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古的《紅樓夢》,"不肖子"賈寶玉,都是什麼造成的呢?

《紅樓夢》被譽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詳細描寫了每一個人物背後所代表的人群,尤其是賈府家族就像一個孝形社會的縮影,對禮俗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描寫。而今天我們就講一講"不肖種種大承笞撻",從賈政打寶玉這一情節,來分析《紅樓夢》中的孝道觀念。

流傳千古的《紅樓夢》,

一、賈寶玉恪守孝道,無怨無悔地接受賈政的懲罰

第三十三回,前因就不多說了直接從賈環在賈政面前誹謗賈寶玉,並將金釧自殺的原因歸咎於寶玉,令賈政大發雷霆這件事兒開始分析。當按住寶玉的時候,下人就用棍子打起來。賈寶玉不難想到此時父親賈政的想法,想辦法想找王夫人和賈母來救自己,這算孝嗎?早在2000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曾在這個問題上與徒弟曾子討論過孝道,曾子耕地時,不小心把瓜子的根砍掉了。他父親很生氣,所以打了他一頓。曾子因為疼痛昏倒了。當他醒來時,他發現他的身體沒有大問題,所以很高興的走了。但是孔子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生氣。他命令弟子們不要讓曾子進來。曾子不明白,就親自去問孔子為什麼?孔子說:"父若輕打你,你就當默默地忍受,若是重棍,你就要逃跑,因為被棍子打死,你就要置父於不義之地。"。

流傳千古的《紅樓夢》,

孔子的想法是孝道我們一定要遵守但也是要分實際情況有不同的對策和方法,遵循孝道的方法千千萬,但是絕對不可愚孝這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父母,自己受了皮肉之口,父母落了個不好的名聲,這種思想也適用於賈寶玉。賈政正在氣頭上怎麼懲罰自己都不知道,萬一氣湧上腦給他衝迷糊了,把自己打死了怎麼辦。書中也講了,賈寶玉當時傷勢特別嚴重。如果賈寶玉的母親不能及時趕到,賈寶玉很可能會被賈政活活打死。最重要一點,賈寶玉在整個鞭打過程中沒有任何反抗行為,一直自己被打掙扎的痕跡都沒有。雖然很疼最多也只喊了幾聲,但他對父親賈正的反抗從來沒有任何實質,賈寶玉的行為,是對封建孝道傳統的貫徹。

流傳千古的《紅樓夢》,

二、誠心奉行"庶人之孝"的賈寶玉

什麼叫做"庶人之孝"呢?,《孝經·》中說的很明白,孝道是指單純的扶養父母,但對"孝"的解釋並不完善,所以孔子認為,孝道不僅是養育父母,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父母,比喻"扶養"狗、馬等動物。具體可見《論語》中,有一章孔子尖銳地指出,如果父母是孝順的,那麼人們對狗和馬有孝順嗎?其結果當然是否定的,所以孔子認為孝道最重要且最基本的事情的是尊重父母,這也是最簡單、最純潔的孝道。僅在這一點上,賈寶玉無疑做到了。由於出身背景,賈寶玉很有錢,不需要多考慮贍養父母的物質方面。因此,他的孝道更多地體現在對賈母、賈政和王夫人的尊重上。


流傳千古的《紅樓夢》,

賈寶玉對林黛玉說:心裡面除去賈母、賈政和王夫人,最心疼就是你了。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說情話但這時候也沒有忘記了,自己的父母親,可見,即使在愛情面前,賈寶玉也把孝道放在第一位,他對父母和奶奶的尊重也散落在書中的方方面面。賈寶玉在書中的許多方面都描寫了許多無形的行為,表現了他對老太太的尊敬和孝順。

流傳千古的《紅樓夢》,

書中的一個細節是宴會的座位安排:寶玉、湘雲、黛玉和寶釵。王夫人和迎春的三姐妹用一張桌子,所以賈寶玉和賈母不是同一張桌子。但在書中,賈寶玉可以在賈母的懷裡翻滾。這一細節透露出賈寶玉深得賈母喜愛,不僅因為賈寶玉的孝順和對賈母的尊重,使賈寶玉看起來像賈母的丈夫,賈寶玉聽到笑話後馬上跑到賈母身邊,與賈母分享了這個笑話。而且,只有賈寶玉在全場這麼做。這種情況最能考驗人的真情實感。賈寶玉對父親賈正比較尊重,賈政帶著所有的朝聖者去大觀園參觀,碰巧遇到寶玉,就帶著寶玉一起去了。賈寶玉的行為總是以父親為先。遇到坎坷的路,一定要攙扶賈政。在提對聯的的過程中,賈寶玉很清楚賈政很喜歡他的才華橫溢的文學才華。然而,賈政在嚴父的形象下依然不放過寶玉。他經常用粗鄙的話語來責罵寶玉。但賈寶玉總是彎腰傾聽,從不抱怨。從普通人角度上來看,賈寶玉就是孝順的完全聽從父親的話從來沒有父親的言語不當表現出任何的不開心,賈寶玉是完全孝順的,但是所有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性格沒有問題反過來看出身,他出生在世族大家,那對賈寶玉的要求就不能按照普通人的標準了呀,但賈寶玉生來就不喜歡讀書。自己的想法與那個時代完全不符沒人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但賈寶玉毅然堅持自我,選擇了遵從自己的內心,使賈寶玉成為聞名的不孝子孫。但我們不能說賈寶玉是錯的,因為他的"堅持自我、保持初心"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

三、寶玉的堅持在別人的眼裡竟變了意味

賈寶玉可以稱為孝子,但他也是一個"古今無雙不孝子"的人。他的不相容主要表現在對仕途和經濟方式的漠視和蔑視,《孝經》有言: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在這種異化的孝道觀念下,賈寶玉被稱為"不孝之子"。他錯了嗎?顯然不是。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社會給他施加了很大的壓力,迫使他走上所謂的"正軌",而這個過程就是要抹殺賈寶玉的真性情。賈寶玉的"真"一去不復返,他的生命也就結束了;同時,父母和社會是不是錯了?不,他們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適應社會,獲得榮耀,但當兩者碰撞時,悲劇就發生了。

流傳千古的《紅樓夢》,

這一點跟《莊子》中的"渾沌之說"很像在故事中,倏與忽給渾沌鑿通七竅本是為了報答恩情,倏與忽均是好意,可最後的結果卻是沒想到七竅開了,但渾沌也死了。

賈寶玉也是如此。賈正、王夫人等人希望賈寶玉今後好好學習,立志成名,振興賈府的盛名,但賈寶玉本人卻討厭名利,他稱賈雨村等人皆為"國賊祿蠹"之徒,並直言自古以來"文死諫,武死戰"的虛假:這二死皆是大丈夫死名節,還不如不死呢!此外,秦中之死也是曹公的一個畫龍點睛之處。臨死前,秦鍾改變了志向,不再只是單純的詩情畫意,他否認與賈寶玉的長期價值觀,轉而成名發財,這就像我們年少所追求無非是真愛和自由,上了年紀就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小事所累。到目前為止,他與賈寶玉的觀點一直存在分歧。即使秦鍾倖存下來,他和賈寶玉也不再有溝通的思想基礎。所以賈寶玉對自己氣質的堅守絕對是超越時代的,但他畢竟生活在封建時代。他的創新思維無法普及,只能在一個小小的大觀園裡縮小。更何況,即使是這個小小的大觀園,也是在封建勢力的保護下生產出來的,這注定是一場悲劇,因為他的"不肖"本身就是對整個社會的背叛。


參考文獻:

《紅樓夢》

《孝經》

《論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