點個贊再好不過了,我是健身匠,擁有十年減脂心得的健身者,關注我,減脂不迷路;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健身匠worker


你好,我是John宋會強。

首先這種訓練是有效果的。

我們常說的泵感其實是肌肉充分發力以後充血的感覺。肌肉其實是肌肉細胞構成的,在運動過程中,這種細胞需要能量,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血液當中的養分和ATP。

在健身初學者人群中。肌肉的充血感覺並不是很明顯,是因為肌肉在運動過程中募集的神經元有限。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塊肌肉中有1000個肌肉運動單元。但是訓練中只調動了60%,這樣參與感就會大打折扣。

但實際上肌肉是有參與的,在休息和營養補充的時候,就會產生超量恢復,肌肉進行自我修復。

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幾周,建議把動作幅度調小,動作節奏慢一些。這樣肌肉的感受會更好。

另外要注意熱身,在訓練之前就要把肌肉做完全的激活。對肌肉訓練也很有幫助。加油💪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科學運動,終身學習。各平臺ID:John宋會強

你的關注就是我創作的動力。我們下個問題見。


John宋會強


寶貝兒,不必懷疑,也不必擔心。

首先給你一個肯定的回答:

訓練沒有泵感,也一樣是有效果的!



泵感是什麼?

“泵感”是英文“pumping”的音譯,其本質,就是血進入肌肉之後的充血感

我自己的感受,泵感就是舉了幾組之後,肌肉充血了出現的那種緊繃繃的感覺,可能還會隨著心跳一彈一彈的


如果你的肌肉量本來不是很多,或者才開始訓練不久

的話,

感受不到泵感其實是很正常的。


1. 肌肉量不是很多

這種情況下,充血前後肌肉體積區別不大,沒有泵感很正常。

類似這種比較瘦的:

我的一位健身搭檔,體重比較小,體脂很低,肌肉量也比較低。

他就經常感受不到泵感。有的時候訓練量大了,直接從沒感覺,變成肌肉疼痛,跳過了泵感的階段...

但是每次訓練之後,能很明顯地看到他的肌肉確實充血了。從數據上看,他的力量和體重也確實在慢慢增長。


沒有泵感也完全不影響他從訓練中獲益


2.才開始訓練不久


這時候沒有泵感,是因為肌肉的末梢神經還比較弱小,不夠發達


以我自己為例,我剛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練完第二天一身痠痛,也體會不到所謂的泵感。

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之前很少體育鍛煉,肌肉的神經末梢不怎麼發達。

隨著你訓練的逐漸進行,為了調動更多的肌肉運動單元,肌肉周邊的神經就會更加豐滿、發達,泵感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真的不用太在意泵感


前期的時候,真的,真的,真的,不用太在意泵感。


《美國國家體能協會力量訓練指南》裡的一句話講得很好:對於初學者而言,哪怕強度很低的運動,也是有益的。


健身嘛,千萬不能急。你只要不參加健美比賽,你就只用和以前的自己比就行了。畢竟才開始嘛,不能奢望一兩個月,就比別人練了好幾年的還好,急功近利不得。


三天練不成庫爾曼,慢慢來嘛!


最後,放一張祖師爺的照片鎮樓!和題主共勉~


文質彬彬魯智深


有效果

訓練後急性肌肉痠痛:是乳酸造成。

延遲性肌肉痠痛:是肌肉纖維損傷。

健身的時候因為肌肉的強烈收縮,通常都是無氧的運動,所以身體裡面很容易會產生乳酸,而乳酸積聚到肌肉上面,對肌肉出現刺激性的疼痛,還出現肌肉痠痛的感覺。

如果你訓練完後身體沒有任何症狀則證明你訓練的強度沒有達到,肌肉纖維沒有出現撕裂症狀(除訓練完後進行了有效的拉伸運動,那樣可以緩解痠痛症狀,減少乳酸堆積外)。

泵感就是目標肌肉在高強度訓練的情況下導致大量的血液湧向目標肌肉,此時,肌肉會產生膨脹的感覺,稱為泵感,這個過程稱為泵血。“泵感”只是衡量訓練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產生與個人體質及訓練強度有很大關聯。

當然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訓練者肌肉痠痛是因為訓練姿勢不正確造成的。這個要注意區分,如果你訓練完第二天除了肌肉痠痛的症狀以外,還出現了其它不同症狀或者肌肉連續痠痛幾天都沒消除的話那就得引起注意了,可以肯定的是你健身訓練姿勢出現了問題。

怎樣才能在訓練時讓肌肉達到泵感呢?

