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相對四川地區的黃荃父子們而言,偏安江南的李煜、徐熙等人的花鳥作品幾乎沒有畫跡留存,但是從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周文鉅《重屏會棋圖》等圖像中,不難發現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充滿熱鬧、豔麗、世俗的畫面中,所有用於欣賞、展示的屏風中上,甚至侍女們手持的團扇上,卻全是清一色透著淡雅、寒荒、孤寂而幽深的水墨山水——這才是畫中主人公真實的靈魂棲息之所。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插圖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人摹本局部

壹 江南和四川的兩大畫家群落

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農曆一月,後蜀皇帝孟昶向宋朝投降。後蜀亡國後,孟昶的寵妃花蕊夫人哀嘆道:“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幾乎十年後,類似的悲劇也降臨到長江下游江南地區的南唐國,亡國之君李煜同樣無奈而感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五代十國即將落幕,大宋朝的好戲將要開啟的鑼鼓聲中,四川與江南這兩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雖然在軍事、政治上懦弱,但在文化方面卻取得卓爾不凡的成就。

就繪畫而言,這兩地出現了兩種風格不同的畫家群體,為日後北宋的藝術高峰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而且,因為相同維度的地理環境、人文風俗的孕育,當北方的范寬、荊浩關仝們在崇山峻嶺中描繪全景山水時,這些南方的畫家群體們不約而同地注意到竹——這種纖細、挺拔植物的美學內涵,並且創造出“墨竹”的畫法。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插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 局部

一個多世紀後,黃庭堅在一首題畫詩中寫道“東坡雖是湖州派,竹石風流名一時”【注1】,明確提出蘇軾與文同的“湖州派”,將寫墨竹納入文人士大夫們雅玩的一項遊戲,直到《宣和畫譜》將其載入正式的畫科,從此“墨竹”便登堂入室,之後的高克恭、王庭筠、李衎、趙孟頫、管道昇、柯九思、吳鎮、倪瓚、王蒙等人,繼續將這項遊戲玩到了登峰造極。

今人們一說到“墨竹”,便聯想到“湖州竹派”,而實際上,在“墨竹”被文人業餘畫家所重視之前,有過數代職業畫家、宮廷畫師們在技術上、理論上為其做了長期的準備,尤其在五代十國這段政治動盪、國家分裂、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時期,瀏覽這段時間的畫史和畫跡,我們不僅已經能看到以竹為獨立創作母題的作品,而且還能看到畫墨竹的成熟技法與風格。

在蘇軾去世幾乎十年後,於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編纂成書的《宣和畫譜》中,為“墨竹”制定出一個狹義的畫科(特指創作者為文人士大夫業餘畫家,相關內容可參閱本號文章: ),在這一定義下,列舉了從五代到北宋時期的十二位畫竹好手,五代時期只有李坡一人,北宋時則包括英宗第四子趙頵、趙令穰、趙令庇、劉夢松、文同、李時敏、閻士安等十一人。

貳 南唐的畫家群體

在宣和畫譜定義狹窄“墨竹”畫科外,其中所記載的有關“墨竹”的畫跡並不少,只不過這些畫家們被歸為山水、花鳥等其他門類。

比如曾任南唐國主李璟的北苑副使的山水畫大師董源(934——約 962年),《宣和畫譜》就記載內府曾收藏有他三幅《水墨竹禽圖》和二幅《水墨竹石棲禽圖》。

而對於南唐亡國之君李煜,畫譜也記載了其在繪畫方面的藝術成就,這位“唐忠祚江南偽主李煜”,“政事之暇,寓意于丹青,頗到妙處”。

李煜在繪畫方面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在於其書法方面的功底。李煜善書,獨創“金錯刀”的書體,並且以書入畫,畫家唐希雅在就學習這種金錯刀筆法,並用這種筆法畫竹。有史料記載李煜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將書法中運筆的技法總結為“擫押、鉤、揭、抵、拒、導、送”八種技藝。他擅長行書、顫筆,獨創“撮襟書”。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周文鉅《重屏會棋圖》宋人摹本局部1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周文鉅《重屏會棋圖》宋人摹本局部2

畫譜記載李煜能畫“墨竹”,想必也是以書入畫,這在日後黃庭堅的詩作中有過佐證。黃庭堅在《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注2】中提到“江南鐵鉤鎖”,這就是李煜所創的一種竹的畫法,黃在自注中說,李煜這種勾勒畫竹的筆法源自柳公權——“世傳江南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極小者,一一勾勒成,謂之鐵鉤鎖。”

雖然李煜的詩文流傳至今甚多,但其畫作如今早已看不見。他在位時,曾四處收集圖書、畫帖、法帖,其中不乏鍾繇、王羲之等大師真跡。他還喜歡收藏書籍和紙張,在金陵打造了一座澄心堂,作為他藏書之地,他命令四川來的造紙工匠仿照蜀紙製成一種質地優良紙張,為其命名為“澄心堂紙”。遺憾的是當宋軍攻陷金陵後,他讓人將澄心堂中的藏品也被毀之一炬。

