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勾践不杀文种,会把越国发展到什么地步?

15662707656


如果勾践不杀文种,文种会专心治理国家的,会休养生息减少老百姓的各种赋税,兴修水利鼓励农业渔业的发展,用了几年越国就会变得国富民强。

越王勾践在文种、范蠡的帮助下励精图治,终于把吴国打败了。吴国的国王夫差自杀身亡,勾践终于报了大仇。范蠡在灭掉吴国后就走了,他临走时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和他共患难,但是不能同富贵。你为什么不走呢?*文种读完是犹豫不决,他觉得和勾践吃了这么多年的苦,现在正是享受荣华富的时候,怎么能两手空空的说走就走呢?不久,越王勾践送来了一把剑给他,对他说:*你曾经教我伐吴的七种方法,我只用了三种就消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你去教我的父亲吧。*文种后悔没有听从范蠡的良言劝告,只好是含泪自杀身亡。

其实勾践杀文种的真正原因是,两个人的治理国家的理念不同,经常在重大的决策方面发生分岐。勾践打败夫差后,使越国的地位提升了很多,其它的诸侯国都来依靠越国。越国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勾践的政治野心非常的大,他想把诸侯国都给消灭了,统一中原,做为丞相的文种劝勾践要专心越国国内的发展,休养生息减轻老百姓们的生活负担。在以前勾践战败给吴国的国王做奴隶的时候,文帝代替勾践处理越国国内的事物,所以培养了很多自己的政治势力!越王勾践也怕文种的政治势力坐大做强,所以才杀了他。


隐者康司马


强者比到最后,不是比手段有多么强,资源有多么好,比的最终都是胸襟!很多影视剧中如此,历史上也如此,现实生活中,更是如此!

春秋五霸到底是那五位,其实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最后一位便是我们卧薪尝胆的主角,越王勾践。这位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君王,而这样的君王,即便是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又能如何,战国时代来临之际,越国就这么消无声息地被遗忘了,几乎无人记得那里曾经还有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国度。

历史上的越国,在勾践死后其实也强盛过一段时间,春秋战国交替之际,齐,越,楚,晋四国可谓四分天下,但最终越国被楚国所击败后,便再也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了,其实楚国并没有完全灭掉越国,只是占据了越国最富饶的土地,让越国君臣都退到了当时还相对比较荒凉的地方,其实当时越国的情况,比当年被吴国灭要好一些,但是越国人没有能再一次完成勾践当年的逆袭,就在荒凉之地喘息直到被秦国所灭。

而越国的失败,历史上被认为有许多的原因,这里就不细说了。我想的问题是,这个又一次被灭国的越国,为何没有能再一次的“复国”呢?我在想,或许,就是当年勾践杀文种留下的问题吧。

勾践复国,其个人的心性和忍耐性当然是千古一人,但勾践的复国之路,不得不提他的左右双翼,文种和范蠡,文种安定后方,为灭国了的越国积蓄力量,所谓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些政治和发展工作,可都是文种直接负责的啊。而范蠡则是对外,不仅仅是西施之谋,范蠡在和吴国的交锋中,把握人心,为勾践出谋划策,为越国赢得时间,是顶级智囊的表现。这两个人,是勾践能卧薪尝胆成功的关键。

但就是这样两个人,在勾践灭吴之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中的最后一个霸主之后,一逃一死,令人唏嘘。我有想过勾践为什么容不下这两个人,首先,这两个人有才华,勾践觉得这两个人会对自己的统治有威胁,这两个人的名望太高,对于自己的王权集中会有影响。其二,这两个人见过自己最落魄时的样子,自己当年有多么的不堪,自己在这两个人面前,端不起君王霸主的架子,见到他们俩,就会想起自己当年给吴王尝粪的屈辱。勾践甚至会觉得这两个人会在心里嘲笑自己。

于是,勾践容不下这两个跟着自己复国的功臣,就和现在许许多多的小老板一样,对创业之初跟着自己打拼的兄弟,在自己小有成就后,就不怎么待见他们,而这样的小老板,最终的格局也就只能是小老板,而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了。

本来觉得这样的人很龌龊,但后来一想,这其实是人之本性,自私,有自己生活和眼见的局限性,最后多少加上一点小人得志的心思,自以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人,在小有成就之后,都会有这样的心思吧,又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建立产业帝国的大企业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公司弄上市的,自己的产业有些规模了,他们也就满足了,和当年勾践当上了霸主了,就满足了一样。都是霸主了,我还留着你们两个这么有能力的臣子做什么,要是以后和我不对付,那不是大大的不妙。

