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9逆勢增長,小米做對了啥?

3月31日,小米集團公佈2019年全年業績。

財報顯示,小米集團2019全年總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2058億元,同比增長17.7%。經調整後全年淨利潤為115億元,同比增長34.8%。

小米CEO雷軍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說到:“小米總體營收以及淨利潤超過市場預期,在全球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小米依然實現了業內罕見的增長。”

小米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並沒有受到業績公佈預告的影響,截至3月31日收盤,小米集團報10.44港元,尾盤小幅拉昇1.85%。

站穩高端又是一個“笑話”

小米不止一次的在財報中標註,小米手機已站穩高端,此次也不例外。

小米官方發佈的“一圖看懂小米集團2019年財報”表示,“小米手機已逐步站穩高端市場。”

站穩高端是個笑話,研發是華為的1/18,2019逆勢增長,小米做對了啥?

數據顯示,小米手機全球出貨1.25億臺,收入1221億元,這意味著小米手機在2019年的平均售價僅為每部976.8元。與2018年的每部956.3元相比,雖然有了2.2%的提高,但用平均每部手機不足千元的水平自居“站穩高端市場”,實在不合適,不僅牽強而且不成立。

小米近年來的財報中均用手機平均售價描述品牌的成長性,這也就是說,對於小米手機,單價是用來衡量品牌高低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縱觀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只有高端機市場利潤最為豐厚,也只有高端機能帶來豐厚的回報,這也是為什麼做手機的品牌為何對高端市場無比追捧的原因所在。

客觀分析,與華為、三星、蘋果相比,小米是一家年輕的公司,10年的歷程實在說不上久,年輕公司即代表未來充滿更多可能性,但就目前而言,品牌競爭力、技術研發和儲備相對薄弱的小米尚不完全具備衝擊高端市場的能力。2019年,其陸續推出了小米9 Pro 5G、小米CC9 Pro等手機,雖然小米將這些產品定位高端,但是高還是其他,消費者心中自有評價。

今年2月份剛發佈的小米10以及10 Pro,從售價上確實已經走起了高端,雖然與蘋果三星以及華為相比定價不算高,但是與小米此前的旗艦機型已經明顯拉開了距離,這兩款產品是否能幫助小米實現真正的高端化升級,還有待市場檢驗。

“對於當下的小米來說,高端化轉型的關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固有用戶群體的高端化升級,如何通過提升品牌競爭力來讓固有用戶接受其溢價更高的產品是擺在小米麵前的難題”,性價比標籤的桎梏不是短時間也不是一兩款產品可以打破的。

此外,小米智能手機2019年的毛利率為7.2%,雖然較2018年的6.2%有所提高,不過相較於2017年的8.8%仍有差距,小米表示,2020年將著重發展5G手機市場,並在高端手機市場持續發力,使ASP保持上升趨勢。

在出貨量和營收同比大幅增長,智能手機毛利率卻呈波動起伏狀態時,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小米智能手機的盈利之路或許暗藏危機。

互聯網之“殤”

雷軍頻繁的在公開場合強調小米的本質是互聯網公司。

但2019年財報顯然並不具備說服力。

站穩高端是個笑話,研發是華為的1/18,2019逆勢增長,小米做對了啥?

財報顯示,小米互聯網收入在2019年佔總營收的9.6%,同比增長24.4%,不足10%的佔比份額,不僅打臉小米的互聯網屬性,2019年互聯網收入同比增長數據還遠低於2018年的61.2%,不禁讓人想問這是堅持定位互聯網屬性的小米嗎?

在小米上市前的招股書中,2017年第一季度互聯網收入佔比已達到10.9%,雖然雷軍始終在強調小米的互聯網公司屬性,但至少目前,小米的互聯網收入仍遠遠低於硬件。

與此同時,2019年財報顯示,小米經調整利潤為115億元,截至3月31日,小米的市值大概為人民幣2298元,22.26倍的市盈率顯然不是以硬件為主的小米能夠支撐的。

一系列的數據都在證明,小米是一家硬件製造企業,不足千元每部手機的均價更坐實了小米的主要產品定位低端。

小米的硬件盈利模式仍舊是以互聯網收入為主,即通過MIUI的廣告變現。2019年第四季度廣告收入為30億元,同比增長17.8%,相較於2019年第三季度29億元和第二季度25億元,小幅增長。

