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曼定律:溝通,也需要沉默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語言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方式。然而講話在所有時候、所有場合都是必須且一定可以起到作用的。所以,某些時候,保持適當的沉默反而會比滔滔不絕地說話能產生更具震懾力的效果,讓聽者更加心悅誠服。

古德曼定律:溝通,也需要沉默

沉默,如同一種無聲的語言,在特定的時刻會成為人際交往中的絕妙藝術,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況味,無聲勝有聲,讓溝通達到潛移默化的境界。心理學上的古德曼定律正是與沉默有關,認為沉默可以調節說話和聆聽的節奏,其在溝通中的作用,相當於零在數學中所起的作用,重要而關鍵。世界上從來不存在永不停息的講話,中間必須穿插有停頓、沉默,否則,一切交流都將難以進行下去。因此,古德曼定律也叫作“沉默定律”。

古德曼定律:溝通,也需要沉默

17世紀,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中,貴族和大臣們因為政見不合而吵鬧不休,可謂家常便飯。每當此時,一直端坐在王座之上的路易十四都表情默然,始終不動聲色地聆聽大家的爭論,而不發表任何意見,以至於人們很難猜測國王的真實想法。直到爭論的雙方全部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完畢之後,他才不置可否地撂下一句“你們的意見我會加以考慮”,然後便轉身離開了現場,留下眾人面面相覷,不知所以然。面對眾人的各種請求時,他往往也會使用這樣的答覆。因為太過沉默寡言,大臣們總是猜測不出國王究竟在想什麼,便只好誠惶誠恐地遵從吩咐而不敢造次。就這樣,路易十四的王權也得到了維護和鞏固。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曾經在描述路易十四時讚揚他非常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言辭、微笑甚至是眼神,沉默讓他的威望得到提升,成功創造了奇蹟。

古德曼定律:溝通,也需要沉默

一百多年後的1825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場叛亂,並決定對叛軍頭目李列耶夫施以絞刑。行刑當天,不甘赴死的李列耶夫由於拼命掙扎,竟將絞刑架的繩索掙斷。根據沙俄當時的法律,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意味著天意指示要赦免於他,犯人可免死刑。狡猾的李列耶夫也認為自己將得到赦免,於是趁機狂妄地大聲叫囂著:“連一條小小的繩索俄國人都造不好,還能成什麼大事!”當時尼古拉一世正準備簽署對他的赦免令,聞聽此言不免臉色劇變,遂停筆對李列耶夫道:“既然你要這麼說,那我們就讓事實來證明一切吧!”他當即果斷地取消了赦免令,第二天再次將李列耶夫送上斷頭臺,這次繩索沒有斷裂。李列耶夫最終殞命,正是因為他不懂得沉默,錯失了大好的機會。

古德曼定律:溝通,也需要沉默

當年愛迪生想將自己的一項發明賣出去,用所得的錢來建造一座實驗室。因為對市場行情不太熟悉,所以不知道開多少價才合適,拿不定主意的愛迪生便找到妻子商量。他的妻子也不知道這項發明能夠值多少錢,但她想了想便靈機一動,發了發狠心道:“那就叫價2萬美元。”愛迪生有些不可置信地回答妻子:“會不會太多了?”

古德曼定律:溝通,也需要沉默

正好有一個商人聽說了愛迪生的這項發明,並表示有興趣購買。兩人面對面商談的時候,進入到溝通價格的關鍵環節,但因妻子當時不在家,愛迪生又覺得2萬美元有點太高了,不好獅子大開口,於是便始終沉默不語。商人在幾次追問之下,愛迪生都沒有正面回答,最後商人按耐不住,便先出了一個價。一聽報價10萬美元,愛迪生頓時大喜過望,暗暗為自己的沉默佔了先機而高興不已,當場便拍板決定,將發明賣給了商人。

古德曼定律:溝通,也需要沉默

以上的例子,都鮮活地說明了沉默在溝通中所起到的奇妙作用。懂得運用沉默的力量,可以在與人交談中做到以靜制動,退可守,進可攻,牢牢掌握話語的主動權,讓事情順著自己期望的方向推進。擅長髮揮沉默影響力的人,往往是懂得掌握談話分寸與節奏的人,用沉默來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目的,讓自己看起來顯得有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感,讓人捉摸不透卻又不敢輕易打破,進而贏得對方的尊重和信賴,為自己搭建好行事的順利之橋。

古德曼定律:溝通,也需要沉默

“靜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生活和工作中的溝通,時常需要發揮沉默定律,這樣可以讓我們從容地應對所面臨的事情,有更多思考的時間,深思熟慮之後講話更慎重、更得體,令對方油然而生神秘之感,能獲得更為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