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是應早點發篇SCI。


其實,還是應早點發篇SCI。

SCI、SSCI、核心、普刊發表指導

大家也都看到了,近期新政出爐,對國內師生SCI發表的主導意見有了不小的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需要我們從當前的學術生態聊起。近幾年,同學們肯定有這種感覺,現在的90後實在生猛。且不說很多同學讀博期間能發非常好的SCI論文,就連有的同學讀碩士時都能發頂刊。更有甚者,現在本科生都開始流行發論文了。


過份追逐SCI論文肯定是不對的,尤其從政策導向和評價體系上來說,是不合適的。我們應該鼓勵發優質論文,發國內期刊,這樣才有利於營造健康的學術環境。


當然這是國家導向上的。從個人來說,用發論文來推進和體現自己的科研能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你樂見不樂見,事實就在那裡。能體現自己科研能力的,還是學術論文。因為,學術成果在什麼時候都會是考研考博出國留學找工作的硬通貨。前幾天看到南京理工一名發了多篇優質SCI的本科生被保送北大,你敢說沒有論文的作用?


笨想一下,如果你是研究生導師,你會不會優選有文章的同學?在這種事情上,千萬別聽槓精的,這世界從來不缺槓精,只缺行動派。


現在來給大家說說科研寫作的一些真相:


1、有以論文為參考的科研成果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篇

2、本科生髮優質論文,能提高你考研、直博、出國的機會,份量遠超簡歷上亂七八糟的其它信息。

3、研究生髮優質論文,是你拿獎學金、申博、出國的最重要憑藉,千萬別一篇沒有,不然後面路會難走。

4、博士生髮優質論文,是你畢業找工作敲門磚,不排除以後絕大多數單位還是會把小論文看得比畢業論文都重要N倍,沒有這東西,可能OVER。

5、文科生也可以發SCI,很多SCI收錄文科的稿子,要早作了解、早點學習,做到人無你有。

6、第一篇成果的刊發發宜早不宜遲,因為早點有第一篇,才能早點有第二篇。

7、多為做科研出成果花心思,別捨不得精力物力,往這方面投入比吃喝拉撒回報率高無數倍。


所以,作為研究生,如果還沒有什麼科研成果,而且還不能通過其它方面來證明自己天賦異稟,在看到此文後,還是應該抓緊開始著手認真做科研,出點成果。

當然,最好是立志做出好的成績來。


但是,獲得科研成果的前提,還是要學會怎麼寫論文。不過不知道怎麼寫、怎麼發沒關係,經驗傳授交給我們。為了儘可能快速高效地給大家做好指導,我們給大家請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幫你。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好的系列講座,主題就來介紹如何發表你人生的第一篇SCI。講課老師是Jacob博士,國外名校博士後,年紀輕輕發表了26篇論文,其中多篇頂級期刊,SCI他引400餘次,H指數11(最新)。Jacob經驗豐富,讓他來講這個課,再適合不過了。


Jacob老師的課程內容大致如下:


如何發表第一篇SCI論文

適合本科生、碩士生,及沒有發過SCI的博士生


課程目標

一.瞭解SCI構成分析;

二.如何利其器以有效發表SCI竅門詳談;

三.SCI構成各子部分剖析,規律展示;

四.有效應對論文發表的重要建議;

五.模板梳理,直接套用。

第一節:關於SCI與論文發表的基本常識

1、什麼是SCI,怎麼去認識SCI

2、SCI與普刊的區別,SCI的大類區別,對於第一篇SCI,我們應著重關注哪些(如考慮專業,SCI分區,SCI三大類等)

3、什麼影響因子(IF),中科院分區,open access的定義,付費雜誌等分析解釋

4、發SCI有什麼用,對於本科生,研究生意義極大(升學學校申請、畢業、職稱評審,申請考核等等)

5、本課簡介

第二節:重新認識SCI論文

1、SCI論文的構成,所包含各個子部分梳理

2、SCI論文很難發表嗎?為之,則不難,只要掌握裡面的規律套路

3、如果想成功發表一篇SCI論文,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有的放矢(英語寫作的幾點建議,學術規範及語言潤色等)

4、案例展示,標題,摘要,關鍵詞,前言,實驗,結構分析,總結致謝,參考文獻

5、SCI成功發表的全過程,投稿,修改,再修改,接收,校稿,出版online(全環節簡介與過程時間週期解釋)

