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水浒传》,为什么总和《史记》做比较?

韩萧之


读《水浒传》,一定要读金圣叹的评点本。

它和其他版本的《水浒传》有三个明显不同。

首先是只有七十回,这是因为他不喜欢七十一回以后梁山好汉们受招安、打方腊等内容,所以就把之后的回目删掉,自己写了一段结尾,到梁山英雄排座次就结束了全书。

其次,金圣叹对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润色和修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写了大量的评语,包括总评、眉批、夹注、尾批,有时候一条批语有上百字,甚至上千字。

金圣叹的评语,首先是好在超越时代的见解。

比如《水浒传》第一回写高俅发迹,金圣叹评点说:“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乱自下生出;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这段话告诉大家帝王将相、当朝权贵才是国家灾乱的始作俑者。这种类型的评语,在当时很有见识,也很有勇气的。

金圣叹的评语,其次是好在对小说写法的剖析。

比如他对《水浒传》结构布局归纳出“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等十几种巧妙笔法;又比如他说《水浒传》前三十回,每一章都在用司马迁写《史记》的巧妙笔法:鲁达、林冲、杨志、宋江、武松等人,每个人的写法就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这些分析对我们鉴赏这部小说很有帮助。

金圣叹的评语,第三是好在对人物的分析。

他说书中一百零八个人就有一百零八种形象,各个不同。

他能细致辨别出作者写作时的种种微小、细密的不同之处。

比如他说“《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金圣叹对人物淋漓尽致的好恶臧否,让读者看得爽快,读得会心。

金圣叹的评语,第四是好在处处有真性情的流露。

比如小说中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之后,官兵前往石碣村追捕,被引入芦苇荡。两个官府公人被一个汉子用锄头打翻在水里。这个简单的情节,金圣叹却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批语,他说:“乡间百姓锄头,千推不足供公人一饭也,岂意今一锄头已足。”其间嘲讽的意味溢于言表。


老李头有话说


金圣呔评《水浒传》于历史比较能有巨大的说服力,古人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较才有差距,比较才有忧劣。


老龚166916589


《史记》是历史啊!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嘛![大笑]


燕衔泥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常与《史记》作比较,这是因为历史上以描写人物和故事为主的书中,金圣叹最欣赏《史记》和《水浒传》。

首先,金圣叹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这六部书中,《离骚》、《杜工部集》是诗歌,《庄子》是散文,《西厢记》是杂剧。只有《史记》和《水浒传》是讲人物讲故事的。《史记》虽是史书,但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主线,以人物为中心,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小说。所以金圣叹点评《水浒传》,常与《史记》做比较。

其次,金圣叹精研水浒,指出《水浒传》的许多人物塑造方法和故事写法都是从《史记》学习继承的。《水浒传》草灰蛇线的布局;前三十回对《史记》巧妙笔法的学习;每一个人物的塑造就像《史记》列传的写法……因为有着这些真实的联系,那么点评时常与《史记》对比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金圣叹深谙文学研究的方法,指出了写作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他认为《史记》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而水浒则不然。水浒传写作时,作者心中没有许多怨恨,只是保暖心闲,写出心中锦绣。同时,《史记》因体裁限制,是以文运事,先有事件再写文章,而水浒则是因文生事,因为情节大都虚构,所以发挥的余地更大,写作也更自由。

综上,因为《水浒传》与《史记》都出类拔萃,同时有更多可类比之处,所以金圣叹评《水浒传》总与《史记》做比较。


醉眠芳草


金圣叹先生将《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和《西厢记》评为六大才子书,并一一评点。我觉得要认识水浒传写的有多好,为什么可以列为四大名著,就一定要认真看金圣叹先生对他的评点。

本写了一一大长串自己的话,但怎样写脱离不了金先生的窠臼。最终想想,实在不如当一把搬运工,将其评点本总序中的一段贴出来供大家赏阅。

《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凡人读一部书,须要把眼光放得长。如《水浒传》七十回,只用一目俱下,便知其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中间许多事体,便是文字起承转合之法,若是拖长看去,却都不见。

《水浒传》不是轻易下笔,只看宋江出名,直在第十七回,便知他胸中已算过百十来遍。若使轻易下笔,必要第一回就写宋江,文字便一直帐,无擒放。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作《水浒传》者,真是识力过人。某看他一部书,要写一百单八个强盗,却为头推出一个孝子来做门面,一也;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却倒是三座地煞先做强盗,显见逆天而行,二也;盗魁是宋江了,却偏不许他便出头,另又幻一晁盖盖住在上,三也;天罡地煞,都置第二,不使出现,四也;临了收到“天下太平”四字作结,五也。

三个“石碣”字,是一部《水浒传》大段落。

《水浒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他气力过人处。《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

《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

《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两三卷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人家子弟稍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

江州城劫法场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大名府劫法场一篇;一发奇绝。

潘金莲偷汉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潘巧云偷汉一篇,一发奇绝。景阳冈打虎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沂水县杀虎一篇,一发奇绝。真正其才如海。

劫法场,偷汉,打虎,都是极难题目,直是没有下笔处,他偏不怕,定要写出两篇。

《宣和遗事》具载三十六人姓名,可见三十六人是实有。只是七十回中许多事迹,须知都是作书人凭空造谎出来。如今却因读此七十回,反把三十六个人物都认得了,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文字有气力如此。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看来作文,全要胸中先有缘故。若有缘故时,便随手所触,都成妙笔;若无缘故时,直是无动手处,便作得来,也是嚼蜡。

只如写李逵,岂不段段都是妙绝文字,却不知正为段段都在宋江事后,故便妙不可言。盖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诈,故处处紧接出一段李逵朴诚来,做个形击。

其意思自在显宋江之恶,却不料反成李逵之妙也。此譬如刺枪,本要杀人,反使出一身家数。

近世不知何人,不晓此意,却节出李逵事来,另作一册,题曰“寿张文集”,可谓咬人屎撅,不是好狗。

写李逵色色绝倒,真是化工肖物之笔。他都不必具论;只如逵还有兄李达,便定然排行第二也,他却偏要一生自叫李大,直等急切中移名换姓时,反称作李二,谓之乖觉。试想他肚里,是何等没分晓。

任是真正大豪杰好汉子,也还有时将银子买得他心肯。独有李逵,便银子也买他不得,须要等他自肯,真又是一样人。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吴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

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吴用便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

吴用与宋江差处,只是吴用却肯明白说自家是智多星,宋江定要说自家志诚质朴。

宋江只道自家笼罩吴用,吴用却又实实笼罩宋江。两个人心里各各自知,外面又各各只做不知,写得真是好看煞人。

花荣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恁地文秀。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

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

秦明、索超是上中人物。

史进只算上中人物,为他后半写得不好。

呼延灼却是出力写得来的,然只是上中人物。

卢俊义、柴进只是上中人物。卢俊义传,也算极力将英雄员外写出来了,然终不免带些呆气。譬如画骆驼,虽是庞然大物,却到底看来觉道不俊。柴进无他长,只有好客一节。

朱仝与雷横,是朱仝写得好。然两人都是上中人物。

杨雄与石秀,是石秀写得好。然石秀便是中上人物,杨雄竟是中下人物。

公孙胜便是中上人物,备员而已。

李应只是中上人物,然也是体面上定得来,写处全不见得。

阮小二、阮小五、张横、张顺,都是中上人物。燕青是中上人物,刘唐是中上人物,徐宁、董平是中上人物。

戴宗是中下人物,除却神行,一件不足取。

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


数字能量学手机号预测


野史虽属野语村言,却总有其渊源。以正史证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