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座城市軌道交通日益發達,那最終會不會完全取代公交運營?

據瞭解:相對於國內高速鐵路的迅猛發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目前也是日益完善。截至2019年12月,國內已經已開通城市軌道交通(不含有軌電車)的城市共有44個,其中內地38個,港澳臺地區6個;內地已開通城軌交通線路長度共計6730.27公里,其中,地鐵5187.02公里,輕軌255.40公里,單軌98.50公里,市域快軌715.61公里,現代有軌電車405.64公里,磁浮交通57.90公里,APM10.20公里(無人駕駛)。

如果一座城市軌道交通日益發達,那最終會不會完全取代公交運營?

針對以上數據,有網友私聊過小編:按目前的發展形勢,如果當一座城市的地鐵軌道交通網日益發達,會逐漸發展到完全取締現有公交運營這一傳統交通方式嗎?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說基本不會,一座城市的地鐵和公交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兩者並不衝突,反倒會“和諧發展”,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如果一座城市軌道交通日益發達,那最終會不會完全取代公交運營?

一、地鐵的修建成本太高。修建一條地鐵的成本跟各個城市地形地貌、難易程度等有關,地鐵修建涉及到地下施工,要考慮地下水滲漏、塌方等安全因素。據瞭解,目前每修建一公里地鐵需要耗資5億到10億元左右,加上修建地鐵的資金往往採用貸款模式,光是利息就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這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每新增一條地鐵線路都是實際需求,深思熟慮過的,不會盲目擴大。

如果一座城市軌道交通日益發達,那最終會不會完全取代公交運營?

二、地鐵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比較固定,機動性沒有公交好。這一點也是地鐵取代不了公交的一大原因,由於地鐵運行線路是“死”的,如遇突發線路故障或者列車事故,短時間處理不了的話,會造成整座城市公共交通癱瘓,影響巨大。而保留公交車運營,其機動性比較高,遇緊急情況可以統籌安排,隨機應變。

如果一座城市軌道交通日益發達,那最終會不會完全取代公交運營?

三、地鐵對於乘坐路程相對較短或老年朋友來說不太方便。比如一些地鐵發達的城市坐個車要過安檢、上下兩層樓梯,十分折騰,如果就只是一兩站的距離,很多人寧願坐公交,老年朋友更不用說了,上下不方便,且部分初來城市生活的老年人還是習慣於乘坐“傻瓜式”公交車,隨上、投幣即走。

如果一座城市軌道交通日益發達,那最終會不會完全取代公交運營?

四、一座城市的地鐵發展受地形、歷史人文等眾多因素影響永遠只能做到相對發達,取締不了公交運營。這裡說的相對發達指的是你不可能把一座城市的地下全都掏空,密集地鐵線路產生的共振對於地面建築會有一定的損傷,存在安全隱患,遇到一些文物建築或重要地區又必須得“繞道而行”。以法國巴黎為例:巴黎的地鐵作為世界站點密度最高的地鐵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82個地鐵站,站間距相當於國內公交,但是巴黎依然存在一些公交線路……

如果一座城市軌道交通日益發達,那最終會不會完全取代公交運營?

最後一點純屬腦洞大開,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出於安全考慮,如遇突發情況或者恐怖襲擊,地鐵的傷亡率會更高,而且不便於搶救(試想一下,在地鐵站這個地下“人山人海”的空間裡,如果電力系統突然癱瘓,一片漆黑,再有人從中起鬨或者製造恐怖事件,場面自行腦補一下……),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