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墓”铭文

一、出土铭文

1、出土大多与墓葬有关,而墓葬与死亡、与逝者有关。生死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的大事,死亡代表着生命的消逝,而这样一件被人类所重视的重要、重大的事,却几不可控、无预知、无经验、无力阻止……这种未知的体验,使人类对死亡有着本能的恐惧。

人类为高智能、群居动物,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亲疏、情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联和感受,会让人类对重要的、熟悉的、亲近的人逝去后形成那种叫做尊、敬、畏…或者叫做思念、纪念、怀念…的情绪,然后把这些情绪通过“祭”的方式予以表达。

出土就是我们后人发掘、发现了前人“祭”的产物,然后有可能通过这些产物反推、了解到前人的思想或行为等。

2、铭文即古人在礼器上加铸的,用以表明该器铸造、纪念、祭祀因由等的文字(或图案)。出土铭文意在“记”、“扬”逝者,加上它是铭刻在祭器上,因材质、器形等所限,故出土铭文通常都非常精简、扼要。

人与文字的关系大致经历一个由“简→繁→简”的过程:由一颗颗的“字”开始,到一篇篇的“文”,再到一首首“诗”(诗词歌赋),最后回归到一颗颗的“铭”,随逝者埋入地下。

文字具有时代特征,它体现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古文字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更迭,它就像矗立的某栋建筑,从最初的建造,到经过时间的洗礼,到历经各朝各代的不断地改建、扩建甚至重建…最后到了我们这里,原先的样貌早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识。遗存的东西如遗址、遗物、遗文等,就像保存下来的残垣断壁、只砖片瓦一样零散和残缺不全,这种情况之下想要拼凑、推测、还原之前那些建筑的原貌,其难度可想而知。

3、朝代与文明的关系就像瓶装酒,存在某些“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不同的朝代就像不同的瓶(例如瓶材质、形状、大小也许不同),但它们装的是具有共同属性的“酒”(也许酒的种类、多少、浓度不同,但属性相同,都是“酒”)。

文明不管怎么发展、变化,都逃不开这样一个规律:不同的朝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人类共通的理念,即把人类基本的、共知的、认可的理念,如天文地理、人文风俗、繁衍生息、精神崇拜等,用自己朝代的方式(语言、文字等)来表达。

综上所述,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神话、故事等相结合、互印证,这是破解古文明的重要方式。


二、“妇好墓”


“妇好墓”一个未被盗挖、保存完整的古墓,其实就是能让我们进行互证操作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

“妇好墓”(殷墟五号墓)实为殷商宗母墓,下为宗墓,上为宗庙,记录的是殷商一个宗族的故事。

古代,男性王天下、权天下,所以会建“王庙”来祭“王”。而女性能被用来“祭”、“纪”的身份通常为母亲、祖母、宗母,因为古代“崇母”,“母”可以让一条血脉不断延续,可以繁衍一个宗族。

“妇好墓”,上宗庙下陵墓,所以墓主的身份必然为宗母,考证出土的文物等可知该墓建于殷商时期。殷商的宗母,才能在王城之内建庙,才能接受殷商数代男王的祭拜,这不是某代殷商王的妃所能有的资格。所以只有被尊为 “殷人”之母、“殷商族”之母、“殷商王朝”之母的人才能享此殊荣,而殷商宗母就是帝喾次妃——简荻。

陵墓宗庙内陈列由宗母所延续之血脉用来祭拜她的祭器。祭器上的铭文就像宗谱一样,记录宗母及其子孙后代的故事。(出土铭文新释及铭文统计简表如图)


“妇好墓”铭文


“妇好墓”铭文


“妇好墓”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