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捡到宝物作嫁妆,不料走漏风声,被专家68元收走,后来如何?

少女捡到宝物作嫁妆,不料走漏风声,被专家68元收走,后来如何?

关注:玉石看客

在中国,文物收藏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很多的文物收藏爱好者们都喜欢收藏文物。而在各种文物之中,瓷器更是收藏的最大热门,在如此众多的瓷器之中就有这么一件南宋时期的龙泉滴舟,它不仅价值连城,甚至还曾落到了一个小姑娘手里,差点成了嫁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瓷器珍宝的身世

这件龙泉滴舟的身世可是不一般,我们大家都知道,瓷器的发展烧制技术在宋代是达到了一个顶峰。我们很轻易的就能想到宋代的各类名窑比如官窑,哥窑等。而在内行人看来,最为珍贵的瓷器反而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五大名窑,而是我们所不了解的龙泉窑瓷器。

少女捡到宝物作嫁妆,不料走漏风声,被专家68元收走,后来如何?

龙泉窑开创的时间是很早的,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龙泉窑瓷器的记载。并且直到清末才逐渐停产,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个和龙泉窑存在时间一样长的窑类了。龙泉窑位于现浙江省龙泉市,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少女捡到宝物作嫁妆,不料走漏风声,被专家68元收走,后来如何?

野外捡到传家宝

故事发生在1954年的春天,一位贫穷人家的少女何招娣在日常工作发现了一件稀世珍宝。在当时的穷苦人家每天都要上山打猪草喂猪,。然而,在她的挖掘过程中,她手中的镰刀却碰到了一个硬物,本来何招娣以为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谁知道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一件瓷器,这件意外的发现使得何招娣彻夜难眠。

这件东西是绿色的,形状像一条船,看起来不错。所以女孩想都没想想就把它带回家了。回到家后何招娣就把这件东西拿给他的祖父看。这一看就让何招娣的祖父大吃一惊,赶忙拿清水将这件东西仔细的洗干净。

何招娣的祖父仔细端详着这件宝贝,这物件形似一艘小船。船舱里还坐着两个人闲聊,外面还有一个穿着椰红色蓑衣的船夫。他正在爬天蓬的顶部,想把斗笠摘下来。人物的形象动静结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于是他就吩咐何招娣将这件东西收藏起来当成自己的嫁妆。

少女捡到宝物作嫁妆,不料走漏风声,被专家68元收走,后来如何?

虽然何招娣的爷爷叫何招娣不能走漏了风声,但是在贫穷的乡下,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什么事情自然是瞒不过乡亲们的。大家纷纷传说何招娣家捡到了宝贝,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龙泉乡的文物管理部门。

于是文物管理部门提出了对这件龙泉滴舟的收购。何招娣虽然在一开始很不情愿。但是文物工作者们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在听到何招娣家中的困境后,决定用最高价也就是68元人民币来收购这件龙泉滴舟。

镇馆之宝龙泉滴舟

没想到这件龙泉滴舟在一次对外展览后竟然广受好评,大家认为这件龙泉滴舟采用了非常独特的烧制形式,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佳品。这件事甚至惊动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与许多的专家来到这里观察这件龙泉滴舟,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于是这件龙泉滴舟几经辗转,被收藏到了浙江省博物馆中,被称做南宋龙泉窑舟型砚滴。

少女捡到宝物作嫁妆,不料走漏风声,被专家68元收走,后来如何?

何招娣与龙泉滴舟的重聚

而何招娣在将这件文物捐献出去后,在一次偶然间听到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龙泉滴舟,何招娣一下就想到了这是自己儿时捡到的宝物,于是很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物到底怎么样了。

但很不巧的是,当何招娣去到浙江省博物馆准备买票参观的时候,却被告知博物馆正好要开始为期很长一段时间的文物整理活动,很多文物都要放在仓库中进行核对清查,何招娣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来到浙江省博物馆却没有看到宝物而心情十分的低落。

没想到这是正巧博物馆馆长路过门口,在询问了何招娣后哈哈大笑,表示自己当年也是去龙泉乡研究龙泉滴舟的工作人员之一,听说过何招娣的事情,于是将其请到了博物馆中,让她看到了自己少年时期捡到的宝物龙泉滴舟。

何招娣看到这件宝物心情当然十分激动,她告诉馆长,她从来不后悔当时将这件东西捐献出来的决定。但有时也会担心这件文物没有得到好的待遇或者被损坏,在今天看到完整的文物后何招娣也算是放下了心结,她感谢博物馆对于龙泉乡瓷器的完整保留,对于自己儿时捡到的宝物如今成了镇馆之宝十分的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