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青春,右手音乐,从比较评论与类型分析看《闪光少女》

《闪光少女》讲述了学习民乐的少女陈惊在民乐与西洋乐的碰撞、青春期对友情和爱情的追逐中寻觅到了自己初心的故事。影片充满着新生代文化色彩——无论是主人公的举止或是二次元的人设都体现了这一点,但呈现却不免落于模式化与刻意。


本文尝试由叙事节奏与故事内核入手,浅谈该片的主题意蕴。


西洋乐与民乐:对立还是共存


影片一开始,就用流畅的剪辑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西洋乐与民乐的对立。无论是西洋乐学生对民乐的鄙视态度,抑或是陈惊向学钢琴的学长表白却遭到对方的嘲讽,都为影片后来的励志场景埋下了伏笔。


左手青春,右手音乐,从比较评论与类型分析看《闪光少女》


事实上,《闪光少女》也揭露了民乐的尴尬现状和暗含了致意国粹的心理,这一点不由让人联想到带有相似故事内核、风格却不尽相同的《百鸟朝凤》。


两部影片中同样都把西洋乐设置为民乐的对立面,例如《百鸟》里红白事上的乐队由唢呐班子变成了西洋乐团,不同之处在于《百鸟朝凤》更加偏向对现实的呈现和凝重的反思。《闪光少女》则更具有时代气息,它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民乐与朝气蓬勃的青春联系了起来。


左手青春,右手音乐,从比较评论与类型分析看《闪光少女》


在《百鸟朝凤》的结尾,徒弟站在师傅的坟前,不知何去何从。而《闪光少女》则是让民乐和西洋乐的学生合作完成了一场演出。结尾也暗示了民乐仍然正常招生,体现了女主等人凭着热爱与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故事原本的结局。


这两部影片都没有就一个问题给出答案:民乐究竟何去何从?也许电影的使命并非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唤醒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闪光少女》不尽人意之处在于,比起《百鸟朝凤》里市场自然的优胜劣汰,本片中西洋乐和民乐的对立冲突显得非常刻意,无法引起观影共鸣。


左手青春,右手音乐,从比较评论与类型分析看《闪光少女》


西洋乐作为既定的反派力量出现在剧情中,西洋乐学生遵循着青春励志片中既定的行为模式:对主角由开始的冷嘲热讽到后来的伸手相助,之间的转折显得十分俗套,跳不出日式青春励志片的框架。


整体叙事牢牢遵循着先抑后扬的模式。如果扒去民乐、二次元等新生代背景,《闪光少女》的故事本身其实并没有带给我们太多惊喜。


小众爱好的探讨:普及还是曲解


无论是影片中女主角弹奏的“扬琴”,还是作为一大卖点的二次元文化,都成为了观众们热议的焦点。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就是,电影打着保护传统民乐的旗号,但影片中却存在着大量的音乐知识硬伤。


左手青春,右手音乐,从比较评论与类型分析看《闪光少女》


另一个引起更广大范围内的讨论是影片中对几个重要角色“二次元爱好者”这一身份的设置。片中通过二次元气息浓重的衣着、谈吐,以及若隐若现的“小众文化优越感”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未免流于标签化和扁平化,也与真正的二次元生活相去甚远。


影片中无论是樱仔因社交恐惧症受到欺负、502宿舍因迷恋二次元而被恐惧,甚至男主角也一直隐瞒着自己二次元爱好者的身份,都在有意无意的塑造着这一文化的受冷落、边缘化的特征。


片中的鄙视链十分明显,学长曾说“音乐是分阶级的”,因此西洋乐鄙视流行乐;音乐厅里的母亲认为二次元爱好者们“都是奇奇怪怪的人”,因此大众文化鄙视小众文化;而二次元文化里动漫爱好者又认为古风老气,因此女团粉丝鄙视古风乐队。


左手青春,右手音乐,从比较评论与类型分析看《闪光少女》


而打破对立冲突的方式统统是主角团队精彩发挥,展现梦想的力量,到这里又令人觉得一切的冲突点只不过是为了给“燃情”演奏制造矛盾,这些对立冲突背后并没有足够的动机支撑,因此影片逻辑显得十分的简单粗暴。


青春的要义:不狗血不虚浮


即使存在硬伤,但《闪光少女》仍旧在一众国产青春片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归根结底,是由于国产青春片一向以狗血闻名,而本片则以悸动的青春、年少的热血为依托,女主陈惊和男主油渣嬉笑打闹中懵懂的感情萌芽更是一派真挚。


左手青春,右手音乐,从比较评论与类型分析看《闪光少女》


当陈惊坐在公交车上打瞌睡,坐在后排的油渣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扶住她不让她磕到的时候,恰如每一个少年在初恋中将对方视若珍宝,却无法宣之于口的模样。直到最后,男主角拿出一直以来拍摄的陈惊照片,委婉的表白了自己的心迹,遍野升起悠悠的萤火虫的光亮,如同仲夏夜之梦。


整体而言,《闪光少女》的影片基调非常明快。无论是鲜亮的色彩运用,抑或是明亮的打光照明,以及女主角在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同时,找回了对扬琴的热爱这一主线,都契合青春片应有的风貌。也许正是笨拙而青涩,使人莞尔的青春,才能引发观众心中的共鸣。


文| 陈嘉玥

聊聊影视文娱,谈谈武侠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