第三節:想成功發表SCI,我們應做好哪些前期準備,預備知識梳理

1、關注預期發表的目標雜誌最新動態/發展趨勢(分析走勢,合理選題,常常交流,實例說明:AM SCs)

2、瞭解SCI文章,清楚雜誌的特點,深/新/數據量/機理。。。

3、分析目標SCI雜誌,其中的分析方法,幾點注意:TOC;Figure 1-4;機理說明;示意圖構成;

4、第一篇SCI寫作規劃順序,時間分配,修改方式等規劃建議

第四節:逐步瞭解SCI中的規律要點,從題目到總結,先了解TOC

1. 瞭解並分析文章的TOC/GA,作圖的原則和標準(保證有幾個熟練使用的軟件,或者SCI配圖公司)

2. 理解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熟悉常用軟件(基礎必備),真正用好基本常用工具

3. 所涉及原理的實例展示分析

第五節:SCI論文中每個圖如何歸置,如何佈局編排解析

1. 預期發表SCI之前,一定要明確圖的佈局,數量,關係,分類,幾點建議實例解析

2. 一篇SCI,我們應該使用幾張圖,而每張圖中,我們要注意哪些細節,逐一講解

3. 圖的編排過程,要注意文字描述的同步規劃(下文會詳細講解:圖文構成分析)

4. SCI文章中,圖的編排注意虛實,詳略,實例解釋

第六節:SCI論文中表格的正確使用,如何和圖相互印證

1. 預期發表SCI,不求頂級,但各個子部分,一樣不能少

2. 表格的使用形式,可以直接拉表格對比,亦可以做成圖分析對比,實例解釋

3. 表格中,相對/相比關係,應注意如何放置次序,實例說明

第七節:拆分SCI各組成部分,題目-摘要-前言

1. 題目原則,正確/清楚/簡潔,一一解釋說明

2. 摘要寫作注意時態要求,如何行文,實例說明,按照模板套路使用

3. 前言部分的分析,三段式結構,每個子過程由點到面,模板套路解釋

第八節:SCI論文中對實驗部分的描述使用注意點

1. 實驗部分,細分成不同子構成部分

2. 文字描述,儘可能清晰簡介,輔助必要的圖形示意圖展示,可以有效避開重複率審查

3. 關鍵點/信息必須提供,可有可無的細節儘量不要展示說明,為文章的修改留有餘地

第九節:SCI論文中對結構討論部分的構成剖析,模板分析及注意點說明

1. 段與段之間,絕對獨立,每段只幹好一件事,說明一個現象足矣,切忌來回跳躍

2. 理清楚,圖與圖之間的邏輯關係,尤其注意示意圖在當中的作用,幾點注意說明

3. 邏輯關係圖的描述梳理,據此模板套用

第十節:SCI論文中總結的行文結構,以及與摘要的差異解釋,參考文獻的幾點建議

1. SCI行文總結如何收尾,注意與摘要的差異

2. 行文總結的格式分析,差異解釋

3. 參考文獻的幾點注意事項解釋

第十一節:SCI論文對審稿意見的預期構成,如何留有餘地,幾點建議

1. 審稿流程講解,幾個審稿人,編輯如何裁判等問題講述

2. 如何有效回覆審稿人的幾點建議:(文獻引用;理論計算及實驗現象的相互佐證;學會與審稿人繞彎子;點對點回復,不多不少);

3. 給自己留有餘地的幾點小建議

4. 面對審稿,我們如何回覆,幾點建議及模板使用

第十二節:SCI論文要點講述總結,以實例回顧全程講述

1.面對第一篇SCI,如何規劃自己的心理,如何控制時間,面對過程的問題,如何調整,對第一篇SCI我們應有的狀態說明

2.實例分析—從行文到審稿回覆全程解析:1.題目;2.構架;3.理論解釋與實驗現象;4.切入點的選取;5.構圖模式。。。


正如上面的內容所示,Jacob老師的這一“如何發表第一篇SCI”系列課有深有淺、內容豐富,算得上是難得一見的好課。很多導師都會把這樣的課推薦給學生,因為老師也可能無法作出這麼細緻、透底的解釋。

其實,還是應早點發篇SCI。

SCI、SSCI、核心、普刊發表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