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是饥荒,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吗?

疫情还在扩散,全球已有累计确诊病例已达775306例,累计确诊病例增速连续7天超10%。

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破16万例,达160020例,死亡2945例,意大利确诊10.2万例,死亡超1.1万例,西班牙累计确诊8.5万例,死亡7340例,均超过了中国累计确诊人数。意大利病死率高达11.39%。

4月开始北半球春播将相继开始,如果届时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或导致农资供应不及时、农民种植意愿低、熟练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新季农作物产量或受到一定影响。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收紧粮食出口、抬高出口价格。

再加上非洲与南亚地区面临蝗灾风险,粮食正在成为“国际战略物资”。

疫情过后是饥荒,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吗?

先是,“粮食禁止出口”。

越南:自3月24日起禁止出口大米。越南是全球第3大大米出口国(前两名是泰国和印度),占到全球大米贸易量的15%左右。

2019年出口大米637万吨,其中,中国买了47.7万吨。

吉尔吉斯斯坦:禁止6个月内出口11种商品,主要是小麦、胡萝卜等农产品。

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的出口。

俄罗斯:农业部提议从4月1日到6月30日,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出口量不得超过700吨。

埃及:自3月28日起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其次,“农产品价格上涨”。

阿根廷:提议将生大豆、豆粕和豆油的出口税税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33%;

俄罗斯:小麦一周之内价格升至每吨13300卢布,已经高于“石油价格”。

疫情过后是饥荒,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吗?

美国:小麦期货在半个月里,涨幅已经高达15%。

再次,“粮食主产国面临减产”。

澳大利亚:2019年的高温天气,催生了澳洲大火,给当地畜牧业和农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澳大利亚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据统计,澳洲粮食减产数据大概在7%左右。

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放缓。

印度这个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几乎停滞。

主要小麦生产国乌克兰,也在监测小麦出口情况。

最后,“各国开始抢购粮食”。

伊拉克:在未来几周,需要进口25万吨大米、100万吨小麦,来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向国民提供食物。

印尼、菲律宾:已经面临粮荒,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

阿尔及利亚、土耳其等主要小麦进口国已经发了采购标书,摩洛哥也暂停小麦进口关税。

疫情过后是饥荒,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吗?

那么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不会出现粮荒呢?想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就开始对苏联粮食禁运。

粮食供给不足,前苏联粮价飙升,在最困难的时候一半的外汇储备要拿去换高价粮食。

粮食作为生命线苏联解体层层矛盾中,最关键的一环。

美国本想把中国当做第二个攻击的目标,美国作为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不仅能往中国倾销粮食,还可以抓住中国吃饭这条生命线。

不过,中国一直有储粮的习惯,我国的粮食收储量一般在半年或以上,储备非常充足,这个算盘是落空了。

疫情过后是饥荒,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吗?

2008年的时候四大粮商也曾经哄抬粮价,人为制造世界饥荒。

主粮,大豆及大豆油价格都在疯涨,进而引发下游的生猪价格也疯涨。

好在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储备粮补贴,国家很快平抑了粮价,基本稳定了大米价格,让想抄底的国际四大粮商、国内外投机商损失惨重。

这次我们同样无需惊慌,我国已经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稻谷和小麦两种最常见的主食,已经连续多年出现了结余,肉类、蔬菜供应也十分充足。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上周畜禽产品猪肉、羊肉、牛肉及鸡蛋的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疫情过后是饥荒,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吗?

士农工商,对于中国,一个14亿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永远是头等大事。

粮食方面,中国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还是很安全的。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有信心战胜疫情,一定可以对抗突发事件的考验。


重要提示: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仅出于传播股市资讯的目的,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