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竟意外填補中國歷史的空白

中華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有很多優秀文化是不能隨著文字保存下來的,這些流失的文化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損失。而有些文化就隨著字畫,瓷器,銅器等文物流傳下來,這個時候就需要考古工作者來發現其中的秘密。而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河北宣化發現了一座遼代古墓,打開古墓後專家驚呆了,不僅陪葬品讓人大吃一驚,具有考古意義,而且墓壁上的墓誌銘更讓人佩服他的智慧。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竟意外填補中國歷史的空白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隨葬制度,各類陪葬品標誌著墓主人的身份和等級。從最早期開始,隨葬品有糧食,工具等生活用品,到了後來,奢侈品也加入隨葬行列,例如金玉器物,布匹書畫等等。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墓主人,他的隨葬品竟然是一桌美食,實在令人疑惑不解。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竟意外填補中國歷史的空白

1993年,考古學家在河北宣化西下八里村北,發現了一座古墓群,在打開其中一座古墓時,人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墓室並沒有放置著精美隨葬品,而是擺放著一桌精美的菜餚,樣樣俱全,彷彿就是墓主人在等著款待眾人。這令專家們十分疑惑,墓主人的身份就究竟為何人?他為什麼這麼安排呢?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竟意外填補中國歷史的空白

經過進一步研究,專家斷定這是當地一戶富貴人家,墓主人正是遼代時期的官員張文藻。這個人性情豪爽,喜歡美酒美食,從他的隨葬品就可以看出。墓室中牆壁上畫有"三老對弈圖","童嬉圖"等,這些壁畫對於研究遼代人名生活習慣,具有重要價值。不過,真正令專家感興趣的還是供桌上的食物,在墓穴中隨葬菜餚,還是考古史上的第一次。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竟意外填補中國歷史的空白

專家們走上前去,仔細查看才發現,這棺槨前邊擺放著一張供桌,兩邊放置有椅子,而桌上陳列著瓷碗,瓷筷,酒杯等飲食用品,瓷碗中還裝著梨,葡萄,桃子,板栗等水果食物,只不過經過一千年的風乾,這些食物早已變成了空殼。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旁邊桌上放著的酒壺中有酒的痕跡,經檢驗正是當時最美味的酒餚——葡萄酒。

這些出土的葡萄和葡萄酒,才是當時最重要的發現。我們知道,葡萄原產地在亞洲西部,是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引入中國的,同時漢武帝還讓人專門釀造葡萄酒。通過研究這些葡萄,不僅能夠補充我國葡萄發展的空白歷史,更能根據葡萄出現的時間和地點,確定我國與外國的交流歷史。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竟意外填補中國歷史的空白

不僅如此,這次考古發現對於研究河北地區葡萄發展史有著重大意義。河北省釀酒歷史悠久,是僅次於山東的葡萄酒生產地。據《昌黎縣誌》記載:河北省葡萄種植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葡萄酒釀造可追溯到清朝宣統年間,具有三百多年的葡萄酒栽培歷史。

而此次張文藻墓中的葡萄酒,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有力地證明了河北葡萄酒歷史的悠久。一杯小小的葡萄酒,填補了河北地區乃至中國葡萄酒歷史的空白,實在不可思議。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竟意外填補中國歷史的空白

意思的還不止這些,當專家繼續考察時,發現牆上刻有墓誌銘。除了記載他生平的事蹟外,還刻了一句“凡後世入吾寢瑩者,閱吾一生皆為吾友,當以酒肉相待。”人們不禁佩服他的開闊胸襟,如此豁達樂觀之人,留下一桌菜餚當隨葬品也就不稀奇了。

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總有很多奇特的文化,隨著一些古墓的現世而重見天日。它們流傳千古,是中華文的瑰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文物的出現,等待更美的中華文化現世。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的關注,留言和點贊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景塵文史檔案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