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大癌症死因,是威脅人類健康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報道:我國每年死於胃癌的人數約有16萬,近年來青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胃癌發生率有上升趨勢。早期胃癌多無明顯症狀,待患者自行就診時多數已屬中晚期,如能在早期或中期就診實屬幸運。


胃癌總的5年生存率為8%~11%,目前早期胃癌的根治性手術率為90%~100%,術後5年生存率達90%~99%。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然而,在晚期胃癌患者看來他們更為關心的事是:晚期胃癌預後還能夠活多久?


對於影響胃癌預後的因素大致分為臨床因素和病理因素。


一、臨床因素

1、年齡

目前年齡對於胃癌預後的影響的有關報道並沒有完全統一。有報道稱60歲以上的胃癌患者預後比其他年齡組較好。對胃癌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時發現,在惡性腫瘤被徹底切除的情況下,老年患者與其他年齡組相比,預後沒有差異。綜合目前的研究報道來看,年齡對於胃癌預後的影響較小。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2、性別

在對部分地區的胃癌普查中發現,之所以這些地區的女性胃癌患者預後低於男性,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男女之間採用不同的普查手段造成的,同時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結果也有一定的影響,認為在同等條件的前提下,女性胃癌患者的預後應優於男性。目前大部分研究報道均認為雖然男性胃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但性別對預後的影響較小。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3、腫瘤大小

腫瘤大小對於胃癌患者預後的評估是一個獨立的指標,它對於胃癌患者的病情發展、生物學行為都有較好的反映,對於胃癌病人化療後的預後也有準確的預測。在研究中發現,腫瘤越大,胃癌病人的預後越差。但也有報道稱腫瘤的大小程度對於病人的預後並不能造成影響。綜合目前的研究報道來看,腫瘤大小對於胃癌預後的影響較大,可以作為預後的觀察指標之一。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4、腫瘤部位

目前腫瘤部位對於胃癌預後的影響的有關報道存在著諸多分歧,但大部分報道中均認為上部癌的預後比其他位置較好。部分腫瘤專家在臨床研究中發現,上部癌患者的發病年齡較高、病程較長、無明顯症狀,具有一定的病情隱匿性,相比其他部位高,預後總體較差。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二、病理因素

1、組織類型

胃癌的病例組織學類型分類方法較多,在對胃癌的組織類型進行研究時發現,單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結果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胃癌的組織類型對於患者的預後是一個獨立的指標。但同時有報道稱印戒細胞癌患者的預後與其他組織類型並沒有差異,專家認為組織類型並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預後指標。眾多報道的不同可能是和現有的胃癌病理組織學類型分類方法較多有關,缺少一個統一的分型標準。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2、浸潤深度

目前與腫瘤的浸潤深度對於胃癌預後的影響的有關報道一般都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相比中晚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預後明顯更好。但對於早期胃癌的患者,浸潤深度對胃癌患者預後的影響較小。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3、淋巴結轉移

淋巴結轉移對胃癌預後的影響較大,其轉移率是評判預後的有效指標之一,有報道稱,即便淋巴結轉移的數量較少時,對評判預後也存在著重要的意義。與組織分型標準缺乏一樣,淋巴結轉移率的分級標準仍未統一,一個統一實用的分級標準對於胃癌預後的評估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4、TNM分期

自TNM分期制定以來,便成為了評估胃癌預後的有效指標之一。研究中一般認為Ⅲ期和Ⅳ期的胃癌患者預後較差,生存率較低。TNM分期可以有效、準確的對胃癌患者的預後進行預測、評估,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5、陰性淋巴結數

在以往的研究中,認為陰性淋巴結數對於胃癌病人的預後影響不大。近幾年來,有研究認為陰性淋巴結的數量增多,會降低淋巴結轉移量,這對於胃癌病人的預後評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總之,胃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也是較為嚴重的疾病之一,早期患者無數無明顯症狀,只有少數人會出現輕微的臨床症狀,如噁心嘔吐,上腹不適,與其他消化科疾病很難區別,因此,胃癌早期不易被發現。但隨著病程的不斷增加,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在逐漸清晰嚴重,晚期胃癌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消瘦、消化不良、貧血等。胃癌的預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病理因素是評判胃癌患者預後的重要指標。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TNM分期可以準確、有效的對胃癌患者的預後進行評價,而對於性別、組織類型、腫瘤部位等因素還存在較大的爭議。隨著病情的發展,胃癌嚴重者可出現胃癌轉移,其中主要包括直接浸潤,血性轉移,淋巴轉移,而淋巴轉移是胃癌主要轉移途徑,因此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也是影響胃癌預後的重要因素。隨著對胃癌預後研究的逐漸加深,臨床上對胃癌預後的預測也將更加準確、有效,相信胃癌的治療狀況將會得到極大的改觀。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最後,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胃癌當然是發現的越早越好的。像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幾乎達到了95%。但是胃癌一旦到了晚期,預後就不是那麼的理想了。所以,早檢查早治療,癌症治療的效果將更有利於患者延長生命週期。

