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直軍迴應“美國新限制措施”傳言:希望是假的 否則後患無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1日訊 在今日進行的“華為2019年年度報告發佈會”上,有記者向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提問道,華為將如何應對美國可能出臺的更加嚴格的芯片出口管制。對此,徐直軍回應稱,“我期望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後患無窮。”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華為還可以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合作,同時中國也會有更多的芯片企業成長起來。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有消息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高級官員已同意對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全球芯片供應採取新的限制措施。主要目的是限制臺積電對華為的芯片銷售。臺積電是華為海思的主要芯片製造商之一,同時是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廠。該報道同時援引了貿易律師Doug Jacobson的觀點,“該規則調整對美國企業的負面影響將遠大於華為,因為華為將發展自己的供應鏈。最終,華為會找到替代品。”《中國日報》在對此事的評論中同樣指出,美國一旦採取這樣的行動,所有依賴該價值鏈生存的企業都將受到影響。

對此,徐直軍表示,就算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還能用韓國、日本、歐洲、中國臺灣芯片製造商目前提供的芯片來研發生產產品,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

而在被問及此限制一旦實施將對美國芯片產業有何影響時,徐直軍建議記者閱讀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發佈的報告《與中國的貿易限制將如何終止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

該報告分析稱,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全球領先地位是建立在其良性創新週期的基礎上的,而這種良性週期得益於全球市場帶來的大量研發資金。如果美國繼續遵守現行《實體名單》所規定的限制,則將失去 8%的全球份額和16%的收入。如果完全禁止半導體公司向中國客戶出售產品,那麼全球市場份額將損失18個百分點,其收入將損失37%。這些收入下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研發和資本支出的大幅度削減,進而扭轉該行業的良性創新週期,使美國公司陷入競爭迅速下降,市場份額和利潤率下降的下行漩渦。這可能會讓韓國在幾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半導體領導者。

“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我期望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後患無窮。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徐直軍說。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