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劉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劉雯不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的美女,“小時候,媽媽總是說我長得不漂亮,沒有小巧的鵝蛋臉,眼睛雖然不小但眼皮內雙,顴骨太高可鼻樑又不夠高,不像洋娃娃。”但就是這個長得不像洋娃娃的女孩,已經成為全球各個大牌時裝設計師、攝影師眼中最具中國美的女孩,創下了中國乃至亞洲模特在國際時尚業最好的成績。

作為新一代世界級中國超模,劉雯創造了無數“第一”:2009 年起,連續四年為“維多利亞的秘密”走秀,是VS 秀場史上“第一位”中國模特;2010 年,“第一個”亞裔模特為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全球代言;2013 至2014 年,models.com Top50 排行榜“第一個”排名前三的中國模特;2014 年,《福布斯》超模收入排行榜,劉雯以年收入700 萬美元名列第三,媲美米蘭達·可兒、凱特·莫斯,併成為首位進入“New Supers”榜單的亞裔模特;還拿下Tory Burch2015 年春夏系列、頂級奢侈內衣La Perla“第一位”中國代言人頭銜。

但這個有錢有名有顏有身材的國際頂級超模,一次戀愛都沒談過,在電視節目裡貢獻出自己的初戀,結果成就了人氣爆棚的國民CP——“石榴夫婦”。問及劉雯對於愛情的見解,她認為“愛情是平等的,不是因為你是男生就要多做,你是女生就要少做。”事實上,劉雯在節目中,也的確是這樣履行自己的愛情觀的。每每接受到崔始源準備的驚喜,就想著要做些什麼回報對方。跟著語言不通的廚師學煮麵條;先於男生送出情侶紀念物品;暫停身材控制一口接一口吃崔始源style的韓式辣椒炒肉……就算從來沒談過戀愛,但圍觀父母平凡愛情長大的劉雯,有自己堅定、堅持的婚戀態度,“我不要轟轟烈烈的愛情,一點點小事就可以打動人,比如我生病時對方做的點滴,我都很感動。”


劉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模特讓生活充滿變化

“做模特讓我的生活時刻充滿了變化。”這是劉雯在採訪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她在別名“瀟湘”的湖南小城永州出生、長大,是獨生女兒、爸媽的心頭肉,按部就班上學,放學回家認真做功課,上舞蹈和乒乓興趣班。“永州很小,很安靜,安靜到乏味,沒有知名企業更沒有時尚,但是有山有水,天很藍,空氣是透明的,風景很美。”

“我是個普通平常的孩子,唯一不普通的就是身高,還在小學就長到168釐米,一直是學校裡最高的學生。”比男孩都高的劉雯很自卑,儘量駝著背好縮短與別人的差距。爸媽希望女兒能找到自信,鼓勵17歲的劉雯參加新絲路模特大賽,永州賽區的冠軍獎品是一臺筆記本電腦,衝著電腦劉雯報了名。“我真的得到了電腦,是檸檬牌的,不是蘋果牌。”但在新絲路的全國決賽中,劉雯敗北,她並沒有灰心,決定到北京闖蕩一番。

“剛來北京的第一年,我好像沒有特別為物質焦慮過,不去參加亂七八糟的活動,開竅也晚。工作少到屈指可數,我就待在家裡看電影聽音樂。當然也不停地糾結,要不要打道回府?我始終堅持多拍雜誌,不去走“野模秀”,慢慢有了雜誌緣,大家才願意幫我。現在我依然特別珍惜工作機會,常常思考要怎麼做才不會失去機會。”幸運的是,第二年的冬天,法國著名時裝編輯Joseph Carle來中國拍一組服裝大片,發掘出劉雯的潛質,將她帶去了法國。

2007年,頂尖模特經紀公司Marilyn Agency簽下了她,19歲的劉雯搬去紐約工作、生活。一開始她什麼都不懂,英文只會說yes和no,職業經驗少,不知道怎麼坐地鐵去面試、試裝,不敢開口說話,在後臺不敢拿相機拍照。“像個傻瓜。經紀公司派人帶著我,教我怎麼坐地鐵、怎麼換乘,到餐館怎麼點餐,像教小孩一樣教我如何在美國生活。”經紀人帶她去百老匯看音樂劇《Hair》,“我不敢相信,舞臺上的演員都赤身裸體!經紀人告訴我,這沒有什麼奇怪的,我們可以平常地看待身體。盡情享受吧,這是在紐約!”她的英文是跟攝影師、造型師、化妝師一點點學的,這個城市對她來說又熟悉又陌生。儘管已經在紐約長租了一間小公寓,但她開玩笑說,最不想回去的地方是紐約,因為在紐約從來都是工作、工作,她甚至都沒有機會,哪怕像個遊客那樣,膚淺地看看這座城市。但她仍會由衷地說:“紐約教會我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個人風格。”

匆匆七年,劉雯對時裝週印象最深刻的依舊是忙碌趕場,“精密計算、選擇合理的交通工具,腿、地鐵、出租車、飛機都嘗試過,帶著妝大包小包匆忙趕路。”


劉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忙到想哭都沒有時間

2008年首闖國際時裝週的早春,劉雯在米蘭和巴黎以總共27場刷新了中國模特在歐洲T 臺紀錄。“每一個城市都留下了我的血淚史”,如今她能笑著說,“多做些需要勇氣的事,勇氣自會隨之增長。去米蘭還好,沒怎麼哭;巴黎的路太難找了,我經常迷路,然後就哭。因為太累了,都沒有時間睡覺,整個人感覺像神經病。”

