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墓”銘文

一、出土銘文

1、出土大多與墓葬有關,而墓葬與死亡、與逝者有關。生死對於人類來說至關重要的大事,死亡代表著生命的消逝,而這樣一件被人類所重視的重要、重大的事,卻幾不可控、無預知、無經驗、無力阻止……這種未知的體驗,使人類對死亡有著本能的恐懼。

人類為高智能、群居動物,這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存在親疏、情感、倫理、道德等方面的關係,這種複雜的關聯和感受,會讓人類對重要的、熟悉的、親近的人逝去後形成那種叫做尊、敬、畏…或者叫做思念、紀念、懷念…的情緒,然後把這些情緒通過“祭”的方式予以表達。

出土就是我們後人發掘、發現了前人“祭”的產物,然後有可能通過這些產物反推、瞭解到前人的思想或行為等。

2、銘文即古人在禮器上加鑄的,用以表明該器鑄造、紀念、祭祀因由等的文字(或圖案)。出土銘文意在“記”、“揚”逝者,加上它是銘刻在祭器上,因材質、器形等所限,故出土銘文通常都非常精簡、扼要。

人與文字的關係大致經歷一個由“簡→繁→簡”的過程:由一顆顆的“字”開始,到一篇篇的“文”,再到一首首“詩”(詩詞歌賦),最後迴歸到一顆顆的“銘”,隨逝者埋入地下。

文字具有時代特徵,它體現一個時代的方方面面。古文字隨著朝代的更迭而更迭,它就像矗立的某棟建築,從最初的建造,到經過時間的洗禮,到歷經各朝各代的不斷地改建、擴建甚至重建…最後到了我們這裡,原先的樣貌早已面目全非,難以辨識。遺存的東西如遺址、遺物、遺文等,就像保存下來的殘垣斷壁、只磚片瓦一樣零散和殘缺不全,這種情況之下想要拼湊、推測、還原之前那些建築的原貌,其難度可想而知。

3、朝代與文明的關係就像瓶裝酒,存在某些“萬變不離其宗”的規律。不同的朝代就像不同的瓶(例如瓶材質、形狀、大小也許不同),但它們裝的是具有共同屬性的“酒”(也許酒的種類、多少、濃度不同,但屬性相同,都是“酒”)。

文明不管怎麼發展、變化,都逃不開這樣一個規律:不同的朝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人類共通的理念,即把人類基本的、共知的、認可的理念,如天文地理、人文風俗、繁衍生息、精神崇拜等,用自己朝代的方式(語言、文字等)來表達。

綜上所述,出土文物與傳世文獻、神話、故事等相結合、互印證,這是破解古文明的重要方式。


二、“婦好墓”


“婦好墓”一個未被盜挖、保存完整的古墓,其實就是能讓我們進行互證操作的一個非常好的實例。

“婦好墓”(殷墟五號墓)實為殷商宗母墓,下為宗墓,上為宗廟,記錄的是殷商一個宗族的故事。

古代,男性王天下、權天下,所以會建“王廟”來祭“王”。而女性能被用來“祭”、“紀”的身份通常為母親、祖母、宗母,因為古代“崇母”,“母”可以讓一條血脈不斷延續,可以繁衍一個宗族。

“婦好墓”,上宗廟下陵墓,所以墓主的身份必然為宗母,考證出土的文物等可知該墓建於殷商時期。殷商的宗母,才能在王城之內建廟,才能接受殷商數代男王的祭拜,這不是某代殷商王的妃所能有的資格。所以只有被尊為 “殷人”之母、“殷商族”之母、“殷商王朝”之母的人才能享此殊榮,而殷商宗母就是帝嚳次妃——簡荻。

陵墓宗廟內陳列由宗母所延續之血脈用來祭拜她的祭器。祭器上的銘文就像宗譜一樣,記錄宗母及其子孫後代的故事。(出土銘文新釋及銘文統計簡表如圖)


“婦好墓”銘文


“婦好墓”銘文


“婦好墓”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