A、它需要有許多充分的準備與前提條件。

如果在訓練前,餓著肚子或者前一天晚上沒休息好,很顯然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更談不上在訓練時獲得一個較好的運動表現。

B、為了讓訓練中有一個良好的狀態表現,在訓練前1-2小時內可以補充一些複合型的碳水化合物。訓練前30分鐘可以補充一些快速碳水化合物(香蕉、可口可樂)。

C、合理運用一些訓練技巧,能幫助你更有機會獲得“泵感”。比如:靜力收縮、離心收縮等訓練。(在肌肉收縮到最短時,繼續保持數秒,即頂峰收縮)。

D、在訓練之前,即對本次訓練的目的、動作、次數、組數等做好充分的計劃安排。訓練時,注意節奏,不要被隨意打亂,更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看手機、聊天上,集中全部精力做好每一次的動作。因為這讓肌肉收縮次數更多,發力更加精準、肌纖維動用效率更高。

當然,力求肌肉泵感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訓練姿勢是否正確,訓練強度自己是否能承受,切記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循序漸進,以免受傷,畢竟!健身不是一朝一日的事。


健身Adherents


1、劇烈運動時,肌糖元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使肌肉暫時處於相對缺氧狀態,此時肌糖元可經過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積存於肌肉內。

2、無氧運動時,葡萄糖酵解產生大量乳酸等中間代謝產物,不能通過呼吸排出,就形成了乳酸堆積。過多乳酸會使肌肉產生痠痛感,但它一般在停止運動後一兩個小時內能從身體裡完全清除乾淨。

3、延遲性肌肉痠痛產生的原因是肌肉纖維損傷,一般在運動後24~72小時痠痛達到頂峰。

4、痠痛強烈可能意味著有些動作做錯,或是運動量過度,還有可能是某方面的訓練水平下降,又或是肌肉離心收縮較多。



戀瑜家


沒有效果。

因為衡量訓練有沒有效果,最重要的是在訓練時體會肌肉的收縮,也就是說肌肉有沒有充血發脹,能不能體會到“泵感”。

因為當你在訓練目標肌群時,肌肉會收縮發力充血,從而讓血液運送養份和氧氣到目標肌群,因此會感到肌肉發脹。

如果訓練的時候不能夠體會到這種感覺,可以說訓練效果不佳。練習者需要從自身練習動作的標準性、負重重量上尋找原因。比如重量太重,超出目標肌群的最大負荷,導致其它協同肌肉用力等。

你有可能是乳酸堆積導致的痠痛,訓練是要保持勻速呼吸,而不能憋氣。


教您遠離亞健康


泵感,就是目標肌肉在相當強度的抗阻力訓練後,大量的血液湧入,肌肉產生膨脹的感覺。它是衡量訓練是否有效的一個標誌,可以說“沒有泵感,就沒有效果”。健美明星們對“泵感”都情有獨鍾,這裡不得不提:阿諾德·施瓦辛格,他也相信“多組數、多次數”,而且是,從不同的角度刺激目標肌肉。如此訓練,能給他帶來不可思議的“泵感”,肌肉也瘋狂的生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5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973d1a1f21d474fbcb44aed40cab8ac\

愛健身的阿耀


所謂的泵感很大程度是乳酸堆積造成的。

運動過後的痠痛是延遲性肌肉痠痛,這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

在鍛鍊上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誤區,訓練時有泵感,運動後有痠痛才有效果。

為什麼會有錯誤的認知:因為傳統的8~12次重複次數,75%~85%1RM強度,能夠有效的促進肌肥大。而這個時候人體的運動供能大部分是無氧糖酵解,會產生乳酸,使得肌肉僵硬。所以很多人就用訓練時肌肉僵硬(泵感),來衡量鍛鍊效果。

