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在不确定的动态世界里做确定的事。

2020年,胖鲸与「锐裘」联合推出《Future Space》栏目。我们以「空间」作为起点,从“创新技术”与“人文关怀”两大命题出发,多维度发现空间与社会、商业发展的关系,探索商业世界的另一面。

这是「Future Space」栏目的第 3 篇推送

过去的两个月,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速了多种“在线场景”的构建与发展。除了直播大热外,VR 技术下的“云看展”、“云旅游”也纷纷上线,用户通过手机端等设备,可实现在线看展、逛街、春游。

在国内,已有超过 100 处 5A 景区实现了 360° 全景在线看。同时,VR 游戏、VR 电影、VR 锻炼、VR 社交网络和 VR 商务会议等都在兴起。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疫情之后,这样的“云看”需求是否还能持续?如何在既有的基础服务上,探索出新的商业价值?

「Future Space」栏目第三篇,我们来讲讲讲基于 VR/AR 技术下的“云端空间”,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关系,与商业场景延展的可能性。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01 欢迎来到“虚实结合”的新世界


很多人是近几年才听到 VR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 这个词。但其实,这个概念在上世纪 80年代就被提出来。当时的想法是借助计算机及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的手段。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沉浸 一 交互一 构想,是 VR 环境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


尽管 VR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医学、娱乐、航天、房产开发、教育培训、汽车及轨道交通、数字地球等,但游戏和科幻影片是大部分人了解它的主要途径。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20年前的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里的沉浸式游戏「茧」,是90后们了解VR的入门影片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


相较于 VR 技术的沉浸感与独立感,AR (Augmented Reality 现实增强) 更强调的是“虚实结合”,虚拟不应该完全取代现实空间,而是在现实空间中添加某个虚拟物件、功能,借由技术,将实现设定好的图像出现在镜头里,起到现实场景的补充。 所以,在实体商业场景中,AR 的运用案例也更多一些。


02 AR 技术的商业应用


目前在商业空间,使用较为广泛的场景,有这几种:数字营销与互动、指示导航、室内搭配等。我们分别举几个案例。


1. 家居搭配: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2017年,宜家上线了一款名为 IKEA Place 的 AR 应用。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在家中、户外等任何地方,直接放置家具,并且可以 360 度无死角观看。可能除了触感,其他感官都有了。


点击视频,感受 IKEA Place 的实际使用效果


2. 产品数字化营销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2018年,戴森在某些 app 里,投放了一组与众不同的广告,点击广告位,可在任意现实场景下生成 AR 制作的戴森无叶风扇,演示吹出强劲凉风的工作原理,消费者还可在跳转的京东链接里购买商品,形成从展示到购买的完整闭环。

用视频感受下用AR 技术下的产品介绍


3. 商业空间的展示与导航


如果说以上两个案例是基于用户手机端的交互,那第三个应用场景就更落地与空间的实际使用,尤其是在体量较大的城市综合体与文旅街区中。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用 AR 来升级空间导航,最核心的是将原来的 2D 导航转入 3D 的场景,用户只需要利用手机的摄像头,就能实现场内导航,并通过数据连接,将每个店铺内的数据——例如折扣信息,营销活动、基础设施等内容转入屏幕中,从而提高用户的逛街效率。


此功能的延展性很高。若技术实现更进一步的完善,便是将此功能与空间会员数据库打通,根据会员的消费偏好、消费记录等数据,自动匹配出更精准的营销方案和销售推荐。


至此,基于AR技术和深度学习的技术下,实体商业空间的体验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03 不脱离 “现实” 的虚拟技术


在与多名 VR/AR 技术公司探讨之后,我发现,尽管这些公司都各自有专长,但对虚拟现实有几乎统一的共识:

将虚拟现实当作是一个孤立状态的第三空间是不可取的,相反,虚拟技术应该是对现实空间的补充。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来自新加坡的 VR 创业团队 Hiverlab 创始人 Ender 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在疫情期间,一些技术性公司选择将技术性发布会通过在线发布,并用 VR 技术来实现线上交互,但实际参与的人数并不多。相反,每年的谷歌开发者大会、Facebook 大会门票动辄一两千美金,但大家仍愿意花钱买票买飞机。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这当中,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社交”,参加大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听专业演讲,而是为了与专家、同行做交流,并可能实现自我推广。


小结


总体来说,目前 VR/AR的普及度仍然不及其他技术。但这并不阻碍技术落地商业场景使用的探索——当然,是不脱离于现实的技术探索。


对 Hiverlab、网易AR 等技术型公司来说,他们更愿意在与现实空间有强关联的场景探索技术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对环境和信息的理解、处理和决策。


最后,是我对“虚拟空间”的展望。


在不远的未来,《头号玩家》中描绘的场景也许还是不会出现,但通过移动端设备、镜片,人们还是能把现实和虚拟混合在一起,以实现原本不能达成的梦想。在实体空间、虚拟空间的融合之下,所有信息都可以触手可及。


当这种虚实融合交互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技术就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渐渐“隐形”,彻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也许就是未来空间的样子。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FS同行者」征集中:

我们希望聚拢一批散落在各地的空间同好,发现“美好空间”。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申请,完成初步信息申请后,与我们畅聊空间在未来的想象。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透过“空间”,一起探索世界之大;透过“空间”,一起发现身边之美。

-栏目共创请联系:

Olivia Zhang

Email:[email protected]


疫情催生“虚拟空间”的加速发展,这是可持续的吗?

城市商业观察者

关注以消费升级为背景下,

城市商业空间发展、以及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探索有温度的商业世界。


勾 搭 锐 裘

WeChat:rachelhui_22

Email:[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