NK免疫細胞是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體抗禦感染和防止細胞惡性轉化的重要免疫調節細胞,殺傷速度快,範圍廣,NK免疫細胞識別靶細胞無MHC限制性,可以在無預先致敏的情況下殺傷腫瘤細胞。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癌細胞已經毫無抵抗之力,被NK細胞慢慢消滅

同時,還可以產生一系列的細胞因子,進而對機體的適應性免疫進行調節,是連接機體固有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橋樑。

它不僅與抗腫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能夠識別靶細胞、殺傷介質。

NK免疫細胞抗癌療法能夠準確殺死癌細胞,不會損害人體正常組織,有用增強患者免疫力:關於不能夠耐受慣例治療的肺癌晚期患者來說,能夠控制患者病況,延伸患者生存期。

細胞免疫治療是近年來開展起來的,具有明確治療效果的抗腫瘤措施。針對胃癌的細胞免疫治療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包括:非特異性免疫細胞治療和特異性免疫細胞治療。

前者主要包括:NK細胞免疫治療、DC細胞治療、DC-CIK細胞免疫治療,這些治療都採用非特異性的免疫細胞進行治療,

提高患者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水平,對腫瘤細胞開展直接殺傷作用,調節機體免疫水平,達到治療的目的。

特異性細胞免疫治療則主要包括:CAR-T、CAR-NK治療,其特異性的作用於腫瘤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免疫靶點,達到免疫、細胞損傷、ADCC、誘導細胞凋亡等多種治療的目的。

世界第二大癌症,晚期患者還能活多久?還有“治癒”的希望嗎?

主要適用於實體腫瘤:頭頸部腫瘤、食道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卵巢癌、子宮癌、腎癌、前列腺 癌、惡性黑色素瘤、肉瘤、部分惡性淋巴瘤。

細胞免疫療法理論上可以對應任何階段的癌症,比如:

  • 手術清除病灶後,希望使用細胞免疫療法提高免疫,清除殘存癌細胞,預防復發,延長生存期的患者。
  • 放療、化療後,免疫力低下,副作用反應明顯(如食慾減退、噁心、脫髮、皮膚炎症等),期望增加化放化療效果的患者。
  • 由於害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希望利用各種治療手段實現治療效果的患者。
  • 腫瘤晚期癌細胞已經全身擴散,但常規治療方法已無能為力,期望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的患者。

劃重點:細胞免疫療法對於晚期癌症患者腫瘤的縮小效果不明顯,針對晚期癌症的患者起到的效果是保持生活品質的同時有延長壽命;而最適合接受細胞免疫療法的其實是剛手術完,作為術後的輔助治療法抑制復發,維持治療效果的早期中期癌症患者;與化療、靶向藥、PD1抑制劑等其它療法聯合治療,效果會更佳。

細胞免疫療法並不是適合所有的癌症患者,像魏則西所患的肉瘤,本身就是惡性程度很高的罕見腫瘤,全球目前都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所以,細胞免疫療法自然也是不適合的。因此,選擇接受治療前一定先經過正規、權威腫瘤醫院的專家進行評估。此外,細胞免疫療法的費用相對來說比較高,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接受,大家一定要結合家庭經濟條件慎重選擇。

即便不能接受這些先進的治療,大家也不要有負面情緒,覺得這些新技術都是給有錢人準備的,窮人得了癌都是等死,這樣的心態肯定是不利的。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心態是戰勝癌症最有效的武器,很多患者在患癌後放下了各種工作生活壓力,釋懷了對身邊一些人的憎恨,學會原諒,學會感恩,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吃健康的食物,適量運動,規律作息,調整自己的心態,一樣可以獲得更長的生存期,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有腫瘤疑問或者困惑可以點擊下方鏈接“瞭解更多”,我願盡我綿薄之力幫助給大家帶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