但在互聯網服務尚未穩定大幅度提升時,廣告收入極其微小的增長這一情況仍值得警惕。

相較而言,MIUI用戶狀況發展比較樂觀,隨著小米手機業務雙品牌策略的成功,MIUI月活用戶也達到了新高,2019年全球MIUI月活用戶達到3.1億,而2018年這一數據為2.4億,增長29.2%。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MIUI月活為1.7億,2018年的增長是41.7%,近兩年保持相當快的增長速度。

小米整體毛利2019年實現285.54億,同比增加28.7%。在整體毛利中,互聯網業務貢獻佔比高達64.7%,這也是小米最能證明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數據。

國際業務表現出色,研發投入仍需努力

2019年財報顯示,小米國際市場表現非常出色。營收達912億元,同比增長30.4%,佔總收入的44.3%,相較於2018年的40%以及2017年的28%,繼續增長。小米國際市場收入佔比已經近半。

這與小米手機業務的全球化發展戰略密切相關。根據IDC數據,2019年第四季度,按出貨量計算,小米智能手機在印度已經連續10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2019年第四季度市場份額為28.7%。

在西歐市場,小米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據Canalys,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在西歐同比增長115.4%,其中在西班牙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65.7%,市場份額22.8%,排名第二;在法國和意大利市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69.9%和206.2%,均排名第四。

雷軍曾在2019年年初表示,“今年(2019年)小米海外的工作重點是一定要拿下歐洲”,雖然小米在整個歐洲市場的成績與雷軍所定下的諾言有出入,但是其在西歐市場表現確實可圈可點,不過其在品牌認知、與運營商合作、客戶服務以及產品多樣性和創新上還應持續加強和提升。

拓展國際市場,專利和研發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同時也是加強手機業務的重要支撐。

2019年小米整體研發投入為75億元,佔比銷售收入的3.6%,相較於2018年的58億元,同比增長29.7%,而2017年的投入研發為32億元,呈上升趨勢。

不過相較於對手華為的2019年研發投入1317億元,佔比銷售收入的15.3%,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6000億元,顯然不夠看了。

智能手機中只有高端機是利潤回報最豐厚的品類,其背後需要投入的是更多的研發和創新。一款旗艦手機背後拼的就是研發投入,現如今衡量品牌實力是否過硬,研發投入是極其重要的考核標準。

雖然小米在研發投入上相較於自身在逐步提高,但是想要真正的站穩高端,提升其在全球手機市場中的話語權,研發投入還得大幅提升。

IoT業務或成新業績支撐點

在智能手機市場寒冬以及大環境下滑的背景下,小米能交出一份稱得上逆勢增長的考卷,與IoT業務的亮眼表現不無關係。

2019年,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的收入為621億元,較2018年增長41.7%,也成為小米2019年增速最快的業務。

從該業務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來看,2019年全年達到30.2%,而2018年為25.1%,而2017年為20.5%,IoT業務無疑是2019年全年的最大亮點。手機+AIoT雙引擎表現出的強大發展力成為小米2019逆勢增長的強大動力。

其中智能電視貢獻最大,2019年,小米電視全球出貨量達1280萬臺,同比增長51.9%,其中中國市場出貨量突破1000萬臺。根據奧維雲網統計,按出貨量計,2019年小米電視位居中國市場第一,全球第五。IDC數據則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電視出貨量已連續第七個季度在印度智能電視市場居第一位。

此外,小米可穿戴設備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根據Canalys統計,2019年小米在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手錶和手環)出貨量排名第一。IDC數據顯示2019年小米智能音箱出貨量在中國市場居前三位。

根據小米財報,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已連接的IoT設備數量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達2.35億,同比增長55.6%,人工智能助理小愛同學的月活用戶數量在2019年12月達到6040萬,同比增長55.7%。

自2018年開始,小米也開始向海外擴張IoT業務,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產品在全球銷往90多國家和地區。

興業證券近期研報指出,小米已在IoT領域形成了品牌效應,可降低消費者認知成本,產生交叉銷售與增強渠道複用效應。強大的生態引流能力,使得每次與消費者的交易不是一次性的,單一產品可以向其他產品引流。

從技術生態上來說,小米AI + IoT的戰略已受到認可,且與小米的軟硬件一起,初步形成了整個小米的生態體系。在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下,小米+米家的硬件生態覆蓋了手機、電視、冰空洗、廚衛環電以及各式小家電。相較於手機領域的強大競爭壓力,小米在黑白電器以及小家電等業務上具備更大的成長性,未來很有可能成為小米集團新業績的支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