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合资车企用海外淘汰车型或技术来糊弄国内消费者?

执着的德牧


这样车还真不少呢!我们挑几个说一下:

1、提到凯越,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当年是中国的“神车”,它其实是韩国大宇Lacetti的换标版本。只不过换了一个别克车标,在中国就成为月销过2万的热门紧凑家用车。大宇曾在即将破产时均靠别克凯越的中国销量,转危为安。还有一个同系列的韩国大宇Lacetti,该车企研发的Lacetti在本土销量几乎为零,在中国换了新名字—别克HRV,成为销量不错的运动化轿车,起步价10万。

2、霍顿(Holden)公司是通用汽车公司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同时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商。Statesman(政治家)是霍顿公司的旗舰车型,到了中国改名荣誉,定位高于君威。虽然原型车也是高端定位,但毕竟是早些年的技术了。甚至这个车也挂过雪佛兰的标!

3、欧宝英速亚吗就是国内的别克君威。欧宝英速亚与君威均是沿用通用的EpsilonII平台制作的,两款车的内饰及外观几乎一致。但欧宝的品牌定位与别克差别可就大了。

还有别克GL8也是来自于雪佛兰,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品牌都来自与美国通用,由于旗下品牌太繁杂,互相借孩子的这种套路太多了。

也不止是通用,日产天籁与雷诺纬度也是孪生兄弟,他们均是沿用日产的D平台生产制作的,郑州日产帕拉丁也有类似的情况。

早期由于信息不太发达,国外这些品牌就打擦边球,低端车稍微改一下,换个车标当中高端,忽悠国内消费者。现在都是平台化了,信息透明多了,但任然有改配件规格这种情况发生。


行之御风


合资车企海外淘汰车型或者技术引进国内,这样的例子其实有很多。类似于换标车、20年前的三菱4G平台发动机、 合资车型经典款以及国内外的平台换车不换代。


那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因为国内市场迎合,并且相附庸的国内车企为了利益而不惜牺牲市场,而最终造成国内汽车技术曾经短暂的停滞

首先就是换标车型,将淘汰掉的平台卖给国内车企,换个壳子重新售卖。虽然说老平台也比较稳定,技术也说得过去,但是这种破罐子破摔,不坚持自主研发的态度最终还是害了国内车企。

其次20年前的三菱4g平台发动机在国内一些小车企,10万左右的车型上仍然能够看见。那确实能够节约一部分的发动机研发成本,但是这台发动机的技术可以用非常老旧来形容,超过三年异响抖动就找上门了。



当然还有早期的同款车型换车不换平台的现象,其重灾区就在大众的车型。在2010年之前的捷达车型,那就是属于第2代到第3代的高尔夫产物,一直等到高尔夫更新到第6代,捷达才不得不推出自己的换代车型。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一本车


第一是大众,桑塔纳是多少年以前的平台,来中国它就是淘汰产品,对中国的正面意义是大众公司带给中国一个相对现代化的汽车工业链。第二是韩国现代,韩国起亚。中国的韩国车很落后。他们害怕合资公司,又想在中国赚中国人的钱,所以韩国来中国的技术…………。不过现在由于排放等原因,这一套基本吃不开了。所以有了丰田的TNGA。

一家之言哈。多包涵。别TM动不动就冠水军的帽子。


水兵先生


网友们有一段总结的话很到位:丰田永远不会给国内最好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84817210979449e93186b1a84041c80\

良驹速递


我用视频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33e66e50dfa4b49a5859835f966a35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