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队是当今世界乒坛的霸主,女队的统治力尤其强大,从90年代后期至今,几乎包揽了所有世界大赛的冠军。但是近两年,随着日本选手伊藤美诚的崛起,国乒女队的统治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伊藤美诚出生于2000年,她打法凶狠、速度快、心理素质佳,是现役球员中击败国乒主力次数最多的外协选手(11次),已经初步具备了冲击世界大赛冠军的实力,可谓难得可贵,关注度也日渐提高。目前,现任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和女队主教练李隼都公开将其列为国乒头号劲敌。

伊藤美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无疑是建立在她强大的个人实力和技术能力之上的。那么她的技术到底强在哪里,又有哪些缺陷呢?接下来我就结合她近两年的比赛表现,对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剖析,并找出可以克制她的方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伊藤美诚另类的器材和打法,让她“出奇制胜”。

伊藤美诚右手横板,胶皮为正手反胶,反手生胶(一种短颗粒胶),擅长近台快攻打法。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生胶的特点是触球面积小,因此击球的旋转相对较弱,也不太吃转,球被击打后下坠力较强,球速较快,有利于近台快攻打法。

伊藤美诚的胶皮配置和当年乒坛女皇邓亚萍颇为相似,打法也大同小异,区别在于:邓亚萍正手异常强大,而伊藤美诚更注重反手。

客观地说,伊藤美诚的器材和打法实际上是有些落伍的。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际乒联改变了发球规则,限制遮挡发球;“小球改大球”(38毫米改40毫米)之后,球的直径变大,球速变慢,旋转也随之减弱。这两次改变严重制约了发球抢攻战术,让颗粒胶的快攻优势消失殆尽。(对直板影响尤其大,甚至间接导致刘国梁提前退役)

为了应对规则和器械改革,运动员们只能被迫大面积使用双面反胶和弧圈球打法,以加中远台相持能力,而颗粒胶皮和近台快攻打法几乎绝迹。

目前国际乒坛男女一流单打选手中,除了伊藤美诚之外,是清一色的双面反胶和弧圈球相持打法,就连直板男选手许昕,都基本放弃了快攻,更多的利用逆天的手感在中远台和横板选手对拉。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但所谓的器材和打法先进性,也并不都是绝对的,因为大家都在“研究和反研究”,当其他人都保持一致的时候,伊藤美诚的另类打法,反倒让她取得了相对的优势。

站在伊藤美诚的角度看,所有主要对手的打法基本都是一样的,有区别也都是在细节上,所以她可以集中精力,去针对性研究双反弧圈打法的弊病。而其他选手,尤其是国乒主力则不然,她们首先要应对残酷的队内竞争,精力被分散,不可能全身心去研究伊藤美诚,在赛前备战上就失了先机。

因此我们可以在比赛中看到,国乒主力们在面对伊藤美诚时,往往会有“她太怪”、“不适应”的感慨。18年瑞公赛决赛,朱雨玲四局只得19分,她在暂停时就曾经不断向主教练李隼抱怨“自己无法适应”,就连对伊藤美诚保持三战全胜的陈梦,也经常陷入开局不利的局面。

我们还可以从侧面去验证“出奇制胜论”的正确性,比如说伊藤美诚在面对同为颗粒胶打法的国乒替补何卓佳时(半长胶),她也同样无法适应,直接交手战绩是惨淡的五战全败。

由此可见,伊藤美诚在器械和打法上,多多少少占据了一些便宜,是毋容置疑的。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二,伊藤美诚在技术上剑走偏锋,无视自己的弱点,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1,伊藤美诚的发球充分利用了规则。

看过伊藤美诚比赛的球迷,都会对她的发球留下深刻的印象,争议也很大。有人觉得她发球速度太快,有人觉得她发球动作怪异,也有人觉得她就是遮挡发球,属于违例动作,在此,我想站在个人角度,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伊藤美诚的发球是非常注重细节的,她和教练组绝对深入研究了规则,以及规则可以利用的漏洞。很多时候,她发球时对球是没有遮挡的,这完全符合规则,但是球拍却始终藏在身体后面,直到击球的一瞬间才完全出现在对手的视野中。这种打规则“擦边球”的玩法曾经也被判罚发球违例,但随着伊藤美诚进行技术改进,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然后就是伊藤美诚的手速非常快,手腕的控制能力非常强,有点类似于“咏春”的寸劲,动作幅度不大,力度却是不小,变化也很多。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因此,伊藤美诚的发球具备了速度快和旋转强优点,却只给对手留了一瞬间的观察时间,所以威胁非常巨大。最明显的案例就是陈梦,虽然她接发球素来很稳,但几次和伊藤美诚交手,开局阶段都吃了大亏,直接导致比分落后。

