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一哥”大润发的辉煌与忧虑

大润发19年不关店的神话还是破了。

大润发确认在山东潍坊唯一的广场店于10月12日正式关闭。大润发方面向媒体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关闭的原因是物业纠纷而导致无法续约,“准确来说是广场管理公司跟业主不合,导致店家跟卖场都受波及而无法正常经营。”

“商超一哥”大润发的辉煌与忧虑

▲大润发中国区董事长黄明端。

这是大润发进军大陆市场19年来首次关店,尽管如此,对比近年来家乐福、沃尔玛等其他零售巨头的关店、裁员潮,大润发算是已经撑了很久。作为国内超市零售的销售冠军,大润发的商业版图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背后有什么奥秘?面对实体经济低迷的大环境,大润发的转型又将遭遇什么?

突围战:商业帝国的建立

大润发一开始发迹于台湾,1998年7月,其内地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开业,学习的是荷兰万客隆仓储式超市的模式。1997年,大润发中国区董事长黄明端带着下属考察欧洲的超市行业,发现仓储式超市已经走下坡路了,大卖场的生意却非常兴隆。回国后他果断转型,向家乐福和欧尚学习大卖场经营。

然而此时,大润发没有品牌、没有资源,面对的却是如林的劲敌。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超市已经进入内地,在一线城市抢占先机布点。

大润发只能避开一线城市选择市场空白点,从中心城市的周边、新区,还有三四线城市开始布局。没想到,这一步棋,成为其开拓内地市场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大润发中国区发展总经理洪万康回忆道,“三四线城市竞争小,成本低,只要人口数量、消费能力能够支撑,比一二线城市更加有潜力。”

高鑫零售2014年年报显示,在全国372家大润发和欧尚门店中,9%的门店位于一线城市,17%的门店位于二线城市,46%的门店位于三线城市,21%的门店位于四线城市,7%的门店位于五线城市。而这其中大润发门店占到304家门店。

“商超一哥”大润发的辉煌与忧虑

▲大润发超市。

1997年到2000年,大润发一直处于摹仿学习阶段,在2000年门店开到了15家左右就进入了创新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和经营方法。

大润发本身起家于工业制造企业,对于企业标准化的领悟得天独厚,也贯彻得很具体,这样保证了模式的可复制性和服务的稳定性。

其次是运用营销策略,用低价吸引消费者。最著名的是一点是,大润发将营销学上的炮灰策略用到了极致。它通过店面精确的ERP信息系统对所有的商品进行精确的测算,为用户提供不赚钱的生活必需品,而在一些其他产品上赚取高溢价。这样的产品组合策略使得大润发在吸引客群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大润发还拥有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它尽量以最快速度给供应商货款,遇到节假日,大多零售业者都是节后给款,但考虑到供应商过节的需要,很多时候大润发基本提前一周就结款了。

在形成自己的经营模式后,大润发进入国内高速扩张时期。从2010年起,大润发保持每年新开30多家门店的拓展速度,截止2015年2月底,已在中国内地开设317家大卖场。

伴随着大润发门店数的增长,大润发的营收也一路飙升,成为国内超市的销售冠军。2010年,大润发营收404亿元,取代家乐福成为国内超市零售的销售冠军。2011年7月,大润发与欧尚成立合资公司“高鑫零售”并在香港上市,市场占有率超过沃尔玛,一跃成为国内最大零售商。

大潮转向:巨头的转型

大型实体零售商超市的兴起,带来的是低廉的价格,齐全的商品,优良的服务,保障的售后。但是近几年中国零售业开始面临电商冲击、同业竞争加剧、消费习惯转变等问题,行业开始出现颓势,零售企业开始关店、转型、调整。

大润发和欧尚同属于高鑫零售(6808.HK)。但2014年之后,高鑫零售的中期利润已经开始下跌。根据财报,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32亿元,同比下跌2.65%。

“商超一哥”大润发的辉煌与忧虑

▲大润发创建的电商购物网站--“飞牛网”首页。

大润发的营业收入仍然维持增长,但增长主要来自网点扩张,同店销售额已经出现下跌。今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同店销售小幅下跌0.3%。

尽管如此,高鑫零售凭借着殷实的家底,还是被外界认为可以有所作为。高鑫有庞大的自有店面,单店销售额、坪效、存货周转速度等核心指标也能够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截至2016年6月底,高鑫零售共有421家大卖场,其中30.9%为自有物业门店。去年高鑫零售的整体单店销售收入约2.28亿,虽较巅峰时期有所下滑,但在商超领域仍然是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大润发也积极寻求转型。2013年6月,大润发投资创建电商购物网站--“飞牛网”,2014年1月16日飞牛网正式上线。飞牛网的最终目的是,凭借大润发实体店分布广、密度高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

但是洪万康坦言,电商是零售企业必须要做的,不做是等死,做了是找死,找死也要做。在洪万康看来,电商对大润发的业绩影响虽然不是很大,但这是行业趋势。

尽管有自建的网站,但是无论是国内外,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因此,与电商结盟,或许是大润发未来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