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文化,誰能幫我解釋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啥意思?

渴望光明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告訴我們認識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不能以初識的印象去評價,或者一個人想故意欺瞞,時間久了必然會露餡的。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傲慢與偏見》這本書。簡·奧斯汀給這本書訂的第一個標題就叫做《初次印象》,但隨著情節的發展,我們發現第一印象往往是不靠譜的,想要了解一個人,只有相處的久了,瞭解地才會客觀,全面。


這句話也可以對應另外一句古話“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表面的東西固然很好分辨,但內在的人心並不是那麼好分辨的,也只能在慢慢熟悉和接觸的過程中,小心翼翼地去明辨是非。


未成熟莫摘取


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一個成語,我現在來跟你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傳說宋朝時,路遙為南京紳士,富甲一方且為人大度,樂善好施。馬力是開封府尹包拯麾下馬漢的侄子,當時是窮困潦倒的書生。原本趕考順道投靠叔叔馬漢,走至南京時盤纏用盡,身患重病被困客棧。

聞得路遙樂於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後並未向路說明他與馬漢的關係,路遙熱情接待,為他請醫治病還騰出房屋讓馬力讀書。路遙賞識馬力的才學,二人義結金蘭。馬力病癒後,路遙贈送二百兩紋銀助他上東京(今開封)趕考,後馬力得中。從此路馬也失去聯繫。

多年後路遙家中失火,家道中落無以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開封投靠義弟馬力,一路行乞到達開封。誰知到馬府後恰遇馬力不在家中,家人沒有接待路遙。路遙以為馬力不念舊情一氣之下拂袖而去。

馬力回家聽家人說後,知是當年恩人來過,一面痛斥家人無禮,一面派家丁日久快馬追趕路遙。日久追上路遙後說明原委,二人化解誤會。後馬力將路遙一家接到開封。於是有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典故。


喜歡閱讀的小墨


成語故事

浙江淳安縣錦沙樹徐家三兄弟,老三早亡留下妻子顏氏和五個小孩。老大、老二就三分家產,把老僕阿寄分給顏氏。阿寄決心做生意賺錢,一年下來,他賺了2000兩金,顏氏用1500兩金購良田與大宅。真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顏氏將家產分給阿寄。[1]

另外一個故事是講的有路遙和馬力兩個人,馬力上京考試,半路病倒,窮困交加,幸好有地主路遙收留,照顧了他3年。後馬力上京趕考,考中狀元,並招為駙馬。這時恰巧路遙家遭火災,傾家蕩產,路遙無奈只能上京找馬力幫忙。見面後馬力絲毫不提幫忙之事,只顧挽留路遙在京城遊玩,路遙生氣離去。馬力派將士將路遙擒住,說每天只准他往回走1里路,多走1裡便要後退兩里路,當天路遙多走了5里路便倒退了10里路。路遙氣的直罵馬力忘恩負義,一路上雖說囚禁路遙,但將士卻也有禮相待,好吃好喝的供著,就這樣走走退退,路遙走了3年才回到家,只見原來被燒掉的房屋變成了華屋美宅。原來馬力不想路遙太早回去便是要給他建造這房子以報相救之恩,路遙不禁感嘆到: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啊~

有趣的故事版本是:話說路遙和馬力是好朋友,路遙父親是富商,馬力的父親是路遙家的僕人。雖然是主僕關係,但兩人的關係很好。他們一起讀書,一起玩耍。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了,路遙有錢有勢,不愁老婆。而馬力貧困潦倒,一直沒人提親。有一天有媒人給馬力提親,馬力大喜,但是卻要昂貴的彩禮。馬力只好請同學路遙幫助,路遙說:借錢可以,但是結婚入洞房我來替你前三天。馬力怒火衝頭,但是又沒有辦法,總不能光棍一輩子,只好答應馬力,煎熬這痛苦的三天,第四天該他洞房了,心裡懊惱!天一黑就一頭栽進洞房拉被矇頭就睡覺。新娘子就問∶夫君,為何前三夜都是通宵讀書,今天卻矇頭大睡?馬力這才知道路遙給他開了個大玩笑,真是又喜又惱。被有錢的朋友給耍了。從此發誓好好讀書,考取考中狀元。後來還真考上了並在京城做了大官。路遙性情豪放,俠肝義膽,最後卻坐吃山空。看到自己一家實在無法度日,想起曾經資助的朋友馬力,於是就和老婆商量自己進京找他幫助。馬力見到路遙很是高興,熱情款待,路遙說明來意,馬力卻說∶喝酒!喝酒!根本沒有幫助他的意思,路遙很惱過了幾天,馬力說∶路兄,你回家吧,免得嫂夫人牽掛!路遙只得氣憤沮喪的回家。還沒進家就聽見家裡哭成一片,急忙進來。看到妻兒守著一口棺材痛哭,一見路遙進來家人又驚又喜。原來是馬力派人送來棺材說∶路遙到京城後,生了重病,醫治無效而死!路遙更加惱怒,打開棺材一看裡面全是金銀財物,還有一紙條上寫∶你讓我妻守三天空房,我讓你妻痛哭一場。