小技巧:一般運動後2小時乳酸會代謝掉。如果你不喜歡泵感,運動後的小強度有氧運動,能夠加速乳酸代謝。

而鍛鍊後的延遲性肌肉痠痛,並不是由於乳酸堆積造成的,具體怎麼造成的,說法也不一。

簡單理解就是對訓練的不適應,突然開始運動,或者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改變訓練方案的前期,延遲性肌肉痠痛都會比較明顯。

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簡單來說,就是今天練完明天痛,如果你是下午或者晚上練。隔天午睡後,或者第三天,感覺最強烈。這種疼痛不發生在運動結束即刻,而是在運動後12小時逐漸增加,在24小時到72小時中達到巔峰,然後逐漸緩解,最後消失,這個過程大約持續5~7天。

如何緩解延遲性肌肉痠痛的症狀:

泡沫軸,按摩,游泳,熱水浴——改善微循環,促代謝產物排空;

冰敷,吃好,喝好——抗炎,抗氧化,補充營養促進修復;

營養——降低DOMS的補劑主要有咖啡因、Omega-3脂肪酸和牛磺酸。

牽拉——可以拉長肌纖維初長度,恢復彈性,激活腱梭反射器,促進肌肉主動放鬆。


家庭健身計劃


訓練時肌肉沒有泵感,但過後肌肉會痠疼。這種訓練有效果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訓練時肌肉不可能沒有泵感。之所以你感覺沒有泵感,會因為你的動作做得不到位。(可能對於剛開始健身朋友們來說,只要動作能夠做到和別人一樣的位置就說明能和別人的訓練一樣了,這種觀點有待提升。)

二:動作要放慢,越慢越不容易出現借力,(動作做得稍快或者過快,由於慣性就會減少肌肉的收縮力,試著把動作放慢,到達頂峰最少保持1秒,然後放下)

注意力集中,動作放慢,頂峰停1秒


三:目標肌肉發力,不要晃動身體。(比如你鍛鍊肱二頭:保持肩關節穩定,不要出現擺臂的動作,更有利於肌肉的收縮,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你的肱二頭上。不要去考慮別的事情,不能分心)

四:訓練時沒感覺,過後痠疼,這是可能因為你的動作針對爆發力去訓練了(爆發力的訓練就是這樣,像“李小龍”的寸拳,瞬時發力,速度很快,這就是爆發力,肌肉一瞬間爆發力量,當時是不會痠疼的,等鍛鍊之後由於肌肉的疲勞,很使你感受到肌肉痠疼)


總結:鍛鍊時要想肌肉有泵感,就把動作放慢,頂峰停留,這是增肌的訓練,讓肌肉更飽滿;鍛鍊時如果速度很快,那種鍛鍊類似街健,鍛鍊時沒有泵感,但事後會痠疼。謝謝!希望能幫到你。


鍛鍊巴士


因為泵感只是充血感,但是想要肌肉增長還必須肌纖維斷裂後的超量恢復,這就要有酸脹痛感。應該是動作不標準導致借力。臥推應該放在最前面,複合動作要先做。啞鈴臥推能刺激到更多肌肉,但是也會帶來控制平衡的難度,這就會分散目標肌肉的鍛鍊效果,當然這也可以靠經常鍛鍊控制好肌肉發力。泵感消失後可以加強度來獲得,但一般一次得到強烈泵感就可以停止一天鍛鍊了,再次獲得泵感的難度也不小。運動中休息時肌肉可以放鬆,但是對肌肉的控制還是要一直到鍛鍊結束。拉伸也是增肌的重要一環。這也是1提到的酸脹痛感,也是增肌必要的一個感覺,但要和拉傷區別開,拉傷是劇烈的痛感,一般當時就能察覺,做拉伸會加劇疼痛。酸脹痛感的酸脹會比痛要多,做拉伸會緩解。除了補充營養和休息還有就是重要的拉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