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学会配置全家保险】(第二课·中)

昨天,我们【3天学会配置全家保险】系列第一课带大家初步了解了为什么要配置保险,可以点以下链接复习一下↓↓↓

今天,第二课将教会大家根据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配置足额保障!由于篇幅有限,同样是分上·中·下三篇来讲解。


设置受益人分配计划

请大家特别关注一点,设置受益人分配计划。

要知道,如果不指定受益人,被保险人的身故保险金,将会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进行分配。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原本和气的家庭反目互不相认。我们强烈建议指定寿险受益人以及保额,来明确保障如何分配。

王先生购买的200万寿险,建议可以设置受益人配置保额的规划如下:

帮助偿还家庭还贷127万*66%,设置王太太受益约85万;

承担父母赡养费用12万,可以略微提高一些,设置父母受益约15万,

王先生孩子养育支出与日常生活支出需要支付150万*66%,约100万,可以简单平均分摊给两个孩子,设置每个孩子受益50万。

到这里,寿险的配置才算完成了。

意外险配置

夫妻两人时不时需要出差,还可以额外购买一份意外险搭配意外医疗作为补充,这个可以看具体心理需求。一般50万元的意外作主险,再搭配意外医疗就足够了

以上所有提到的保额计算方法与公式,都是一个推荐建议。大家需要根据各自家庭需要,适度调整。比如说,有些家庭夫妻双方的父母老人,退休后没有固定收入,这个情况下,每个月应该预留2-3000元的生活费用,再乘以老人们到90岁甚至到100岁的年数,作为寿险保额中父母受益人计划的配置保额。


配置合理的保费预算

知道自己有多少的保费预算是保险规划非常重要的一步!

清楚自己的保费预算,能让你在琳琅满目的保障方案间更精准快速的评估、取舍。

继续用王先生一家的案例,分为三部分讲解,第一部分,让大家了解合理保费预算占比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如何生成三套保障充足度不同的保障规划方案; 最后,如何从中选出平衡保障充足、性价比的最优方案。


双十原则真的适合我吗?

保险行业有个传统的配置建议叫“双十原则"。“双十原则” 中第一个10的意思是保费预算应该是家庭收入的10%; 第二个10,指保额要达到家庭收入的10倍。

但不建议大家通过双十原则,这个概括性的规划通则去规划保费预算及保额。“双十原则"并不适合所有家庭,每个家庭年收入水平不同,扣除必要支出后的结余所剩比例差异很大,所以不论收入高低都是以10%收入作为保费预算的逻辑并不是当。

保额的配置也非常个性化,因人而异,家庭阶段的不同、收入不同,都是影响保额及决定如何规划保险产品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家庭收入10倍可以简单设置的。


合理的保费预算/收入比例

保费占收入的比例不是个定值,是应该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高低相应变化的,我们根据数百万用户的经验,整理了不同的合理保费占比。具体请参看下面保费合理占比速查表

【3天学会配置全家保险】(第二课·中)

可以看到保费占所得的比例分为主要的三个阶段,先升后降。

接下来,针对这几类典型的家庭,带大家实际计算一下适合的保费预算:

A类家庭,起步家庭,收入约在5- 25万元。

以年收入10万为例,家庭必须支出包含,房租(2,000)、伙食(1,500)、水电及杂费等(500)全年约5万元支出,加上子女教育及其他额外开支基本需要2W,此类家庭扣除支出后全年约剩3万,这部分钱需应用于储蓄、医疗、赡养父母等等,以合理保费占比估计,保费约占年收入的6%即6,000元,即为扣除支出后结余的1/5,压力适中。

B类家庭,成长中家庭。这类家庭的年收入在25万元-40万元区间。

以年收入30万元的家庭为例,此类用户收入上升较快,以合理保费占比估计,保费约占年收入的10%,也就是3万元。此类薪资家庭基本开支大,但相对于收入扣除支出后的所得结余仍较为充足,房贷(5,000/月)、伙食(3,000/月)、水电及杂费(1500/月)等全年约10万元支出,加上子女教育及其他额外开支基本需要5万元,剩下的结余约15万元。保费约占扣除支出结余的1/5,压力适中。

所以,我们会说双十原则中“家庭保费是家庭收入的10%”有一定道理,但是非常机械,因为它确实适合收入在25万元到40万元之间的家庭,而对于其他收入的家庭并不合适。

C类家庭,成熟的家庭。当家庭年收入超过40万元以上时,合理保费预算占比占比又开始逐步下降了。

以年收入50万元的家庭为例,以合理保费占比估计,保费约占年收入的9%,也就是4.5万元。达到50万后占比还可以继续适当下降。因为此类家庭不须要用收入的10%就已经可以购买到足够完善的核心保障,不须要一昧的扩大保费支出,保障够即可。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