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1927年的今天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他童年时代的故乡是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这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谷主麦家曾说:"二十世纪后半叶,如果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就是马尔克斯;如果只有一本书,就是百年孤独。"我认为《百年孤独》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书,而是一种另类的魔术。

我在看《百年孤独》前也问了多少人,这本书怎么样。很多人跟我说,很好看,很好看,真的很好看。但他们的评价只有很好看三个字,怎么很好看却不说了。只让我自己看。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都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觉得没意思,就没再看。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后来过了几年,我又翻这本书,我之所以翻这本书是因为某个朋友跟我提到说这本书很好,然后他举例,你看头一句: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是不是很赞。

我说,有什么赞的。其实我很早就听说这句话很有名,但一直不晓得有名在哪儿,别人也从来没告诉我。那个朋友就说:你看,这短短一句就包括了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马尔克斯开创了一种新的叙述方式,让小说回归到了叙述的本质。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许多人都效仿了这种叙述方式。——后来我看《白鹿原》的时候发现了。《百年孤独》在文学界的影响真的很大。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但在那时,我忽然觉得,也许大家说《百年孤独》是本很好的书,并不全是人云亦云,——只不过有些内行人看门道,有些外行人看热闹,——搞不好真有可欣赏的地方,也许我该用心读了试试看。然后我就再次看了,这回算用心看了进去。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关于孤独,真的有人懂它的真谛吗?

《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里说:天天做一样的事,让我感到腻烦。朋友们过着老一套的生活,再也引不起我的好奇。有时见了面,不待他们开口,我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就连桃色事件也是枯燥乏味的老一套。我们就像终点站到终点站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连乘客的数目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生活得太有秩序了。简直可怕。 这个家庭里发生了无数巧合的重复,就连爱上姑妈这种乱伦的事情也隔了两代人之后重复发生着。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对于年轻人,三年五年就是一生一世。但对于中年以后的人,三年五年不过是指顾间的事。 重复的生活已经够无趣了。无趣的生活里不能找到一个彼此相知的人,更是空虚到极点。 渴望能被人懂的感觉。有那人在,不孤单。重复的日子也觉得不一样。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为什么难读?

首先,人名太多、太长、重复性大,经常看着看着就不记得这人是谁了,或者以为这个人是那个人。看到雷贝卡和阿玛兰塔的三角恋还是头晕了。但后来渐渐发现重复是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主题。在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中,家族内部出现了许多重复的故事,但因为有时间跨度,你不会觉得是在简单地重复,而是觉得是一种家族性的诅咒。包括最大的诅咒——性格的孤独。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最后,各种奇葩的想象力。也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感觉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比如《窦娥冤》的六月下雪。书里的魔幻现实主义包括但不限于:吃石灰的雷贝卡、全镇人都患上失眠症,白天站着也做梦、姑侄乱伦、母子乱伦、无限繁殖的牲畜、双胞胎的通灵、十七个儿子一个接一个地死、下了四年的雨、长了猪尾巴的婴儿,可以说是外国版山海经了吧。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看到的《百年孤独》都是盗版书。开始时是因为没有版权意识,自己翻译出版了这本名作。再后来,是因为马尔克斯发现中国有这么多盗版书,很生气,坚持不肯把版权卖给中国出版社。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下面这版就是我的书,是精装版的五十周年纪念版,如果觉得我说的很抽象,大家可以亲自去读一下,他会深深吸引住你的。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只需要49元,一顿外卖的钱,你就可以感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了,还是很有意义的。

《百年孤独》中,隐匿着现代社会中令人难以启齿的一面

点击下图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