通過上述史料中一類的描述,大致可以揣測李煜畫墨竹的風格特徵,首先是用書法的筆法入畫,勾勒竹杆、竹枝、竹稍的輪廓。這種畫法與前文介紹徐熙的“落墨法”有一定的差異。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南唐時期畫家,當屬徐熙和其孫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勳等一派。但李煜這種“鐵鉤鎖”,以筆入畫的技法,卻沒有傳下來。

三個世紀後,趙孟頫總結文人畫“書畫同源”的創作理論,他具體提出“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相關閱讀: )其淵源恐得追溯到李後主這裡。

若是要找出李煜畫竹相對應的圖像,有些困難。但好在南唐時宮廷畫師顧閎中和周文鉅都還留下了相對可信的畫跡。在周文鉅的《重屏會棋圖》的宋人摹本以及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裡,主要描繪的是人物故事情節。對於《韓熙載夜宴圖》中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周文鉅的《重屏會棋圖》主要描寫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景遂、景達、景逖會棋的場景。居中觀棋者為李璟和景遂,對弈者為景達和景逖。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周文鉅《重屏會棋圖》宋人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周文鉅《重屏會棋圖》宋人摹本細部1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周文鉅《重屏會棋圖》宋人摹本 細部2

之所以拿這兩幅畫舉例,因為其中都出現了多重屏風,而屏風上的繪畫作品,便代表當時南唐的主流審美習慣。

比如周文鉅《重屏會棋圖》人物身後的屏風上,還出現了另一張屏風,因此被稱為“重屏”。其中第一層屏風畫著白居易《偶眠》的詩意圖,這幅圖中又有一幅水墨山水屏風。同樣,在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裡,也多次出現了屏風。

這兩幅畫作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其中人物、服飾都非常精細、設色濃豔。但是,其中所有用著欣賞的屏風繪畫,卻與畫作本身的風格完全不同,全是清一色的水墨渲染的山水作品!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周文鉅《重屏會棋圖》宋人摹本 局部3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 局部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局部

尤其在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中,這種對比更加強烈。在夜宴歡快、享樂的氛圍中,這些屏風中透露出淡雅、幽遠、孤寂的畫面與現場感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在這些歡鬧人物所營造的世俗景觀中,這些水墨山水所透露的審美趣味和精神追求,才是聚會主人內心真實的精神世界!

若是細觀其中一些樹木、山石的畫法,也可讓我們對李煜以書入畫所呈現的“墨竹”,做一番遐想。

整個南朝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他確實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藝術王朝”其文學、美術、書法、音樂等方面都取得了卓絕的成就。朝廷興科舉、建書院、畫院,在戰亂頻繁的歲月中,構建了一個文人士大夫們理想的棲身之所。

不幸的是,等到李煜繼位後,財政日益窘迫,政治也日益混亂。宋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趙匡胤以李煜拒命不朝為辭,發兵10餘萬,三路並進,趨攻南唐。次年十一月宋軍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叄 黃家並不全富貴,也有水墨與孤寂

四川地區的前、後蜀時期,主要的畫家群體便是以黃荃父子為主的花鳥畫家。在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郭氏認為,晚唐至北宋初這段時間,迎來了花鳥、山水畫的大發展。他對這兩百年中所取得繪畫成就,感覺很自信,認為在山水、林石、花竹、禽魚等畫科方面,“古不及近”,而黃荃父子則為此貢獻出很大一部分成就,其所創立的“黃家富貴”風格,在入宋後繼續成為畫壇的主流。

相對南唐李煜、徐熙而言,黃氏父子們留下了更多可信的畫跡,而且因北宋初期對其風格的推崇,畫史、畫跡中對他們的技法特點都比較清晰,這一技法與江南徐熙的落墨法、李煜的“鐵鉤鎖”均不相同,其最主要特點就是雙鉤設色。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黃居寀(傳)花卉寫生冊頁1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黃居寀(傳)花卉寫生冊頁2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黃居寀(傳)花卉寫生冊頁3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黃居寀(傳)花卉寫生冊頁4

(有關黃荃父子和四川畫家群,可參閱本號文章: )如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總結說:“諸黃(指黃氏一家)畫花妙在傅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這一畫法也是日後工筆花鳥畫的鼻祖。

對比江南地區的風格,後人總結認為黃筌擅畫宮廷的珍禽異卉,徐熙擅畫江湖上的水鳥汀花,兩人並稱為“黃、徐”,並提出“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說法,這給人這麼一種印象即黃荃流派的風格便是設色工筆花鳥,而徐熙流派便是水墨粗筆寫意。

但實際上,徐熙也有幾位工細的一面,如上一篇文章中所介紹的那幅《雪竹圖》。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徐熙(傳)《雪竹圖》上海博物館藏

