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中远海运散运船长吕立懋,意志与能力双重考验的湛江之行

中远海运散运船长吕立懋,意志与能力双重考验的湛江之行

3月9日,吕船长再次踏上出差征程,来到湛江,与“长江经典”轮汇合,完成该航次最后一个港口的装货任务。

吕船长此次出差湛江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必须将船舶完货吃水调整至符合第一卸港的吃水限制。

船舶在离开上海港时发现吃水差较大,如果在湛江港也无法将吃水调整过来,那么船舶将不能满足船第一卸港进港限制吃水9.45米的要求,到时要么选择在卸港锚地驳卸部分货物或减载码头减载后再进港,要么选择绕航更改港序,但无论哪种选择都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此次湛江之行是对吕船长精神意志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考验。

船舶装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比之前掌握的还要复杂。

3月10日凌晨,在开始对1舱进行装货时,港方提出,因1舱剩余舱容空间较小,且呈三角形,未给铲车留出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1舱前面暗舱位置9米舱容无法装货。


南方网—中远海运散运船长吕立懋,意志与能力双重考验的湛江之行


本来是寄希望通过1舱多装货将吃水调至接近平吃水,港方的意见宣布了这一希望的破灭。经过反复论证,吕船长决定1舱由原计划装20吨以上大卷,改为装16吨及以下的小卷,使用的铲车尺寸也相应小了很多,可以正常作业。但由于1舱后部在上海比原计划多装一排,导致剩余空间太小,铲车操作受限,最后1舱前部暗舱内还是有2米舱容无法装货,比原计划少装1排。经核算,吕船长决定将1舱少装的1排卷钢调整到2舱,这样既能保证完成计划装货量,也为将吃水调整到符合要求打下了基础。

在解决1、2舱的问题后,吕船长根据实际装货情况指导船舶对3、4、5舱货物分别进行及时调整,并要求完货前在1舱和5舱各留400吨货物用作调水尺用。经过不懈努力,在12日02:00时完货,并最终将完货吃水调整至第一卸港限制吃水范围内。连熬两个通宵,吕船长不辱使命,保证了船舶按时按要求开航,为大连和湛江两次特殊的出差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他不光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没有节假日,走南闯北拜访客户,现场指导船舶装货,用自己的脚步架起与各方合作伙伴的桥梁,用自己的汗水擦亮拼装货这块差异化服务的金字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