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不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老板也好,高层领导也好,和你淡情怀,说理想的,大家都耳边风听听就好,当时笑着点头,老板领导说得都对。但是心里一定要明白,这些所谓的情怀和理想,都没有实打实的钱来得实在,这个世界上,有胸怀,愿意给员工利益的老板有没有,当然有,但是前提是你的有一双慧眼看得出来。

我这人比较实在,或者说有自知之明,观察人这事,对于我而言太难,而且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看不到内在,所以,我从来不拿情怀和理想当回事,找老板,把利益谈清楚就好。







爱发视频的小伙


越国就会进入蛮荒时代,文明衰落,就不会产生灿烂的文化。别忘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么伟大的文化就发源于那个时期。


鸿楼书主


文种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不听从范蠡劝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后,请假未去上朝。最后还是被勾践赐死。自古就有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的说法,文种没能像范蠡那样全身而退确实可惜,范蠡协助勾践打败吴国后,传说带着美女西施一起跑到齐国经商去了,号陶朱公。

当时勾践赐死文种时给了他一把叫属缕的剑,这正是杀死伍子胥的剑,勾践还说当初给我七条灭吴的计策,我只用了三策,剩下的你去下面打败吴国吧,文种只好死去。

灭掉吴国后,文种主张休养生息,毕竟才打了仗,而勾践一心想称霸,两人意见不合矛盾在所难免,所以勾践慢慢萌生了杀掉文种的想法。杀掉文种后,勾践按照自己的想法称霸中原,一意孤行,到越王无疆时,越国被楚国所灭。

如果文种还在,会阻止勾践称霸中原的想法,实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不参与中原的战争,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越国的未来可能不会因为年年征战而这么快消失于历史的舞台。



鸱夷子皮君


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文种的真实能力。

文种的政治谋略堪称高手。

越国战败时,吴国伍子胥请求吴王夫差杀掉越王勾践。这时候,是文种找到贪财好色、好大喜功的吴国太宰伯嚭求和,借助伯嚭的身份左右了夫差的想法。

可以说,没有文种,勾践早已死过一次。

后来文种不断贿赂伯嚭,越王勾践回国后,也听取文种建议,讨好吴王,协助伯嚭这个昏官掌握吴国朝政。这样吴国伍子胥就没有了发言权。

文种还策划从经济上给吴国打击,借吴国的生粟,还的时候,却掺入了很多熟粟,导致吴国经济受损。

史学资料《越绝书》曾经记载,文种给越王出了九条计策,越王只用了三条,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但是文种也有重大的缺点,其一就是没看透政治,早吴王夫差遇难前,他就警告过文种:我死了,你和范蠡都会鸟尽弓藏。

而文种之前的贤人,比如老子,也早指出,功成则身退。

文种居然没看到这一点。

后来,范蠡写信通知文种尽早脱身,文种也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了。可他只是称病不上朝,根本没想出脱身之策,还被勾践身边的人扣上了谋反的帽子。

可见文种在政治上也是有短板的。

而在春秋五霸的时代,一个国家想强盛到后来秦国那个样子,需要在整个国家制度上做改革,这方面未必是文种的特长。他更善于两国间的政治攻防。

综上所述,即便是越王勾践听从文种的建议(当时文种的建议是灭吴之后,休养生息,不要去争霸),越国会发展的国富民强,但绝不会强到能够打破当时的政治格局。

当时的秦国、齐国、晋国、楚国,都有其优势,有的国土大,有的民心团结,有的人才济济。以越国的国土面积,军事势力,很难做到完全消灭其他国家。



小桥sunny


灭掉吴国后,文种主张休养生息,毕竟才打了仗,而勾践一心想称霸,两人意见不合矛盾在所难免,所以勾践慢慢萌生了杀掉文种的想法。杀掉文种后,勾践按照自己的想法称霸中原,一意孤行,到越王无疆时,越国被楚国所灭。

勾践打败夫差后,使越国的地位提升了很多,勾践的政治野心非常的大,他想成为霸主。

做为丞相的文种劝勾践要专心越国国内的发展,休养生息减轻老百姓们的生活负担。在以前勾践战败给吴王做奴隶的时候,文种代替勾践处理越国国内的事物,所以培养了很多自己的政治势力!越王勾践也怕文种的政治势力坐大做强,所以才杀了他。

如果文种还在,会阻止勾践称霸中原的想法,实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不参与中原的战争,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越国可能不会因为年年征战而这么快消失于历史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