正是這樣一個一無所知的女孩,憑藉勇敢與天賦,逼著自己做害怕的事情,在紐約時裝週拿下27 場秀邀約,此前中國模特紀錄是16場。同年5 月,Chanel邀請劉雯前往邁阿密為高級定製服裝走秀,在這場世紀矚目的超級大秀上,她是唯一的亞洲模特。

2009 年時裝週時,最大的挑戰變成了體力:因為國際排名如火箭般躥升,劉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走了74 場秀,最高紀錄一天6 場。別說睡覺、進食,連換妝都像打仗。洗頭髮,她用礦泉水直接往頭上倒。有一場秀,劉雯被全身畫滿油彩紋身,下一場秀緊接著要穿透明薄紗,她用卸甲水在身上使勁摩擦卸妝。

有人說劉雯的好運像從天下砸餡餅,她說,“餡餅只砸在天天在外面接餅的人頭上。”時裝週每天工作表出奇一致,早上5 點出門,半夜回酒店。碰上漫長的面試,從晚上10 點等到第二天凌晨4 點,結束後回到酒店洗澡,清晨5 點再去趕秀。

早上6 點通告,她由於疲憊,沒有被4 點鐘的鬧鐘叫醒,經紀人一路狂奔來到她的住處,把她從床上拉起來,5 分鐘後塞上公司派來的摩托車。“開摩托車的司機特別彪悍,那次的感覺不像在坐摩托車,而是在坐飛機。”劉雯回憶,“趕到秀場以後,匆匆忙忙化完妝就上場了,等演出完我都還沒清醒過來—都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只剩下發呆。”

匆匆七年,劉雯對時裝週印象最深刻的依舊是忙碌趕場,“精密計算、選擇合理的交通工具,腿、地鐵、出租車、飛機都嘗試過,帶著妝大包小包匆忙趕路。”

人從時間中學習、從焦慮中掙脫,才能掌握如何不浪費情緒、不做無用功、不被意外左右。如今再從時裝週打電話回家,爸爸媽媽問她還會不會哭,劉雯回答:“想哭來著,但沒時間。”

劉雯始終是一個對“時間”極有概念的人,把鬧鐘定在提前兩個小時起床,每隔15 分鐘鬧一次。約朋友也好,工作也好,她絕不允許自己遲到。出門她可以不化妝,不戴首飾,但不能離開手錶,“我從小一直戴到現在,因為手錶約束我,讓我知道每個時間段在幹什麼。”

青春會以來不及致意的速度逝去,唯有人格魅力能夠讓美得以延續。劉雯敬業,在業界有口皆碑。成名已久,她依舊保留出道時的習慣——睡得再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洗頭,“不管今天拍什麼,頭髮乾淨點,造型師可以少花點時間。”


劉雯:不能被取代的自己


所有的努力是做好自己

如果說劉雯“幸運”,那是因為她趕上了“中國超模時代”的好時候——隨著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崛起,以及中國市場為國際品牌貢獻的亞洲市場增長率,讓“中國面孔”的需求在十年中迅速攀升。

劉雯把生活比作一個個環,“環環相扣,每一個環都至關重要,缺了哪個環,生活軌跡都會截然不同。”回首過往,她珍視每一個瞬間,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一張紙畫上了畫,就不要去擦掉。重置是數碼時代的習慣,人生還是不要重置的好。每一段經歷都是閱歷,鋪墊了之後的路。”

走秀、雜誌拍攝、商業代言遙遙領先,劉雯沒有停止腳步,她的新一環在2014 年年末悄然展開—進軍新媒體。2014 年11 月2 日,劉雯的私人視頻分享節目《紋理》登陸愛奇藝,每週五與觀眾分享自己的時尚美學與生活心得,24 小時播放量即突破110 萬次。

《紋理》中,她向觀眾推薦了三件特別“劉雯式”的單品:白色T 恤、皮夾克和鉛筆褲。她爽快地說:“劉雯式,就是可以讓人很帥氣。就像這三件單品,可以搭高跟、平底、運動鞋,什麼都可以搭,很簡單。”和很多有意無意宣揚美貌的圈中人不同,劉雯很少自拍,也不覺得自己有多美。“小時候我媽從來都沒有說過我美,只是希望我在工作的時候給大家盡職地傳遞美。”劉雯習慣於反覆看走秀照片和視頻,研究不足,然後改變,“2008 年時,應該是眼睛都沒神的吧,後來慢慢發現照片怎麼感覺怪怪的,我就反覆去看,反覆去琢磨,從中找哪些地方是不足的——我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執著於給自己放所謂‘馬後炮’的人。”

“每個職業都是被動的,關鍵是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情去對待它。”劉雯不諱言,自己極其想要得到別人的肯定,“但我所能做的全部努力,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正是劉雯在2009 年底第一次為“維多利亞的秘密”走秀轟動後,面對蜂擁而至的中外媒體給出的答案。

“那些不斷被提及的‘第一’,說完全不喜歡,是假的,沒有一個人沒有這種相互競爭和比較的心。但第一是可以被取代的,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做自己,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客套話,對於一路搏殺出來的劉雯,卻是實實在在的經驗。

劉雯回應那些她所創造“第一”帶來的盛讚,“模特職業很被動,但被動等待的時間,其實你可以幹很多——像我用來寫郵件、做《紋理》、搞造型,也要學著跟人家去溝通。我現在經常總結我自己,會發現很多新的要做的事情:比如語言,我的英語講得比以前流利,但還會有中國式思維。”太多人習慣於不斷地接受人生觀教育,像是長不大的孩子,畢不了業的學生,永遠不願、不敢或沒機會自己去思考判斷,習慣於在別人的說法中尋找答案。劉雯不同,十年風雨,她在漫長的被動等待中尋覓到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