還有一個故事:宋朝時,路遙為南京紳士,富甲一方且為人大度,樂善好施。馬力是開封府尹包拯麾下馬漢的侄子,當時是窮困潦倒的書生。原本趕考順道投靠叔叔馬漢,走至南京時盤纏用盡,身患重病被困客棧。聞得路遙樂於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後並未向路說明他與馬漢的關係,路遙熱情接待,為他請醫治病還騰出房屋讓馬力讀書。路遙賞識馬力的才學,二人義結金蘭。馬力病癒後,路遙贈送二百兩紋銀助他上東京(今開封)趕考,後馬力得中。從此路馬也失去聯繫。多年後路遙家中失火,家道中落無以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開封投靠義弟馬力,一路行乞到達開封。誰知到馬府後恰遇馬力不在家中,家人沒有接待路遙。路遙以為馬力不念舊情一氣之下拂袖而去。馬力回家聽家人說後,知是當年恩人來過,一面痛斥家人無禮,一面派家丁日久快馬追趕路遙。日久追上路遙後說明原委,二人化解誤會。後馬力將路遙一家接到開封。於是有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典故。


大益茶


出處

出處1:“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增廣賢文·上集》

出處2:“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

《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比元代無名氏《爭報恩》晚,一般認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出自《爭報恩》。


含義

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現實意義

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經歷一個相對長的過程。謹慎對待一見鍾情、一見如故這樣的事,背後往往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山海異聞錄


馬兒跑得遠了才知道是一匹千里馬還是駑馬,人相處時間長了才知道你是善是惡。

這裡我就不談論名言的出處事故那些雲裡霧裡的了,單純說說其現實意義,我不知道提問者為何如此發問,先假定幾個情節:

  • 假定為他人對你做出的評論

如果有人用“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作為對你的評論,那麼你就有必要仔細觀察一下對方的態度了。

如果對方變現的很自然愉悅,那麼這是一種認可,對你做人做事的肯定。

如果對方表露出一定的敵意和不開心,那麼這是一種譴責,而且是非常失望的態度,但凡得出這種評價,基本上就存在建立信任的可能了。

  • 假定為他人對你的勸誡

如果你的朋友或親人告知你這個道理,要麼是提醒你對人要留有考驗,是關心的表現,要麼你就要思考身邊是不是出現了某些笑裡藏刀的小人,出於不方便,你的朋友或家人看透卻不能說透,只能旁敲側擊的提醒你。

  • 假定為你閱讀時得知

此情況下就沒那麼複雜了,可以選擇翻閱下其他的回答,出處事故都答得很明瞭,我都不鸚鵡學舌了。

最後再加插一句,人性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如果你過分深究結果大多是失望的,但完全不考驗也就不可取的,所以對人對事的評判要有個“度”,好啦,祝您生活愉快,方便還請點贊關注評論三連呦~!


悠言悠語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出自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九。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呢是檢驗一匹馬的耐力,不是要看這匹馬的外表有多麼雄壯,要看它能跑多少的路程,剛見到一個人的時候,你是很難判斷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有通過長時間的相處,你才能知道這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品質如何,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前途。其實這句話著重的是後面一句“日久見人心”。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就不要妄斷別人應該怎樣生活,在這裡,你沒有很瞭解一個人,就不要輕易的去評論別人,這體現的是一種修養。別人對你日久見人心,你對別人也是日久見人心。彼此彼此吧。願我們的生活對別人和對自己多瞭解一些,這樣日久見人心這句話說出來就含褒義多一些。



yujianni2019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表面理解: 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耐力大小;與人相處,只有經歷的事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意思是我們判斷人和事物不能光看表面,道聽途說,只有通過實踐,並且是長時間的實踐才能判斷事物的好壞優劣,與人打交道更要長時間的與其相處交往,才能知曉這個人的本性,不要被其形象和言語所矇蔽。


晴園2002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這句話古文的意思是:經過遙遠的路途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時間長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比喻經過長時間的考驗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友情的真假。



一食記m


據考證,此話出在元朝《爭報恩》:則願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意思為路途遙遠的情況下才知道馬兒的腳力好不好,人和人相處只有時間長了,才能明白人心。

寓意就是指人和人相處無法一時半會了解對方,只有長時間的才能看清對方。


浪費口水的魚


一匹馬有沒有力量,不能只看外表,要讓馬去上路,走的距離遠了,就知道這匹馬是不是良駒,依然體力充沛就是好馬。一個人是不是好人,不要一下子去下結論,伴隨著時間的流失,這個人的品質,內心,怎麼樣,就慢慢顯現出來了。

因為不管是馬還是人,一開始,第一印象都很很好,雖說可以預測事物的發展,但並不準確,因為隨著時間的前進,外部環境的變化,事物的內部會發生變化,比如人的心態的變化。性格的不同,經歷不同,三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是慢慢展現出來的,量變到質變。就像基因表達,是慢慢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