而黃荃父子,也曾作過不設色的墨竹。甚至,黃荃一開始學畫,便是跟隨晚唐時流浪到成都的孫位,而這孫位,正是這一系列文章中出現的第一位享有“墨竹”高手稱號的大師。

在宣和畫譜中也記載了他們的墨竹畫跡:北宋內府藏有黃荃《墨竹圖》一幅。黃荃季子黃居寀也畫過的墨竹,內府藏有其《湖灘墨竹圖》、《 水墨竹石鶴圖》各一。

黃荃畫墨竹,雖然並無畫跡留存,但在在宋初李宗諤所做的《黃筌墨竹贊》【注3】中,可以一窺其風格。李宗諤(964-1012年五月),風流儒雅,工隸書,為西昆體詩人之一。他在蜀亡之後20多年時,宋太宗時期李曾在蘇易簡處看見過兩幅黃荃所畫墨竹。

蘇易簡(公元958—997年)為四川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宋太宗時曾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受皇帝器重,常為皇帝擬聖批。蘇易簡撰寫的《文房四譜》中的《紙譜》一卷,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關於紙的專著。不幸他嗜酒如命,不到四十歲便因飲酒過度去世。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絹本設色 97 x 53.6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黃筌(傳) 雪竹文禽圖 絹本設色 縱23.6釐米橫45.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雪竹文禽圖 細部2

在李宗諤所作黃荃畫墨竹贊中,描述了黃荃畫竹的另一種風格,其中序言中稱,黃荃該圖並未用丹青敷色,而是以墨染竹,獨得意於寂寞間。這與如今我們能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傳為黃荃的《雪竹文禽圖》有所類似,該幅《雪竹文禽》的畫風野逸簡淡,因此有人認為不符合黃荃的風格,認為是南宋畫院畫家的作品。

與以下這幅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黃居寀的《竹石錦鳩圖》相比,上圖在技法上明顯不同。後者的山石略加勾點,以皴筆擦出,竹叢櫟葉皆以勾填法繪出,為典型的黃氏風格。

動盪年代的東成西就:李煜擅用“江南鐵鉤鎖”,黃荃的墨竹很另類

黃居寀《竹石錦鳩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文為《墨竹的獨立宣言》系列文章,相關閱讀:

【注1】見《蘇軾詩話集錄》中“補遺《題憩寂圖詩(並魯直跋)》”一條:

  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蘇子瞻、李伯時為柳仲遠作《松石圖》。仲遠取杜子美詩“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裹松子僧前落”之句,復求伯時畫此數句,為《憩寂圖》。子由題雲:“東坡自作蒼蒼石,留取長松待伯時。只有兩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詩。”因次其韻雲:“東坡雖是湖州派,竹石風流各一時。前世畫師今姓李,不妨題作輞川詩。”文與可嘗雲:“老夫墨竹一派,近在徐州。吾竹雖不及,石似過之”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魯直下一句。或言:子瞻不當目伯時為前身畫師,流俗人不領,便是詩病。伯時一丘一壑,不滅古人,誰當作此痴計。子瞻此語是真相知。魯直書。

【注2】黃庭堅《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

古今作生竹,能者未十輩。吳生勒枝葉,筌寀遠不逮。

江南鐵鉤鎖,最許誠懸會。燕公灑墨成,落落與時背。

譬如刳心松,中有歲寒在。湖州三百年,筆與前哲配。

規模轉銀鉤,幽賞非俗愛。披圖風雨入,咫尺莽蒼外。

吾宗學湖州,師逸功已倍。有來竹四幅,冬夏生變態。

預知更入神,後出遂無對。吾詩被壓倒,物固不兩大。

【注3】原文為:

太宗朝,參政蘇公易簡,得筌所畫墨竹圖,李公宗諤,見之,賞其神異,作黃筌墨竹贊,其序曰:

工丹青、狀花竹者,雖一蕊一葉必須五色具焉,而後見畫之為用也。蜀人黃筌則不如是,以墨染竹,獨得意於寂寞間,顧彩繪皆外物,鄙而不施。其清姿瘦節,秋色野興,具於紈素,灑然為真。故不知墨之為聖乎,竹之為神乎!

惜哉筌去世久矣,後人無繼者。蜀亡二十年,蘇公易簡得筌之遺蹟兩幅,寶之如神,懼恐化去矣,唯樂安村民得一觀焉。噫,清瀟碧湘,會稽雲夢,有竹萬頃,去我千里,鮮碧蔽野,寧得而窺。曷若此圖,虛堂靜敞,滿目煙翠,行立坐臥,秋光拂人。又何必雨中移來,窗外種得,霜庭月檻,蕭騷有聲,然後稱子猷之高興乎!予嘆筌圖之入神,美翰林之好事,抽毫抒思,敢為之贊曰:

猗歟黃生,畫竹有名,能狀竹意,是得竹情。一毫絜筆,匪丹匪青,秋思野態,混然而成。背石枕水,蒼蒼數莖,森然如活,颯若有聲。湘江坐看,嶰谷隨行,大壁高展,清陰滿庭。又詩曰:惜哉黃公不可親,空留高價傳千古。向非精賞值蘇公,時人委棄如泥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