2,伊藤美诚的接发球预判能力极强,上手坚决果断。

如果说伊藤美诚的发球钻了规则空子的话,那么接发球则完美展现了她的乒乓球天赋。

接发球时,伊藤美诚对来球的旋转判断非常准确,而且脚步灵活,手腕核心力量强,再加上反手颗粒不太吃转,近台和中台的发球对她几乎够不上任何威胁。

一旦对手的发球偏近台,又有所冒高的话,那么对不起,直接就是反手一弹打死,一点机会都不给。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这一点在18年香港公开赛对阵王曼昱的比赛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前两局伊藤接发球直接反手弹击得分的比率一度达到惊人的三成以上,王曼昱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直到改发长球,逼伊藤美诚打相持,方才逆转取胜。

3,伊藤美诚的反手已经独步天下,正手虽然偏弱,但近台仍有杀板。

之前已经说到,反手颗粒的球路相对怪异,是伊藤美诚安身立命的根本,但这只是表象,事实上,她对颗粒胶的理解和研究借鉴了大量前辈的经验,融会贯通并加以改进,才是成功的关键。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小球时代,球的旋转更强,球速更快,颗粒胶因为不吃转和击球自带下坠,在击球速度和控制力上都有优势,因此大行其道。以邓亚萍为例,除了强大的正手攻击力之外,她的反手拨打变线同样让对手吃尽了苦头。

到了大球时代,颗粒打法的威力和相持能力都有所下降,但伊藤美诚别出新裁的采取了“左脚靠后、右脚靠前”的站位方式。这种站位放大了左手空间,让相持能力有所加强,颗粒胶控制力强的优势又利于随时变线对手空档,再加上她的手腕核心力量非常强大,有一招反手弹击的绝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伊藤美诚的反手几乎没有任何漏洞,足以独步天下。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当然,凡事都有利弊,这种站位完善了伊藤美诚反手的同时,也让她的正手遭到严重削弱。

伊藤美诚身材矮小,手臂也不长,护盘面积本来就小,重点照顾反手后,正手空间又变小了,这导致她的右手相持能力非常弱,对手偏弱时尚能应付,一旦面对顶级高手的高质量击球,相持球很难坚持三个回合。

当然,伊藤美诚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搏杀,至于效果如何,就要看她的手感和对手的击球质量了。

这种打法多少会有点看天吃饭的意思。伊藤美诚如果打顺了,会给人一种摧枯拉朽的感觉,朱雨玲和丁宁都曾经是受害者,刘诗雯也曾经两次在绝对优势局面下被逆转;而一旦手风不佳,被对手压制住了气势,也会一败涂地,毫无还手之力,陈梦、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等人都曾经打的伊藤美诚溃不成军。

这里必须要说的是,要压制伊藤美诚的正手,必须要拼远台,她的反应速度和手腕核心力量摆在那里,回球近台冒高等同于送分。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接下来做个小结:伊藤美诚目前在技术打法方面的具体优点为发球、接发球、反手综合能力、近台快攻;缺点为远台相持能力,尤其是正手。



了解了伊藤美诚在技术上的优缺点之后,破解之道也就浮出水面了。

面对伊藤美诚,在技术上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接发球时必须保持精力集中,尤其是要盯住她出球时一瞬间手型的变化,回球时避免近台冒高现象。

2,发球和前三板时,要坚持“扬长避短”,多送远台长球,不给伊藤美诚速战速决的机会,争取打相持。

3,争取主动上手,尤其要盯住伊藤美诚的正手弱点,提高击球力量和旋转。

4,面对伊藤美诚的搏杀时,要放下心理包袱,敢于硬刚,以暴制暴,宁可冒着失误的风险,也要避免让她打出气势。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再明确一下技术打法的克制关系,以及国乒选手在理论上对伊藤美诚的取胜几率。

防守型打法球员面对伊藤美诚肯定是下风的,即便是丁宁、朱雨玲也不例外,她们要想取胜,只能通过临场应变能力去调动伊藤美诚,寄希望于对手失误增多,但这就失去了主动权,并非取胜之道。(何卓佳属于例外)

速度型和攻击型打法选手面对伊藤美诚是五五开的局面,目前国乒一线选手中,刘诗雯、孙颖莎、陈幸同和王艺迪都在此列,虽然她们与伊藤美诚的交手战绩有一定区别,但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临场发挥水平。

兼具稳定性和压迫能力的选手才是伊藤美诚的克星,比如说陈梦和王曼昱(孙颖莎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她们技术全面,护台能力强,稳定性好,陈梦的击球势大力沉,王曼昱打法凶猛,无论是进攻还是相持能力,都能有效压制伊藤美诚的优势。当然,陈梦的接发球和王曼昱的发球还有待完善。


深度剖析伊藤美诚的技术优缺点,“扬长避短”方是国乒克敌之道


  • 结语:面对伊藤美诚咄咄逼人的上升势头,国乒必须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必妄自菲薄,以国乒强大的技术团队,完全可以找到应对之策。我这篇文章,只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的浅见,仅供大家参考、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