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飢餓”暗示著什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需求?

所謂的“皮膚飢餓”是指那些在小時候很少得到母親的擁抱、親吻的孩子長大後形成的一種潛在而又深刻地對被愛、被關心、被撫慰的渴望感,如果這種感覺過於強烈,就會導致一種病態的情感需求。

“皮膚飢餓”暗示著什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需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同的營養物質來滿足身體的需要,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補充好各種營養,使孩子長得身強體壯。

然而,很多父母注重著孩子的身體成長,往往會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們不光需要物質上的營養品,更需要一種特殊的營養品——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愛的擁抱。

科學研究顯示,如果嬰兒能夠得到媽媽更多的擁抱和撫摸,那麼孩子長大後就會遇事不驚,沉著冷靜,並善於調節自己。

媽媽的關愛為何與孩子對孩子今後的個人素質產生巨大的影響呢?這其中的奧妙便是擁抱和撫摩會使孩子大腦中的激素水平明顯不同,撫摸會使體內的“壓力激素”水平降低。

這就是愛撫的神奇作用,專家解釋說,觸摸能刺激孩子體內分泌更多的激素。這些激素還可以促進營養成分的吸收,使孩子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皮膚飢餓”暗示著什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需求?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是早出晚歸,特別是在節奏快的一線城市,父母上班離公司較遠,每天坐公交,擠地鐵的時間就是好幾個小時。當父母回到家以後,也許是大晚上了,孩子可能會睡著了。父母只能在雙休日買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和玩具來補償孩子。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和其他所有熱血動物一樣具有天生的特殊需求,即相互接觸和撫摸。這是一種無聲愛的語言,是必不可少的良性刺激,是兒童成長髮育的營養素。

這是一種情感需求,而這種需求是無法從飲食中獲得的,孩子們這種天生的感情需求,若能從感情上給予適當的滿足,他們與父母的感情就會更加深厚,心理就會產生良好的刺激,大腦的興奮與抑制會變得更加協調,因而能更好地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提高。

如果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真開心,你是我的好寶寶

”這些對孩子愛的話語,以及經常擁抱、撫摩、親吻孩子,無形中就給予孩子強大的自信。孩子長大後就能適應社會的壓力,能避免那些與壓力有關的疾病。

“皮膚飢餓”暗示著什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需求?

因此,為了孩子的身體,心理,智力的健康發展,父母不要忽視對孩子愛的擁抱、愛的撫摸、愛的表達。

家長應積極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通過合理,正常的方式來滿足這種心理需求。父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為孩子建立一個溫馨、和睦、有愛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有著極好的作用。在溫馨親切的家庭和親密無間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數性格會開朗活潑,心理素質好。

而在不和睦,父母爭吵不斷的的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孩子往往會比較孤僻,缺乏自信,脾氣暴躁等。

“皮膚飢餓”暗示著什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需求?


因此,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有愛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才會更加優秀,性格也較好。

媽媽生寶寶後儘量母乳餵養

母乳不僅僅營養豐富,還可以增加母嬰之間的皮膚接觸,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

寶寶在穆青溫暖的懷抱中,安靜地“享受”母親甘甜的乳汁,對促進身心健康,解除“皮膚飢餓”大有益處。

“皮膚飢餓”暗示著什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需求?

掌握“皮膚飢餓”的週期性

人的耨中需求是有周期性的,孩子的“皮膚飢餓”同樣也有周期性。

對於嬰幼兒,每天至少由父母摟抱一次,每次臨睡前再做一次背部按摩。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則要全身摟抱,撫摸背部,或按摩手臂。

在孩子青春期或者成年以後,孩子也要適當對孩子進行擁抱。鼓勵孩子,激勵孩子挑戰困難,克服困難。在孩子難過傷心時,給予孩子最大愛的擁抱。

“皮膚飢餓”暗示著什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需求?

老人帶孩子時,提醒老人多摟抱孩子

工作極其繁忙的父母,如果沒有時間與孩子接觸,可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並要囑咐他們多對孩子摟抱、撫摸孩子。

外出遊玩時,不要總是推著兒童推車,也要適當給予孩子摟抱和撫摸。

歡迎轉發分享,記得收藏哦!我是豆媽,多年學習育兒知識,也是一個寶媽。關注 ,為你帶來更多的育兒知識,有問題大家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